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易卜生《海达·高布乐》:海达和她无法掌控的人生

作者:琐窗寒阅

“她开枪把自己打死了!打在太阳穴里!”漂亮贵妇海达的举动让剧中她的新婚丈夫吃惊,也让观众和读者震惊。

易卜生《海达·高布乐》:海达和她无法掌控的人生

易卜生:《海达·高布乐》

自杀前并无征兆,海达在钢琴上弹奏一支舞曲之后,以一种无可挽救的自杀方式,彻底毁灭了自己的生命。

海达是高布乐将军的女儿,是一个大家闺秀。

在父亲死后,她的生活出现困难,只能选择嫁给平庸又无趣的学者泰斯曼。

婚后,她渴望拥有一个品位高尚的社交圈子,可是目之所及却只有一个卑鄙小人法官布拉克对自己的暧昧与纠缠;她在才华横溢、放荡不羁的浪子乐务博格身上寄托着自己也解释不清的情感和期待,却又一步一步把他带向毁灭;重逢当年修道院的女同学泰媛,她也幻想着有一天能烧毁她的一头漂亮的卷发……

《海达·高步乐》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1890创作作品,也是他晚期作品中十分独特的一部。作品塑造了一位个性独特的女主人公。

公演后,观众对女主角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有人说她是天使,有人说她是荡妇,也有人说她是魔鬼,但其实她只不过是一个具有颓废特点的孤独女孩而已。

海达的颓废包括了四个方面:厌倦情绪的无由抒发、操纵别人命运的强烈欲望、嫉妒之火的燃烧、对死亡美的幻想以及践行的高贵美丽的自杀。

01海达的“厌倦”:烦死掉

翻开字典,厌倦是指“对某种活动感到乏味而不愿再继续下去。”例如:干这种事我已经厌倦了。可以看出,所谓“厌倦”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不满现状,烦躁不安却又得不到宣泄。

就海达来说,她的“厌倦”情绪显而易见,而且极其强烈。她出身名门,是真正的贵族小姐,父亲是高布乐将军;她长相不凡,面貌和身材都很漂亮。

不幸的是,高布乐将军突然去世,而又没有给海达留下什么遗产。这样一来,海达就被抛到这个现实无比的世界上。她只能自谋出路。

对于一个享惯了荣华富贵而又身无长物的贵族女孩来说,她唯一能够利用的机会就是婚姻。

海达只能借助婚姻来维持较体面的生活水准,她选择了博士泰斯曼,这是因为他学问做得很好,满有把握得到一个大学教授的职位。

两人结婚时,海达与泰斯曼定下协议,那就是婚后“要有交际应酬,要招待客人”。

婚后,海达成为泰斯曼的一张闪闪发光的名片;泰斯曼呢,只是海达的一张饭票而已。

丈夫泰斯曼是个不懂生活、没有情趣的书呆子,他只知埋头钻研人类的文明史。海达与他在一起没有共同语言。

家中的经济更是捉襟见肘,办不了宴会,招待不了客人,更买不起马……

夫妻关系仅仅是海达用他来保障生活,而不能作情感和思想的交流。而且,更令海达受不了的是泰斯曼“小家子气”的家庭氛围,她看不惯泰斯曼姑姑的言行举止。

泰斯曼从小父母双亡,由两位守寡的姑姑抚养成人。从小生活简朴,谨小慎微。家庭经济虽然拮据但是自给自足、自得其乐。

当泰斯曼和海达蜜月旅行回来,姑姑去看望海达,为了配得上这位高贵的侄媳妇,姑姑特地买了一顶新帽子,海达却故意问这是哪位佣人的帽子,让姑姑感到难堪。

海达不认同这个家庭,就连自己已经怀孕的事都一直不告诉丈夫。

当勃拉格法官小心翼翼地暗示她怀孕这个事实,探询她以后可以做一个贤惠的母亲。她马上气愤地打断他的话:“少胡说八道!我经常想这个世界上我只擅长一件事,那就是烦死掉。”

因此说,婚后的海达仍然是高布乐将军的女儿,而不是博士泰斯曼的妻子。

她虽然已经嫁给了泰斯曼,但是由于对现实生活感到强烈的不满和厌倦,她仍然依恋过去的贵族生活,幻想高贵美丽、不同寻常的事情发生。

这种对生活的逃避态度是很典型的颓废性格:“颓废者最根本、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逃避现实。”

可以说,她的骄傲存在于过去,现实生活不过是记忆和梦幻。

02海达的欲望:“操纵他人命运”

海达到底想要什么?

