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易蔔生《海達·高布樂》:海達和她無法掌控的人生

作者:瑣窗寒閱

“她開槍把自己打死了!打在太陽穴裡!”漂亮貴婦海達的舉動讓劇中她的新婚丈夫吃驚,也讓觀衆和讀者震驚。

易蔔生《海達·高布樂》:海達和她無法掌控的人生

易蔔生:《海達·高布樂》

自殺前并無征兆,海達在鋼琴上彈奏一支舞曲之後,以一種無可挽救的自殺方式,徹底毀滅了自己的生命。

海達是高布樂将軍的女兒,是一個大家閨秀。

在父親死後,她的生活出現困難,隻能選擇嫁給平庸又無趣的學者泰斯曼。

婚後,她渴望擁有一個品位高尚的社交圈子,可是目之所及卻隻有一個卑鄙小人法官布拉克對自己的暧昧與糾纏;她在才華橫溢、放蕩不羁的浪子樂務博格身上寄托着自己也解釋不清的情感和期待,卻又一步一步把他帶向毀滅;重逢當年修道院的女同學泰媛,她也幻想着有一天能燒毀她的一頭漂亮的卷發……

《海達·高步樂》是挪威戲劇家亨利克·易蔔生1890創作作品,也是他晚期作品中十分獨特的一部。作品塑造了一位個性獨特的女主人公。

公演後,觀衆對女主角的看法也是衆說紛纭。有人說她是天使,有人說她是蕩婦,也有人說她是魔鬼,但其實她隻不過是一個具有頹廢特點的孤獨女孩而已。

海達的頹廢包括了四個方面:厭倦情緒的無由抒發、操縱别人命運的強烈欲望、嫉妒之火的燃燒、對死亡美的幻想以及踐行的高貴美麗的自殺。

01海達的“厭倦”:煩死掉

翻開字典,厭倦是指“對某種活動感到乏味而不願再繼續下去。”例如:幹這種事我已經厭倦了。可以看出,所謂“厭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不滿現狀,煩躁不安卻又得不到宣洩。

就海達來說,她的“厭倦”情緒顯而易見,而且極其強烈。她出身名門,是真正的貴族小姐,父親是高布樂将軍;她長相不凡,面貌和身材都很漂亮。

不幸的是,高布樂将軍突然去世,而又沒有給海達留下什麼遺産。這樣一來,海達就被抛到這個現實無比的世界上。她隻能自謀出路。

對于一個享慣了榮華富貴而又身無長物的貴族女孩來說,她唯一能夠利用的機會就是婚姻。

海達隻能借助婚姻來維持較體面的生活水準,她選擇了博士泰斯曼,這是因為他學問做得很好,滿有把握得到一個大學教授的職位。

兩人結婚時,海達與泰斯曼定下協定,那就是婚後“要有交際應酬,要招待客人”。

婚後,海達成為泰斯曼的一張閃閃發光的名片;泰斯曼呢,隻是海達的一張飯票而已。

丈夫泰斯曼是個不懂生活、沒有情趣的書呆子,他隻知埋頭鑽研人類的文明史。海達與他在一起沒有共同語言。

家中的經濟更是捉襟見肘,辦不了宴會,招待不了客人,更買不起馬……

夫妻關系僅僅是海達用他來保障生活,而不能作情感和思想的交流。而且,更令海達受不了的是泰斯曼“小家子氣”的家庭氛圍,她看不慣泰斯曼姑姑的言行舉止。

泰斯曼從小父母雙亡,由兩位守寡的姑姑撫養成人。從小生活簡樸,謹小慎微。家庭經濟雖然拮據但是自給自足、自得其樂。

當泰斯曼和海達蜜月旅行回來,姑姑去看望海達,為了配得上這位高貴的侄媳婦,姑姑特地買了一頂新帽子,海達卻故意問這是哪位傭人的帽子,讓姑姑感到難堪。

海達不認同這個家庭,就連自己已經懷孕的事都一直不告訴丈夫。

當勃拉格法官小心翼翼地暗示她懷孕這個事實,探詢她以後可以做一個賢惠的母親。她馬上氣憤地打斷他的話:“少胡說八道!我經常想這個世界上我隻擅長一件事,那就是煩死掉。”

是以說,婚後的海達仍然是高布樂将軍的女兒,而不是博士泰斯曼的妻子。

她雖然已經嫁給了泰斯曼,但是由于對現實生活感到強烈的不滿和厭倦,她仍然依戀過去的貴族生活,幻想高貴美麗、不同尋常的事情發生。

這種對生活的逃避态度是很典型的頹廢性格:“頹廢者最根本、最顯著的特點就是逃避現實。”

可以說,她的驕傲存在于過去,現實生活不過是記憶和夢幻。

02海達的欲望:“操縱他人命運”

海達到底想要什麼?

