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踌躇满志的王铮校长何以未得善终?

作者:范洪涛
踌躇满志的王铮校长何以未得善终?

#媒体人周刊#

大S和汪大少爷官宣离婚;

李靓蕾网曝前夫王力宏私生活混乱;

薇娅逃税被罚处13.41亿元;

司马南与联想开杠;

许家印屋漏偏遇连阴雨,海花岛39栋楼被限期拆除;

张庭林瑞阳夫妇涉嫌传销被查;

……

岁末年初,雷爆瓜炸,让人应接不暇。

但对于关注教育的范叔而言,这些都不算个事。

在范叔看来,最大的瓜,当属王铮校长被突然被免职。

踌躇满志的王铮校长何以未得善终?

13年后,王铮校长再次掉进了同一个坑

深圳中学校长、北大附中校长,有这两个头衔加持,57岁的王铮在中国的中学校长这个方阵中完全有资格占据C位。毕竟,深圳中学、北大附中,一南一北,都是在当地乃至全国如雷贯耳的名校。

能先后成为这两所名校的主舵主,王铮一定是有几把刷子的。何况,这位属龙的中年男早年就是从北大附中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的,妥妥的一枚学霸。

然而,很不幸很意外的是,在距迈进2022年只剩22天的时候,北京大学的一纸公文让王铮的校长生涯戛然而止。

踌躇满志的王铮校长何以未得善终?

这份落款为北京大学,定向发给北京大学附属中学的校发〔2021〕244号文件就一句话:“学校研究决定,免去王铮的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职务。”

话说“字越少,事越大”,在北大附中位置上已干了13年的王校长,怎么就突然被免了呢?他离60岁法定退休年龄尚有三年时间呢,何况正处在“双减”的大背景下。

因此,这份免职令颇有点深水炸弹的感觉,突然而爆,响声沉闷但威力巨大,无论在北大附中还是在社会上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

也许有人会说,你想多了,这就是一项正常的人事变更。然而,北大附中校长这个岗位虽然级别不高,但位置太过于重要和显赫,所以不得不令人浮想联翩。

北京市海淀区号称“全国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区”,而北大附中就位于海淀区,与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京101中学、北京十一中、首师附中并称为“海龙六校”,是众多中学生及其家长挤破了脑袋都想往里钻的名校。

在以高考为绝对指挥棒的年代,包括北大附中在内的“海龙六校”的“名校”之“名”,除了校园环境、教学设施、师资力量、学习氛围、历史沿革之外,就是源于高考升学率。

在“八人教育”网上看到一份资料,有网友对北大附中2022年与2021年的高考成绩做了一个对比。

踌躇满志的王铮校长何以未得善终?

一眼看去,北大附中整体实力的确了得,2021年419名考生全部过了高考一本线。但是,仔细一看,似乎尖子生并非特别冒尖,比如,高考分数排名在北京市前100名中只有1人,凭裸分考上北大清华的只有13人,这两项数据均低于2020年,而且2020年这两项数据也不算高。

又有消息说,北大附中的升学率,尤其是考上北大清华的人数,远远落后于同属“海龙六校”阵营的人大附中。

这似乎从一个侧面证实,王校长免冠而去,大概率与高考成绩下滑有关。

可以推测,全身心致力于中学教改的王铮校长重演了当年在深圳的一幕。

2009年3月,王铮在深圳中学校长任期7年届满离职。后来,有人做了一个统计:王铮任期内,深圳中学的升学重点率由2002年的72.63%下降到2010年的67%,中招录取分数线从2005年至2009年也呈逐年下滑之势。

显然,有这两项数据作“案底”,王校长想续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刚好赶上北大附中伸出了橄榄枝,王校长有没有可能是就坡下驴,走得冠冕堂皇,毫无违和之感?

踌躇满志的王铮校长何以未得善终?

王铮校长的教改,动了谁的奶酪?

王校长称得上是中国中学教育改革的“狂人”。

2002年3月,王铮出任深圳中学校长,甫一上任,他先把校训改了。

区别于惯常的8字或12字校训,深圳中学的“王氏”校训是一段读起来冗长,背起来烧脑,但意思很直白的大白话:“培养个性鲜明、充满自信、敢于负责,具有思想力、领导力、创造力的杰出公民。他们无论身在何处,都能热忱服务社会,并在其中表现出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他人的关爱”。

随后,王校长以高一、高二年级为主战场着手大刀阔斧的改革。

——取消班主任岗位,实行导师制,导师负责指导,日常事务交由学生自我管理。

——以单元制替代传统的班级制,设单元长,由教师担任。每个单元由高一、高二、高三年级各一个班混合构成。

——教学推行选课制、走课制。学生可以跨班级、跨年级自主选修感兴趣的课程。

——成立社团联盟理事会,理事长和理事均由学生选举产生,负责管理戏剧社、电影社、历史社等20多个社团。

——校学生会定位为学生的自治机构,另外组建了由学生组成的监察部,负责监督学生会的工作。

——学生自办《涅槃周刊》。这份刊物从选题、组稿、编辑、印刷到发行,全环节都由学生打理,自负盈亏。

虽然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王校长在深圳中学的改革实践与深圳这座城市的调性也很一致,但又不得不说,这些改革的力度仍远远超出了许多人的想象力和承受力。

于是,在很多人为王校长叫好的同时,吐槽声也一刻也没消停过。最严重的时候,有恼羞成怒的家长在网上直接开吼:“赶走王铮!”“救救深圳中学,救救深中学子!”