这是一个问题。

海达曾被父亲当作男孩教养。她年轻的时候常与父亲一起骑马,还学会了使用枪支。她对男人的兴趣并不在于性的方面,而是出于一种强烈的控制欲,她最想得到的是“操纵他人命运的力量”。

就在她对婚后生活感到厌倦的时候,她过去的情人乐务博格在消失三年后再次出现。

当年的乐务博格狂放不羁、声名狼藉,是个有名的花花公子。他跟海达相好,两人之间做过很多荒唐的爱情的游戏。

如今他已改邪归正,并在海达修道院同学泰媛的帮助下写出了一部人类学专著,在社会上收获高度赞扬。

最近他们两人再次合作完成了另一部新书稿,两人称它为他们共同的“孩子”。泰媛深深地爱着乐务博格以及他的人类学研究事业,并在自己已婚的情形下毅然和他私奔出逃。

海达了解到这一切后非常嫉妒。

于是她伺机破坏他们的关系,要离间乐务博格和泰媛,以达到改变他们命运的目的。

海达故意在乐务博格面前泄露泰媛对他的不放心。

乐务博格一直视为“真正的知己”的人竟然不信任他,这令他非常难堪也十分窝火。于是他答应去参加勃拉格家举办的宴会(起初他是拒绝的)。

送走了乐务博格之后,海达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十分愉快和兴奋。不幸的是,乐务博格在喝了酒后又去了妓女黛安娜那里,而且还跟警察吵架。更糟糕的是他将新书手稿弄丢了。

恰巧泰斯曼捡到了书稿,回家交给海达。

丧魂落魄的乐务博格前来寻找书稿,口口声声表白自己对不起泰媛,犯下了“一桩杀害婴儿的罪行”。乐务博格的表现给海达的嫉妒又添加了一把火。

当乐务博格声明想要尽快以死来“了结一切”时,海达不但不加以阻止,反而借给他一把父亲的手枪,并要求他答应“死得漂亮点儿”。意思是对准太阳穴开枪。

乐务博格一离开,海达就将书稿丢进火炉烧毁。

在听了勃拉格对于乐务博格自杀情况的虚假陈述——“枪击中胸口”,海达立即由衷地当着众人的面赞叹道:“好,好——胸膛也是个好地方……真正勇敢的举动——这件事做得漂亮”。

之后在与勃拉格私下交谈时,她还在称赞:“这件事做得漂亮”,“在这个世界上还是有敢作敢为的人,自愿做了一桩漂亮的事,真让我觉得快慰”。

海达为自己的影响力感到庆幸,没有觉察她的反常言行令勃拉格吃惊。

于是他说出真相——乐务博格的死不是出于自愿,而是一个事故;他和其他嫖客发生争执,而且枪也不是打在胸膛上,而是肚子下面那个位置。

海达马上带着厌恶的神情说:“哦,怎么什么事一沾我的手就都变得那么卑鄙可笑。”

海达为什么会这么想?因为海达想要竭力维护她对于勇气和美丽的信念,乐务博格丑陋的死法让她失望。

是的,海达不珍惜生命,包括自己的。她不爱别人,也不爱自己,她只是极度的厌倦。这是一种生命的颓废。

对海达来说,她妄想操控乐务博格“漂亮的死”的愿望落空了,这个事实又在她对这个世界的失望上加了一个砝码。

03海达的嫉妒:对泰媛的虐恋

海达对泰媛有一种嫉妒。很多人认为是由于海达喜欢乐务博格。非也非也。

恰恰相反,海达嫉妒的是泰媛本人。因为泰媛是一个成长的女性角色,而且有一种自洽的力量。

其实,泰媛是一个悲剧性的女性角色。她直言她的丈夫与她的结合并非有爱有感情,而是因为她有用,而且她很便宜(剧中台词是I am cheap to keep)。

她在乐务博格身上找到了自己的价值,两人一起写书。她依赖乐务博格,并且信任他。

当乐务博格说自己丢失了手稿时,她很伤心。但其实她还留有笔记和初稿,可以重写。

但她没有立刻向乐务博格提出。为什么,因为她不是伤心乐务博格杀死了“我们共同的孩子”,而是她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自我价值感被破坏了。