這是一個問題。

海達曾被父親當作男孩教養。她年輕的時候常與父親一起騎馬,還學會了使用槍支。她對男人的興趣并不在于性的方面,而是出于一種強烈的控制欲,她最想得到的是“操縱他人命運的力量”。

就在她對婚後生活感到厭倦的時候,她過去的情人樂務博格在消失三年後再次出現。

當年的樂務博格狂放不羁、聲名狼藉,是個有名的花花公子。他跟海達相好,兩人之間做過很多荒唐的愛情的遊戲。

如今他已改邪歸正,并在海達修道院同學泰媛的幫助下寫出了一部人類學專著,在社會上收獲高度贊揚。

最近他們兩人再次合作完成了另一部新書稿,兩人稱它為他們共同的“孩子”。泰媛深深地愛着樂務博格以及他的人類學研究事業,并在自己已婚的情形下毅然和他私奔出逃。

海達了解到這一切後非常嫉妒。

于是她伺機破壞他們的關系,要離間樂務博格和泰媛,以達到改變他們命運的目的。

海達故意在樂務博格面前洩露泰媛對他的不放心。

樂務博格一直視為“真正的知己”的人竟然不信任他,這令他非常難堪也十分窩火。于是他答應去參加勃拉格家舉辦的宴會(起初他是拒絕的)。

送走了樂務博格之後,海達的心情一下子變得十分愉快和興奮。不幸的是,樂務博格在喝了酒後又去了妓女黛安娜那裡,而且還跟警察吵架。更糟糕的是他将新書手稿弄丢了。

恰巧泰斯曼撿到了書稿,回家交給海達。

喪魂落魄的樂務博格前來尋找書稿,口口聲聲表白自己對不起泰媛,犯下了“一樁殺害嬰兒的罪行”。樂務博格的表現給海達的嫉妒又添加了一把火。

當樂務博格聲明想要盡快以死來“了結一切”時,海達不但不加以阻止,反而借給他一把父親的手槍,并要求他答應“死得漂亮點兒”。意思是對準太陽穴開槍。

樂務博格一離開,海達就将書稿丢進火爐燒毀。

在聽了勃拉格對于樂務博格自殺情況的虛假陳述——“槍擊中胸口”,海達立即由衷地當着衆人的面贊歎道:“好,好——胸膛也是個好地方……真正勇敢的舉動——這件事做得漂亮”。

之後在與勃拉格私下交談時,她還在稱贊:“這件事做得漂亮”,“在這個世界上還是有敢作敢為的人,自願做了一樁漂亮的事,真讓我覺得快慰”。

海達為自己的影響力感到慶幸,沒有覺察她的反常言行令勃拉格吃驚。

于是他說出真相——樂務博格的死不是出于自願,而是一個事故;他和其他嫖客發生争執,而且槍也不是打在胸膛上,而是肚子下面那個位置。

海達馬上帶着厭惡的神情說:“哦,怎麼什麼事一沾我的手就都變得那麼卑鄙可笑。”

海達為什麼會這麼想?因為海達想要竭力維護她對于勇氣和美麗的信念,樂務博格醜陋的死法讓她失望。

是的,海達不珍惜生命,包括自己的。她不愛别人,也不愛自己,她隻是極度的厭倦。這是一種生命的頹廢。

對海達來說,她妄想操控樂務博格“漂亮的死”的願望落空了,這個事實又在她對這個世界的失望上加了一個砝碼。

03海達的嫉妒:對泰媛的虐戀

海達對泰媛有一種嫉妒。很多人認為是由于海達喜歡樂務博格。非也非也。

恰恰相反,海達嫉妒的是泰媛本人。因為泰媛是一個成長的女性角色,而且有一種自洽的力量。

其實,泰媛是一個悲劇性的女性角色。她直言她的丈夫與她的結合并非有愛有感情,而是因為她有用,而且她很便宜(劇中台詞是I am cheap to keep)。

她在樂務博格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價值,兩人一起寫書。她依賴樂務博格,并且信任他。