对此,王校长哈哈一笑,他才不屑于理会这些议论呢。

因为,他是傲娇的“唐吉诃德·王”!

转任北大附中,王校长更是变本加厉,改革的步伐之大、节奏之快,要甩深圳中学好几条街。

踌躇满志的王铮校长何以未得善终?

除了推行走班制、导师制,学生自治,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创建、加入各种社团,还把学校的教学体系改为四大学院、八大书院,学生可以自定课表。

最辣眼睛的是:允许学生把手机、平板等电子产品带进校园,学生可以在学校打游戏;允许学生谈恋爱。

于是,北大附中的学生可以公开地玩《英雄联盟》,“你有进展了吗”成为流行于学生之间的一句高频暗语,翻译过来就是“你谈恋爱了吗”。

要知道,玩电子游戏、早恋,在其他中学那可是百分百的禁区呢!

看到这里,也许很多网友尤其是家长们会说王校长“瞎搞”,的确,这期间北大附中有很多家长忧心忡忡。

但是,王校长自有他的道理。

王铮的教改理念可归结为三句话:

——高中阶段要推行通识教育,学习不是指向专业和职业,而是以提升学生的素养和认知为根本。

——应对高考,只需准备一年就足够了。可以把高考看成一个游戏,我们要参与这个游戏,把这个游戏做好。

——真正的学习不是禁锢在应付高考,而是以兴趣、深入钻研,以自主思考、不同的见解和深入探究来进行的。

显然,王铮的教育理想与传统的中学教育理念大相径庭,与很多走进深圳中学、北大附中的学生和家长们的初衷背道而驰。

因为,上重点中学,考重点大学,早已成为无数家长对孩子最最重要的期望,这份奶酪岂能轻易动得?

当然,王校长自然是懂得高考的重要性的,他的教改也不得不屈从于高考指挥棒。于是,无论是深圳中学还是北大附中,在“王铮时代”,两个学校的高中都被分割成了“2+1”两季。高一高二是“教改季”,高三是“高考季”。

在“教改季”,学生们可以兴之所至,信马由缰,但一旦进入“高考季”,则转入到封闭状态,全力进入到高考备考阶段。

然而,已“玩”了两年的神兽,在最后一年里要做到“收缰归笼”,实在是“臣妾做不到啊”,至少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有足够的自控力做到一心只读高考书的,何况其他学校的竞争者为迎接高考已整整伏案了三年。如此一来,在靠“时间加汗水”挣得的高考分数面前,两校的尖子生不尖也就一点不奇怪了。

其实,王校长的教改也并非新颖无比,说到底他实际上是借鉴引进了国外的一些做法,这些做法早已被国内很多重点中学的国际部推行了,不同的是王校长的步子可能迈得更大。

之所以这些做法在中学国际部行得通,在中学本部却行不通,说到底就是遇到了高考这只拦路虎。换句话说,王校长在教改过程中遇到的最大的BUG,无法绕过的BUG,恰恰是一年一度、一考定终生的高考!

可以肯定的是,只要高考的考试内容与方式不变,只要中国高校的选才标准和方式不变,王校长的教改注定会夭折,王校长本人也就注定摆脱不了被免职的命运!

高考内卷之势有增无减,岂容高中生躺平?除非不打算在国内读大学。

事情就是这么简单。

踌躇满志的王铮校长何以未得善终?

王校长翻篇了,中学教改路在何方?

王铮当年校长任期届满,离开深圳中学前,他的学生、《涅槃》周刊记者向他提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做满两个任期必须走呢?您是想效仿美国总统的任期制么?”

对此,王校长的回答可谓风轻云淡:“要真有这么一个规定也可以。但我还有一个目的,就是看看我做的事情在我走了之后还能不能做下去。如果说我做的事情在我走了之后就做不下去了,那么我在这几年做的事情意义也不是很大。那如果我不走,我怎么知道我这几年做的事情能不能在我离开之后继续做下去呢?”

深圳中学到底继承发展了多少王校长的教改心血,范叔不敢贸然而论,但范叔注意到一个细节,深圳中学官方网站上的校训不知什么时候已改成了“团结、进取、求实、创新”。

范叔还注意到一条新闻信息,据“第一财经杂志”披露,北大附中校门口的快递柜已被改成了手机柜,每个学生进校时都要先上交手机。在王校长时代,从来没有人管学生带不带手机。而这一变化,距王校长离开北大附中尚不足一个月!

可惜乎?尴尬乎?唏嘘乎?

虽然王铮校长的教改实践告一段落,虽然范叔对王铮校长的教改举措并不完全赞同,但他的努力与付出仍是值得尊重和尊敬的。因为,中学教改势在必行。

但是,这项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千家万户,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是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适应能力、家长的承受能力,而且这是一个“软着陆”过程。

教改的难点不在教学方式,而在人们对教育的认知,对人才的认知,对成功的认知。

刚刚起步的“双减”同样面临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很多校外培训机构的老师一夜之间变成了“地下工作者”,以往班级式的集体培优秒变一对一式的居家辅导,之所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说到底是因为家长以及部分老师对减负心存疑虑,担心自己的孩子或学生输在了起步线上。

所以“双减”要从减轻心理负担开始,教改要从改变教育观点着手。

“双减”不易,且减且珍惜。

教改不易,且改且珍惜。

踌躇满志的王铮校长何以未得善终?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