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诗刊》主编李少君的长篇大论,却揭了诗坛的老底儿

作者:三人随笔

2022年1月18日,中国诗歌网推出了头条文章《《诗刊》主编李少君:呼唤新时代诗歌的盛大壮丽气象》。看到这个题目,就引起了我的兴趣,《诗刊》主编李少君的观点,那基本上就是现在诗坛的指向了,也预示着诗坛未来的方向。

《诗刊》主编李少君的长篇大论,却揭了诗坛的老底儿

在这篇文章里,李少君主要谈了自己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时的感想和收获。然后,结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谈到了诗坛未来的发展方向。这确实是值得好好研究的话题,李少君的这篇文章,也写了不少内容。

“这是一个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的时代,从自我丑化到自我完善,从自我否定到自我肯定,从自我贬低到自信自强”,李少君这段话,表明了在他看来,至少在诗坛,确实存在着自我丑化、自我否定、自我贬低的情况。

《诗刊》主编李少君的长篇大论,却揭了诗坛的老底儿

确实,我们的诗坛,出现过“我们的诗歌审美落后西方一百年”的说法,出现过“西方是现代诗神祇之所在”的观点。这些对我们的传统诗词完全进行否定,一味地向西方看齐的观点,确实是要不得。

在这样的一种观点指引之下,我们现在的诗,就一味地在模仿西方了。这什么什么主义,那什么什么流派,导致了现在的诗歌成了众矢之的。除了少数的圈内人,没有几个人认为我们的诗歌反映了我们时代的真实特征。

《诗刊》主编李少君的长篇大论,却揭了诗坛的老底儿

所以,李少君的这段话,算是说到了点子上。我们的文化渊源流长,干嘛要一味地去迎合西方?干嘛要把我们璀璨的文化抛之脑后?干嘛要把唐诗宋词彻底地抛弃,而模仿着写那些长短不一,不押韵也没有节奏感的,所谓的现代诗来?

“唯一的中央级诗歌刊物”《诗刊》指挥棒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诗刊》主编李少君能认识到这一点,那应该是我们诗坛的大幸事。如果《诗刊》能摒弃旧疾,开辟先河,多多发表蕴含传统文化的作品,必然会让诗坛耳目一新,让诗歌重新走进大众,重获新生。

《诗刊》主编李少君的长篇大论,却揭了诗坛的老底儿

可是,这篇文章越往后看,就越有些失望了。特别是李少君说:“当代作家刘慈欣的《三体》和屈原的《天问》、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郭沫若的《女神》一样,是一个新时代到来之时,一种新世界观,新宇宙观的体现。”有点让人不解啊?

《诗刊》主编李少君的长篇大论,却揭了诗坛的老底儿

屈原的《天问》、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郭沫若的《女神》都是诗歌,这个没问题。可刘慈欣的《三体》不是诗歌,是小说啊?还是科幻小说,怎么能把它和这些诗歌并列?这难道是反映出了现代诗的窘境?

现代诗能拿得出手的作品,李少君搜了个遍,竟然找不到一首,只好拿刘慈欣的《三体》来顶包?我们不是每年都有长诗奖吗?还吹得不行,恨不得都是开辟先河的史诗,为何不能拿来比比?李少君自己的长诗《闯海歌》,还获得了长诗奖呢。

《诗刊》主编李少君的长篇大论,却揭了诗坛的老底儿

看来,李少君自己心里清楚,现在的各种五花八门的诗歌奖,那只能是一时的热闹,当不得真。真要把这些获奖的作品拎出来,只能是让人当笑话看。没得办法,李少君只好拿不是诗歌的《三体》来顶包了。

这也从侧面说明,我们现在的诗坛,真是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了。这些年的《诗刊》,都发的是什么作品?这些年的诗歌奖,都颁给了什么样的作品?搞得连一首能勉强拿得出手的作品都没有?

《诗刊》主编李少君的长篇大论,却揭了诗坛的老底儿

自我否定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毅力。希望《诗刊》主编李少君发现了问题,指出了问题,还能够顶住各方面的压力,来解决问题。不能说的是一套,做的还是老样子的事。光喊口号,那谁都会,甚至还会喊得一个比一个响。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