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原创力匮乏、流媒体混战、疫情肆虐,好莱坞大厂们困局丛生

作者:电影情报处

作者 / 无念

今天,《黑客帝国:矩阵重启》(下文简称《黑客帝国4》)全国公映。

作为2022年第一部较大体量的真人进口分账片,这部本来有望获得不错市场反馈的影片,目前看来是很难给内地市场带来更大的水花了。

在今天之前,《黑客帝国:矩阵重启》的预售成绩可以用“惨不忍睹”来形容。影片于1月10日开启预售,到1月14日国内正式上映之前,预售成绩甚至还不及500万。截至目前,影片开画首日票房不到2000万。

原创力匮乏、流媒体混战、疫情肆虐,好莱坞大厂们困局丛生

究其原因,档期和口碑或许成为了阻碍本片票房上涨的重要因素。

《黑客帝国4》是华纳在2021年的最后一部院网同步大片,影片早已与12月22日登陆北美院线,当天释出了高清网络资源,而国内定档则是三周后的1月14日,这无疑给影片的票房收益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并且,影片的口碑也跌至了及格线以下,豆瓣评分只有5.7分,令人失望。

从一开始华纳决定重启这个系列,观众们翘首以盼;到如今成片扑街,华纳自毁招牌,《黑客帝国4》只不过是好莱坞各个大厂乱象丛生的一个缩影。后疫情时代,观众们的观影形式受到了巨大的挑战,好莱坞大厂们的困境或许才刚刚开始。

原创力匮乏、流媒体混战、疫情肆虐,好莱坞大厂们困局丛生

华纳冷饭炒糊,

情怀还剩几斤几两?

其实早在华纳重启这个项目时,就有不少人认为这个决定是个错误。

有消息显示,当这个项目被提上日程的时候,前作三部曲的几乎所有主创,都认为三部曲已经拥有了一个非常好的完结,不应该时隔这么多年再去拍第四部。但是手握值钱IP的华纳显然不愿意失去这次赚钱的机会,几乎是铁了心要重启。

他们找来了一手缔造这一系列的沃卓斯基姐妹。其中的妹妹莉莉在交涉的过程中退出了此项目,因此,我们看到本片只有姐姐拉娜·沃卓斯基一人担任导演。或许是抱着“即便拍砸也要砸在自己手里”的心态,担任导演的拉娜,甚至还在片中借角色之口,对华纳重启该项目的决定表示嘲讽和不满。

即便如此,这部经典重启依然集结了两位人气主角基努·里维斯和凯瑞-安·莫斯。不过令人遗憾的是,尽管有不少主创回归,观众依然没有对这部炒冷饭的作品表现出强烈的兴趣。

原创力匮乏、流媒体混战、疫情肆虐,好莱坞大厂们困局丛生

影片不仅在国内市场遇冷,在国外同样也没有收获应有的关注。数据显示,影片上映5天后,北美本土票房才勉强突破2000万美元,仅为映前预测的一半。海外方面,影片在全球75个市场共1.7万多张银幕上映,却也仅收回区区3200万美元的票房,甚至在不少市场的表现都不及22年前的第一部票房,可以说是惨淡扑街。然而本片在系列中拥有1.9亿美元的成本,有相关人士指出即便在流媒体同步发行的情况下依然需要有2.5亿以上的票房进账才算盈利。由此看来,影片基本上是回本无望了。

《黑客帝国4》的商业前景令人沮丧,但事实上这并不是华纳一家的苦恼。和前者同档期上映的20世纪影业的《王牌特工:源起》,同样没有收获理想的成绩,首周末的全球票房甚至不及1200万。作为一部同样具备强大IP效应的系列前传,这样的成绩显然也是令人失望的。

无论是华纳的《黑客帝国》系列,还是20世纪影业(隶属于迪士尼)的《王牌特工》系列,其实都是知名IP的续集或前传。尽管迪士尼漫威旗下的《蜘蛛侠:英雄无归》在全球表现异常火爆,但除超英片以外的商业大片市场遇冷,很大程度上来看,至少说明了两点:

第一是如今的年轻观众对于非超英IP以外的商业大片,兴趣度正在减退,他们只会在适当的条件下走进影院,不然的话可能宁愿呆在家里看流媒体。第二点在于,好莱坞的原创能力已经进入到了前所未有的枯竭期,只能依靠一个个重启、翻拍、续集来勉强维持IP的活力。

