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破碎的弗朗西斯·培根:性、暴力、死亡和原生家庭的悲剧

“ 同性恋、女装癖、施虐与受虐、恋童、未成年性行为、小白脸,这些关键词可以堆砌成一部在绝大多数国家不合法的重口A片。

但有些时候,它们也能组成一个糟糕原生家庭的悲剧。

如果让培根选择,相信他会愿意放弃一切才华与财富,换取幸福的童年、开明的父母和平静的心灵——这些他终其一生都没能追求到的东西。”

培根的童年挺惨的。

和卡拉瓦乔那种父母双亡的惨不一样, 培根是被父亲当耻辱扫出家门的。

破碎的弗朗西斯·培根:性、暴力、死亡和原生家庭的悲剧

▲提着两扇牛肉的培根(我称之为肉联厂培根)

画家弗朗西斯·培根和那个说“知识就是力量”的弗朗西斯·培根有血缘关系,是他同父异母的哥哥的后裔。

1909年,培根出生在一个荣耀的军人世家。他父亲年轻时官至上校,退役后开了一家马场,母亲继承了钢铁煤矿企业,生活十分优渥。

上天给了培根令人艳羡的一切,偏偏又和他开了个巨大的玩笑。

破碎的弗朗西斯·培根:性、暴力、死亡和原生家庭的悲剧

培根自幼有女装癖,喜欢阳刚的男性,爱化妆打扮,性格柔弱害羞,十足的像个女孩。

在今天看来,他有可能是一个跨性别者——他心里住了一个女孩的灵魂,这样一切都可以解释得通了。

但在当时,他表现出的每个女性特征都是变态行为,都是他心理扭曲的罪证。

培根的母亲对他视而不见,在他生命中扮演母亲角色的是家中的老保姆莱特福特(Jessie Lightfoot)。

……

父亲的暴力则更深的伤害了培根。

培根患有严重的过敏性哮喘,对马和狗都过敏。但父亲认为这些都可以用坚强的意志克服,用暴力逼迫他成为“真正的男子汉”。

“弗朗西斯的一个同性恋朋友告诉我,他曾经承认,他的父亲,那个可怕的、失败的驯马师,安排他的小儿子在他的爱尔兰马夫有计划的、恶毒的鞭打下度过他的童年。”

——《纽约书评》,第39卷,第15期,1992年9月24日

培根性意识觉醒格外的早,从少年时期开始,他就悄悄与马场工人约炮。

白天,工人在父亲的授意下用鞭子毒打培根;

晚上,培根和抽他的人上床;

他就这样渐渐成长为一个受虐狂。

破碎的弗朗西斯·培根:性、暴力、死亡和原生家庭的悲剧

▲著名的《尖叫教皇》系列(右),致敬委拉斯贵支《教皇英诺森十世肖像》(左)

培根对独裁者主题的偏爱,就来源于他强硬且不讲理的父亲。

1924年,培根第一次尝试女装,在化装舞会上打扮成轻佻的摩登女郎。

他穿着伊顿公学的短外套和串珠连衣裙,脚踩高跟鞋,口涂烈焰红唇,风情万种地端着一支长嘴烟杆。

破碎的弗朗西斯·培根:性、暴力、死亡和原生家庭的悲剧

“女装只有零次和无数次。”

这句现代人用来调侃女装大佬的话,却成了培根的催命符。

1926年,年仅17岁的培根被赶出家门。因为父亲发现他穿着母亲的内衣,对着镜子顾影自怜。

1926年下半年,培根辗转来到伦敦。

他穷困潦倒,却不想通过小偷小摸糊口。

培根在一家女装店找到了工作,他终于可以自由试穿喜欢的裙子了。可是没过多久,一封匿名信出现在老板的信箱中,培根当场被炒鱿鱼。(信是谁寄的,大家应该都能猜到吧)

培根自此堕落,开始用肉体赚钱。他专门吸引那些同性恋富人,让他们为自己掏腰包。

讽刺的是,培根的两任金主一个是他母亲的亲戚,一个是他父亲看重的下属——哈考特·史密斯。

史密斯是一个极具男性气概的赛马饲养员,父亲希望娘娘腔培根多学学他的阳刚之气。培根声称,他的父亲让这位“叔叔”“牵着他的手”,“把他培养成一个男子汉”。(原文:his father had asked this "uncle" to take him 'in-hand' and 'make a man of him'. )

培根父亲的看人不准已经到了瞎眼的程度。他不但没发现儿子对自己有性幻想,也没发现自己所托非人——这名“可靠的下属”其实极其不负责任,还喜欢骗年轻男孩上床。

结果是培根和“叔叔”“牵着手”滚到了床上。

破碎的弗朗西斯·培根:性、暴力、死亡和原生家庭的悲剧

1927年,培根与史密斯搬到了柏林。

仅仅一个月后,史密斯将年仅18岁的培根丢在异国他乡。迷茫无助的培根在柏林游荡一月,转而去了巴黎。

“当然,他很快就厌倦了我,和一个女人私奔了……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我停留了一会儿。”