當樂務博格說自己丢失了手稿時,她很傷心。但其實她還留有筆記和初稿,可以重寫。

但她沒有立刻向樂務博格提出。為什麼,因為她不是傷心樂務博格殺死了“我們共同的孩子”,而是她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自我價值感被破壞了。

但是後來她釋然了,也原諒了樂務博格。是以後來她又想找回樂務博格重新寫書。

是樂務博格幫她找到了自我,讓她找到了實作自我的途徑,是以盡管失去樂務博格她很傷痛,但泰媛也能接受和海達的丈夫泰斯曼一起重寫書。換言之,泰媛能從自己的工作中找回價值感、找回對生活的控制感。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泰媛是一個積極正面的女性角色。整部戲中,她從一開始對海達的恐懼(泰媛對海達說“在學校的時候我怕你,你總是揪我的頭發,還說要把它點着。”)、對自己婚姻不幸的悲憫,到結束時接受樂務博格的死亡事實、重新寫書實作了她的變化和成長。

而泰媛身上這種穩定的價值感正是海達缺失的,是以她喜歡她,想靠近她,内心裡對她有一種隐秘的虐戀。

對泰媛的喜歡是從修道院時就已經開始了,這種對同性的苦戀裡帶着一種施虐的成分。劇本中幾次出現,海達嫉妒泰媛的那一頭漂亮的卷發,幾次想把它放進火裡燒光……

但這是一種不能公開的情感,也是一種無法被人接受的情感。

是以,海達表現出來的反而就是一種施虐的快感。

我得不到的,别人也休想得到。

是以她毀掉樂務博格,恰恰就是想孤立泰媛。她沒想到的是,樂務博格死了,可是泰媛和自己的丈夫泰斯曼卻一拍即合,兩人要一起合作寫書。

她實實在在地發現,她控制不了這個世界,她控制不了自己身邊的人,最終她還是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劇本中有這樣一段:海達在燒書稿時有一段自語:“現在我在燒你的孩子,泰媛,還有你那頭卷發。你和艾勒·樂務博格的孩子。我在燒——我在燒你們的孩子”。

可以看出,海達最嫉妒的是泰媛;她最想做的事情是燒泰媛的卷發甚至是泰媛本身。(這個地方其實值得深入探究,我竊以為這種“燒”本身就是展現了一種情欲的萌發的……)

對海達來說,她操控别人命運的的這種願望一次又一次地落空。生活已令她厭惡,是以她會像其他頹廢者那樣産生自殺的念頭,目的是為了尋求一種極端的刺激,也是證明自己的美麗和勇氣。

04海達的自殺:對“死亡美”的幻想

在了解到樂務博格之死的真相後,海達随即悄悄地将她父親留下的另一支手槍從外屋的寫字台上拿走,帶進裡屋。當她回來時,她顯得輕松多了。

此時仰慕海達的勃拉格又偷偷地跟她說他發現一個秘密:打死樂務博格的手槍是偷來的,而且他還知道槍的主人是誰。勃拉格是在要挾,讓海達以後聽他擺布。

她馬上暴燥地聲明:“我必須服從你的意志,滿足你的要求,做你的奴隸!不行,我絕對受不了!肯定做不到!”

她走進裡屋彈琴,不久便傳出槍聲。泰斯曼沖進裡屋,随即驚叫到:“她開槍把自己打死了!打在太陽穴裡!”接着就是勃拉格說了一句反高潮的話:“唉,天哪!想不到她真會這麼做!”

有人說,這是因為勃拉格的威脅才讓海達最終決定自殺。

其實并不是。

是樂務博格不堪的死亡方式刺激了海達,是在聽到泰媛和泰斯曼要在一起寫書時才真正讓海達下了決心,她就知道隻有自己去死,才能真正死得漂亮和高貴。

對于海達來說,死亡不是消極的退卻,而是勇氣和高貴的展現。

沒錯,海達是一個頹廢者。

她是一位為了堅持自己信奉的人生觀而不惜一切的英雄。

在她眼裡,死有何懼。

這樣看來,所謂令人沮喪的頹廢世界觀也是有積極的一面的。當TA死了,或者說在TA積極擁抱死亡的時候,至少他的同類們可以活下來——他們肯定會邁向一種新的健康的高貴的境界。

頹廢不是消極。

海達作為一個窮盡人生選擇的頹廢者,性格中有太多迷人的部分,讓我們得以窺見人性的幽暗和縱深。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