还是华纳。今年初,华纳旗下流媒体HBO Max上线了“哈利波特”系列的主创重聚特辑《哈利·波特20周年:回到霍格沃茨》。这样的操作对于华纳来说并非第一次。在去年5月首次推出《老友记重聚特辑》并收获巨大的反响之后,华纳就将“哈利波特”系列的重聚提上了议程,而这无非是对于这个巨大IP的再次利用罢了。

原创力匮乏、流媒体混战、疫情肆虐,好莱坞大厂们困局丛生

诚然,节目很有效,粉丝很买单,然后呢?接下来是什么?《指环王》重聚特辑?《权力的游戏》《生活大爆炸》是不是接踵而至?手握海量资源的华纳自然有无数种方法让这些经典IP隔一阵子就重新焕发光彩,但这一做法侧面展现出的原创能力的衰竭是否应该敲响警钟?

毕竟,冷饭总有炒糊的一天,情怀也总有消耗殆尽的一刻。如果只是一味吃老本,不去钻研当下观众的口味,再打造出一部观众不买单,主创也不乐意,票房口碑双扑街的《黑客帝国5》,这对于各方来说,都不是一个值得庆幸的好消息。

原创力匮乏、流媒体混战、疫情肆虐,好莱坞大厂们困局丛生

迪士尼撤销院线发行,

流媒体布局陷入瓶颈

最近受到关注的另一个新闻来自于另一家大厂迪士尼。

上周,考虑到疫情的肆虐,迪士尼宣布取消其旗下皮克斯工作室的新作《青春变形记》的院线发行计划。影片将不会以原本的档期3月11日进行院线公映,而是将直接登陆迪士尼旗下流媒体Disney+。此举引发了皮克斯多名员工的惊讶和不满。

原创力匮乏、流媒体混战、疫情肆虐,好莱坞大厂们困局丛生

自从疫情发生以来,迪士尼旗下的皮克斯工作室已经有三部动画长片错过了院线公映的机会,而直接选择了流媒体发行,分别是2020年的《心灵奇旅》,2021年的《夏日友晴天》,以及这次的《青春变形记》。

此前,当这部《青春变形记》公布档期时,不少皮克斯员工表现出无比的兴奋和期待,自己辛苦多年付出的劳动成果终于要在大银幕受到观众的检验了。然而,随着迪士尼的这一决定,这一梦想再次化作了泡影。

在外网上,有不少人针对此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其中在Twitter上有一位推主发推称,自己有很多朋友在皮克斯工作,迪士尼一而再再而三的类似决定大大挫伤了皮克斯员工的积极性,他们感到自己受到了欺骗。这位推主甚至表示,不少皮克斯员工决定像斯佳丽·约翰逊一样,联名向迪士尼的决定表示抗议。

原创力匮乏、流媒体混战、疫情肆虐,好莱坞大厂们困局丛生
原创力匮乏、流媒体混战、疫情肆虐,好莱坞大厂们困局丛生

这位推主认为,表面上迪士尼的这一做法是受疫情所致,不得已而为之,实际上就是迪士尼不重视皮克斯。正所谓不是自己的亲儿子,就不会认真对待。他举了好几个例子来印证自己的观点。

首先,在皮克斯元老约翰·拉赛特退休之后,皮克斯内部一直缺少一个能够直接与迪士尼叫板的领头人。比如很久之前的乔布斯,就曾经阻止过迪士尼想把《玩具总动员2》直接发录像带和电视台的做法。

其次,这其实是迪士尼一直以来的问题。早在上世纪90年代,迪士尼就曾经把《狮子王2》直接通过家庭录像带的形式发行,这大大折损了IP的价值。说到底无非是迪士尼不在乎这些作品究竟通过什么方式发行。如今让这些项目走流媒体,也只是迪士尼一贯的作风罢了。

原创力匮乏、流媒体混战、疫情肆虐,好莱坞大厂们困局丛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通过把这些作品放上流媒体,从而能够达到为Disney+引流的目的。而事实也的确证明,Disney+在流媒体战局中,虽然成长迅速,但原创内容的数量依旧是很不够的。

有网友分析,流媒体订阅用户的群体,大多数仍是青少年。而在Disney+旗下的几大厂牌里,“星战”和漫威系列肯定不可能走流媒体,这可是迪士尼的赚钱招牌,且不说已经有那么多剧集了,一个个大牌明星也不可能同意;Hulu只有一部分的股权在迪士尼手上,而且主打普通大众娱乐,对青少年吸引力一般;至于国家地理,更担不起让青少年续费的重担。想来想去,只有皮克斯能够承担起这样的任务。这就导致了目前的“皮克斯最好欺负”的局面。