但是后来她释然了,也原谅了乐务博格。所以后来她又想找回乐务博格重新写书。

是乐务博格帮她找到了自我,让她找到了实现自我的途径,所以尽管失去乐务博格她很伤痛,但泰媛也能接受和海达的丈夫泰斯曼一起重写书。换言之,泰媛能从自己的工作中找回价值感、找回对生活的控制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泰媛是一个积极正面的女性角色。整部戏中,她从一开始对海达的恐惧(泰媛对海达说“在学校的时候我怕你,你总是揪我的头发,还说要把它点着。”)、对自己婚姻不幸的悲悯,到结束时接受乐务博格的死亡事实、重新写书实现了她的变化和成长。

而泰媛身上这种稳定的价值感正是海达缺失的,所以她喜欢她,想靠近她,内心里对她有一种隐秘的虐恋。

对泰媛的喜欢是从修道院时就已经开始了,这种对同性的苦恋里带着一种施虐的成分。剧本中几次出现,海达嫉妒泰媛的那一头漂亮的卷发,几次想把它放进火里烧光……

但这是一种不能公开的情感,也是一种无法被人接受的情感。

所以,海达表现出来的反而就是一种施虐的快感。

我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

所以她毁掉乐务博格,恰恰就是想孤立泰媛。她没想到的是,乐务博格死了,可是泰媛和自己的丈夫泰斯曼却一拍即合,两人要一起合作写书。

她实实在在地发现,她控制不了这个世界,她控制不了自己身边的人,最终她还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剧本中有这样一段:海达在烧书稿时有一段自语:“现在我在烧你的孩子,泰媛,还有你那头卷发。你和艾勒·乐务博格的孩子。我在烧——我在烧你们的孩子”。

可以看出,海达最嫉妒的是泰媛;她最想做的事情是烧泰媛的卷发甚至是泰媛本身。(这个地方其实值得深入探究,我窃以为这种“烧”本身就是体现了一种情欲的萌发的……)

对海达来说,她操控别人命运的的这种愿望一次又一次地落空。生活已令她厌恶,因此她会像其他颓废者那样产生自杀的念头,目的是为了寻求一种极端的刺激,也是证明自己的美丽和勇气。

04海达的自杀:对“死亡美”的幻想

在了解到乐务博格之死的真相后,海达随即悄悄地将她父亲留下的另一支手枪从外屋的写字台上拿走,带进里屋。当她回来时,她显得轻松多了。

此时仰慕海达的勃拉格又偷偷地跟她说他发现一个秘密:打死乐务博格的手枪是偷来的,而且他还知道枪的主人是谁。勃拉格是在要挟,让海达以后听他摆布。

她马上暴燥地声明:“我必须服从你的意志,满足你的要求,做你的奴隶!不行,我绝对受不了!肯定做不到!”

她走进里屋弹琴,不久便传出枪声。泰斯曼冲进里屋,随即惊叫到:“她开枪把自己打死了!打在太阳穴里!”接着就是勃拉格说了一句反高潮的话:“唉,天哪!想不到她真会这么做!”

有人说,这是因为勃拉格的威胁才让海达最终决定自杀。

其实并不是。

是乐务博格不堪的死亡方式刺激了海达,是在听到泰媛和泰斯曼要在一起写书时才真正让海达下了决心,她就知道只有自己去死,才能真正死得漂亮和高贵。

对于海达来说,死亡不是消极的退却,而是勇气和高贵的体现。

没错,海达是一个颓废者。

她是一位为了坚持自己信奉的人生观而不惜一切的英雄。

在她眼里,死有何惧。

这样看来,所谓令人沮丧的颓废世界观也是有积极的一面的。当TA死了,或者说在TA积极拥抱死亡的时候,至少他的同类们可以活下来——他们肯定会迈向一种新的健康的高贵的境界。

颓废不是消极。

海达作为一个穷尽人生选择的颓废者,性格中有太多迷人的部分,让我们得以窥见人性的幽暗和纵深。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