在巴黎的展览上,培根第一次接触到艺术,也遇到了好心人。

鉴赏家伊冯娜·波昆丁(Yvonne Bocquentin) 收留了培根。在波昆丁家的三个月,培根频繁出现在各大展览,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艺术的芬芳,并且发现了自己的艺术天赋。

培根大多数作品都躁动不安,充满恐惧和愤怒。

他一生都缺乏安全感的根源,是在成年之前身边没有任何稳定可靠的事物。

先天性哮喘病带来的窒息恐惧,频繁搬家导致没有朋友,母亲嫌恶他,父亲以他为耻,情人丢下他远走高飞……

如果说培根生命中还有一个可依赖之人,那一定是老保姆莱特福特。

这位曾给少年培根带来一分母爱温暖的老人,将在今后的时光中给予他几十年的安稳。

(实际上,大多数家庭不幸、心理脆弱的艺术家最亲密和信任的人,都是他们的助理、保姆。比如草间弥生、路易斯·布尔乔亚。)

破碎的弗朗西斯·培根:性、暴力、死亡和原生家庭的悲剧

▲蜘蛛代表布尔乔亚的母亲,她几乎不以父亲为题创作,因为他是个家暴酒鬼

1928年冬天,蜕变为室内设计师的培根返回伦敦,租下人生中第一个工作室。

他和收藏家埃里克·奥尔登(Eric Alden),还有老保姆莱特福特合租一层。除了创作,他还需要兼职电话接线员贴补家用。

培根的工作室乱得令人印象深刻,颜料画稿一层叠一层,根本无处落脚,放在今天能上个热搜:

破碎的弗朗西斯·培根:性、暴力、死亡和原生家庭的悲剧
破碎的弗朗西斯·培根:性、暴力、死亡和原生家庭的悲剧

什么保姆能忍受这样的环境?怕不是个瞎子吧。

莱特福特还真是个瞎子,当时她已经因为年迈双目失明。

莱特福特也是一个奇人,她在培根宛如障碍赛赛道一样的工作室中行走自如,晚上睡在厨房桌子上——这是培根家唯一能收拾出来的空地。不仅如此,她还帮助培根在家里开非法赌场,这是他重要的经济来源。

培根遗传了他爸的看人不准,男友一个比一个渣。(鉴于培根是个受虐狂,也许这些人渣都是他故意挑的……)

1929年,他遇到了赞助人兼情人埃里克·霍尔(Eric Hall),爱情与面包合二为一。

然而他迎来的却不是真挚的爱情,而是一段扭曲甚至残酷的情爱关系。埃里克是有家室的人,他抛妻弃子带着培根周游欧洲四处赌博,并在腻烦后一脚将他踹开。

1944年,因为哮喘病未能参加二战的培根,创作出了一幅震惊艺术世界的作品——《以受难为题的三张习作》(Three Studies for Figures at the Base of a Crucifixion)

破碎的弗朗西斯·培根:性、暴力、死亡和原生家庭的悲剧

培根说这三个人物的灵感源于命运三女神。

由于培根的命运黑暗又诡谲,三个肖像也呈现出噩梦般的畸形形象。他们邪恶又扭曲,长着大嘴声嘶力竭的咆哮,在受难的刑床上绝望地挣扎。

1951年,陪伴了培根42年的老保姆去世,无疑对他造成了巨大的打击。

最后的港湾分崩离析,培根从此在变态和情欲的浪潮中越堕越深。

破碎的弗朗西斯·培根:性、暴力、死亡和原生家庭的悲剧

做培根的情人是件难事,尤其是在他发迹之后。

穷困潦倒的培根,尚且会为了糊口忍气吞声地做小白脸。

自从名声大噪后,他就竖起一身尖刺,露出了混乱邪恶的本色。要么和另一只刺猬互相伤害,要么无情的刺伤一颗柔软的心,培根的恋情几乎无一善终。

破碎的弗朗西斯·培根:性、暴力、死亡和原生家庭的悲剧

培根的情人彼得·雷西,在外是帅气体面的空军飞行员,私下却是暴力虐待狂。

他撕毁培根的画,殴打他,将醉酒的他丢在街上不管不顾。两人经常打架斗殴,几乎掐死对方。

培根又痛苦又享受,画下无数黑暗扭曲又才华横溢的画作。

二人分手后,培根一度失去灵感。突然有一天,他画出了一张震惊世人的新作,画中一个男子躺着床上,被霰弹枪轰得血肉横飞。

正当大家竞相赞叹之时,前男友彼得的死讯传来——原来画里的死者就是他本人。

破碎的弗朗西斯·培根:性、暴力、死亡和原生家庭的悲剧

1963年,培根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位恋人——乔治·戴尔进入了他的生命。

乔治是翻窗户进来的,他到培根家偷东西被当场抓获。培根威胁他:“陪我上床,或者叫警察。”

