天天看点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且慢!这4大走路误区越走越伤身

作者:光明网

走路,这件迈开腿就能做的简单事,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最好的运动”。

研究表明,每走一步,就可以推动人体50%的血液流动起来;挤压人体50%的血管运动起来;锻炼人体50%的肌肉活跃起来……

也正因为它的方便、好处多,很多人都有晨起、饭后走路锻炼的习惯,甚至有的人每天会走两三万步,那么问题来了,走路越多,锻炼效果是否也会更好呢?

走路走太多,小心膝盖受不住

很多人对于支付宝、微信等运动排行榜很是痴迷,总追求登顶,每天疯狂暴走,多达两万,甚至三四万步。但事实上,盲目追求步数可能会导致软骨磨损,出现关节肿胀、疼痛等症状。因此,走路要注意量力而行,循序渐进,不要盲目崇拜数字。

其实,中老年人每天走5000-6000步就可以了,如果按每秒大概2步的频率算,6000步就是快走40分钟。

当然了,更建议大家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适当增减步数,持续30分钟的运动时间,才能实现有氧运动的效果,但要记得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这些走路误区,也请速速避开

01

饭后立刻走

俗话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于是不少人一吃完饭就急着去走路,这个习惯是不可取的。进食后马上散步,会给胃增加负担,没有充足消化时间,且影响营养的吸收。

正确的散步时间是饭后半小时,慢跑尽量在饭后一小时,如果要进行打球等剧烈运动时,应在饭后两小时。

02

盲目追求速度

有人怕走路效果不大,喜欢大步向前或是持续走得飞快。其实走路速度应该根据自身素质相配合,适当放缓速度更好。

中老年人或者本身有慢性疾病的人群,应以中低强度为主。

最低有效强度为微出汗、有点喘,但不影响说话。中等强度是内衣有些湿的出汗、喘气,说话连贯性受影响。大强度是大汗淋漓、不想讲话。

03

走路前不热身

在健步走之前,做好充分的热身动作能帮助升高肌肉、关节温度,唤醒运动神经、运动记忆。

健步走最常用的热身动作是摆腿和股四头肌的拉伸,能帮助增加人体的肌肉、韧带、关节的协调性和稳定性,减少膝关节的损伤。

①摆腿要注意稳定核心肌群和骨盆,前后摆腿、左右摆腿,每一侧各15-20次。

②股四头肌的拉伸,每侧3-5次即可。

教你三招,走出健康长寿步

膝关节也有“保质期”,随着年龄的增长,关节会退化、肌肉会萎缩,如果能坚持正确走姿,还能保护膝关节,延长膝关节的使用寿命。

正确的走路姿势

大家在走路时,应该是挺胸抬头收腹、下巴向内微收,双肩自然向外展开;脚尖向前,不外八内八;脚跟先落地,摆腿要稍用力。

脚跟先着地,能最大程度地激活股四头肌,即大腿前的肌肉,能够辅助保护膝关节;摆腿稍用力,可以让后腿的小肌肉来带动向前走,有效发挥肌肉对膝关节的保护作用。

这套动作对中老年人很管用,不少中老年人通过调整走姿,让膝关节疼痛得到了改善。

小贴士:走路一定要选双好鞋,不一定非要名牌的,舒服就行。因为健走时脚底所受到的冲击是全身体重的1.2-1.5倍。

甩开胳膊大步走

正确的走姿并不是僵硬的“下半身运动”,肩膀、胯部也要配合摆动,适当加大走路步伐,加快走路步速。

不仅能控制重心变化,使步行的协调性更好,还能促进全身活动,更好的调节全身各器官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

闲暇时刻踮踮脚

踮脚也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动作,您可能想不到,它也是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法。脑血管专家提到:反复踮脚可以调动脚部肌肉、骨骼的力量,矫正颈椎的生理弧度;持续踮脚一分钟再放下还能促进血液循环、放松全身。

走的差不多了,不妨用一分钟踮脚来放松休息一下哦~

来源: CCTV回家吃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