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稳中求进2022·区县出招②丨江津区委书记李应兰:科技创新要“弱鸟”先飞

作者:上游新闻

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4个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之一,江津区近年来发展势头迅猛。如何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及时准确找到自己的问题,第一时间“对症下药”?

1月17日,重庆市人大代表、江津区委书记李应兰接受了上游新闻记者的采访,并带来了江津区的“解题思路”。

稳中求进2022·区县出招②丨江津区委书记李应兰:科技创新要“弱鸟”先飞

▲重庆市人大代表、江津区委书记李应兰

科技创新的“弱鸟”要先飞

全力建设科技创新基地

“围绕高质量建设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我们江津区已经为未来的奋斗目标锚定了方向。”

李应兰介绍,江津区计划用五年的时间建设“五地一城”,其中的“五地”即:科技创新基地、内陆开放前沿和陆港型综合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乡村振兴示范地、休闲旅游胜地。

“‘五地一城’当中,就有我们解决相关问题的答案。”李应兰说,比如在建设科技创新基地上,江津有约200平方公里的区域纳入了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范围。

稳中求进2022·区县出招②丨江津区委书记李应兰:科技创新要“弱鸟”先飞

“如果把江津现有的科技创新资源放在科学城、放在全国西部来看,我们是相对偏弱的。”李应兰坦言,江津高水平的大学和研究院所仍然偏少,“我们可以说是‘弱鸟’。”

“为此,我们要建设科技创新基地,必须明确前行方向聚集创新资源。”

去年年底,西部(重庆)科学城2021年四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其中科学城江津片区项目8个、总投资69亿元,包括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电梯物联网产业园等重点项目。

稳中求进2022·区县出招②丨江津区委书记李应兰:科技创新要“弱鸟”先飞

“我们将力争把团结湖大数据智能产业园打造成以大数据采集存储和先进算法为基础,以智能传感、智能设备、人工智能为主导产业的新兴科技园区。”

李应兰说,通过建设相关重点项目,引领江津产业提档升级,助力西部(重庆)科学城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弱鸟”要先飞,还要有一飞冲天。这是江津在科技创新方面立下的志向。

打造宜居城市

建设主城都市区“后花园”

在“五地一城”当中,“一城”即宜居城市。

“江津有长寿之乡的独特优势、依山傍水的自然条件,还有人文荟萃的历史文化、城乡相融的空间形态。”李应兰说,在建设宜居城市上,江津区有条件、有基础。

“比如在城市公园建设上,去年开放的浒溪公园,深受市民们的喜爱。”公园内“烟雨浒溪”的主题,吸引了众多市民的驻足,这里已然成为了大家茶余饭后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在交通建设上,去年年底,江津鼎山大道延伸段工程开工,它标志着江洲湾项目正式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轨道交通5号线江跳线项目也频频传来好消息,江津段已进入联调联试阶段。

“但是,相较于其他先进地区,江津城市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李应兰认为,作为主城都市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江津未来核心竞争力之一,应当是宜居性。

为此,江津将以宜居性为城市核心竞争力,构建“一主两副六节点多特色”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稳中求进2022·区县出招②丨江津区委书记李应兰:科技创新要“弱鸟”先飞

“一主”是江津的中心城区,大力建设西部(重庆)科学城展示高品质生活的现代化新城区。

“两副”即珞璜、白沙两个副中心城市。高起点规划城市布局,高质量推进产城融合,强化城市功能配套和特色塑造,提高承载力和吸引力。

“六节点”即石蟆、李市、油溪、蔡家、贾嗣和四屏6个节点镇,加快推动产城景、农文旅融合,发挥好联结城乡、服务农村、带动周边的作用。

“多特色”即其他镇要因地制宜、立足特色谋发展,建设一批产业特而强、功能聚而合、形态小而美、机制新而活的精品小镇。

稳中求进2022·区县出招②丨江津区委书记李应兰:科技创新要“弱鸟”先飞

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目前江津区正在制定相关规划,力争用三到五年的时间,让城市宜居性有一个总体性的提升。

“我们希望,大家今后提到江津,不单是想到工业、四面山和花椒,还能想到这是一个有品质、有颜值、有情怀、有温度的宜居之地,是重庆主城都市区的‘后花园’。”李应兰表示。

上游新闻记者 王梓涵 江津区委宣传部供图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