破碎的弗朗西斯·培根:性、暴力、死亡和原生家庭的悲剧

培根不是一个可依赖的、负责任的男人。

一方面,他渴望一个在精神与身体上都非常强大的男人,掌控他的一切,成为他的靠山:

“穷尽一生,弗兰西斯都在寻找自己的理想伴侣。他会说,我的梦中情人就是一个足球运动员的身躯,配上尼采的心灵。”

另一方面,强烈的不安全感和多次被背叛的惨剧,让他难以信任他人,更倾向于选择一个更弱势的情人,并强力的控制他:

“他总是在二人关系中占据上风,然后抱怨他的情人过于弱智。”

破碎的弗朗西斯·培根:性、暴力、死亡和原生家庭的悲剧

培根一生都陷在矛盾的旋涡中晕头转向,根本无暇顾及他人。

可是戴尔和他一样脆弱,乞求他施舍一丝关怀,却什么也得不到。

“戴尔几乎没有受过教育,对艺术一无所知,但他崇拜弗兰西斯,就像一个宠物小狗——这也将他置于危险境地。”

戴尔与上流社会格格不入,众星捧月般围绕着培根的政要和崇拜者令他难以忍受,只能日复一日地沉溺于酒精。

培根为他画了很多肖像画,但戴尔一幅也看不懂。

破碎的弗朗西斯·培根:性、暴力、死亡和原生家庭的悲剧

▲《乔治·戴尔三联画》

戴尔用尽各种办法吸引培根的注意。

他带了一个小白脸回酒店,以为培根会为他的出轨勃然大怒,但培根只是抱怨小白脸有脚臭,搬去隔壁房间住了。

为了惩罚培根,戴尔在他人生最辉煌的那天——巴黎大皇宫回顾展当天自杀了。

凌晨,乔治在一声枪响中死去。

当日,培根隐瞒死讯,装作若无其事的出席展览。

晚上,看着乔治坐在马桶上的尸体,培根崩溃了。

破碎的弗朗西斯·培根:性、暴力、死亡和原生家庭的悲剧

▲《马桶上的死人》(指戴尔)

戴尔生前一直被培根漠视,在他死后,他终于可以永远盘踞在培根的脑海,至死也挥之不去。

这个偏执的男人,终究用死亡战胜了比他更疯狂的恋人。

培根突然意识到戴尔对他多么重要,是他的禁锢、漠视、自大和强人所难杀死了戴尔,他竟也成了和自己痛恨的父母一样的人。

戴尔用自己的血唤醒了培根,将他从疯狂的深渊中拖了出来。

培根从情欲的迷乱中抬起头来,第一次正视“死亡”这个宏大而无可避免的哲学议题。

5年后,另一位情人弥合了培根破碎的心。

尽管有过那么多情人,但培根依然是一个孤独的灵魂。

他与恋人们仅仅是性关系,即使是乔治戴尔也不被允许住在他家里。原生家庭给培根造成了太大的心理阴影,他回避家庭关系,并对属于亲情的亲昵与温馨完全无感。

改变这一切的是约翰·爱德华兹。

破碎的弗朗西斯·培根:性、暴力、死亡和原生家庭的悲剧

▲《爱德华兹三联画》

爱德华兹是培根的迷弟,他像戴尔一样深深爱慕培根,却比他更乐观、更机智、脾气更好。

他善于冷处理,能让培根心血来潮发起的攻击全部miss掉。

“当培根开始大发脾气或者开始毒舌,爱德华兹会说,'我现在要走了,弗朗西斯。’然后就会直接离开。”

爱德华兹对艺术一无所知,他经常问培根:“你为什么总是把我画得像一只猴子?”

尽管如此,他依然是与培根相处最和谐的一任情人。

爱德华兹比培根小40岁,培根将自己渴望而从未得到的父爱全部倾注在他身上。两人的关系与其说是情人不如说是父子,培根将爱德华兹设立为自己的惟一继承人。

破碎的弗朗西斯·培根:性、暴力、死亡和原生家庭的悲剧

晚年的培根愈发受到哮喘的折磨,但依然改不掉叛逆的本性。

1992年,培根违背医嘱去马德里见他的最后一任情人卡佩罗,却感染肺炎住进医院。

不久后,他死于心脏病发作。

破碎的弗朗西斯·培根:性、暴力、死亡和原生家庭的悲剧

▲培根的最后一张作品《公牛》,在黑色的死亡和白色的生命之间,他正缓缓消散

有人认为,培根是才华横溢的大艺术家;

有人认为,培根是生活混乱害人害己的混蛋;

但有多少人知道一切悲剧与传奇的起点,只是一个漠然的母亲,和一个暴戾的父亲呢?

破碎的弗朗西斯·培根:性、暴力、死亡和原生家庭的悲剧
破碎的弗朗西斯·培根:性、暴力、死亡和原生家庭的悲剧

如果您想了解更多

请关注“清艺汇”查看更多内容哦~

本文仅作分享,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