当然,也有网友认为,在奥密克戎如今席卷欧美市场的当下,把电影放上流媒体并没有什么不好,毕竟安全第一,皮克斯没必要这时候出来叫屈。但仔细一想,如果真的是疫情原因,迪士尼明明有更多其他的选择,比如延期,比如至少保留院网同步等等。如今选择走流媒体直发的方式,多少说明对这个项目有点不重视。

总之,无论如何,针对这一争论,迪士尼尚未回复,皮克斯的员工们也没有做出进一步的动作,因此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但从上面的这些观点中,多少也可以看出,迪士尼在流媒体战局中还是处在一定的不利地位上。且不论大多数院线片都保留了一定的窗口期才登陆流媒体,甚至就连Netflix,都会在影片上线前进行一些小范围的院线发行计划,但直接转网可以说是一点余地都不给。

原创力匮乏、流媒体混战、疫情肆虐,好莱坞大厂们困局丛生

一定程度上看,迪士尼其实是被自己束缚住了手脚。尽管同样手握几大知名品牌,但基本上也还是在吃IP的老本,它的剧集资源不及HBO Max,电影的开发力度和砸钱比例又比不上头部老大Netflix,更何况还有亚马逊Prime Video这个虎视眈眈的对手。一方面既想要展现自己强大的原创能力,招徕更多的用户;另一方面又不愿放弃当下的流媒体市场红利,所以才导致了目前这种尴尬的局面。

原创力匮乏、流媒体混战、疫情肆虐,好莱坞大厂们困局丛生

后疫情时代,

好莱坞大厂的困境远不止于此

其实,上面提到的华纳和迪士尼遇到的困境,只是如今好莱坞大厂们的一个缩影。

后疫情时代,人们的观影习惯早就已经从原本的影院集体观影,大幅度倾向于宅在家里使用流媒体观看。

诚然,《蜘蛛侠:英雄无归》的火爆说明了影院观影仍然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观影方式,但那也是建立在影院有值得前去的的影片前提下——如果影院全都充斥着那些过时的、保守的、无趣的影像和故事,那在家看和在影院看差别真的大吗?

原创力匮乏、流媒体混战、疫情肆虐,好莱坞大厂们困局丛生

情报君认为,无论是传统的内容生产方好莱坞大厂们,还是如今依靠线上内容发家抢夺内容资源的流媒体巨头们,都应该要思考这个问题。

另外,疫情何时会真正结束?会不会结束?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时,我们的电影市场还会回到原来的模样吗?面对这些问题,恐怕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但至少,在那一天到来之前,调整自己的心态,接受时代的改变,或许是我们唯一能做到的事情。

就在今天,另一个知名的动画IP续集,索尼影业的《精灵旅社4:变身大冒险》也上线了亚马逊Prime Video,取消了院线上映的计划。而前阵子,包括康斯坦丁影业的老牌IP重启之作《新生化危机》,以及哥伦比亚影业和索尼影业联合出品的新版《超能敢死队》,虽然都上了院线,但都没有取得好的反馈。

原创力匮乏、流媒体混战、疫情肆虐,好莱坞大厂们困局丛生

不难发现,上面提到的这些商业大片,无一例外都是IP相关的。而这些,只不过是如今时代趋势下,一个又一个的普遍案例。

当有一天连商业大片的票房吸引力都不复存在时,当流媒体平台在扩张的过程中局限了自己时,当有一天我们的市场只剩下这些非原创的、啃老本的、炒冷饭的,甚至冷饭都炒糊了的所谓IP之作时,那恐怕才真是电影市场的“至暗时刻”吧。

当然了,眼下不仅是好莱坞的大厂们面临着困局,国内的电影市场同样也应当敲响警钟。毕竟,上面提到的很多影片,理论上在此之前都是可以顺利进入国内院线的,那样至少还有来自内地市场的一部分收益。但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好莱坞进口大片的引进将会越来越难,空降定档、延迟上映、宣传体量压缩等仍将进一步常态化。

当好莱坞“失守”中国内地市场,当国内观众发现好莱坞大片的视觉冲击不再奏效,如何思考我们在世界电影格局中的位置,以及我们与他人的关系,这恐怕也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值得所有人思考的新问题。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