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扬州:精美门枕石重见天日 众人上演“护石记”

作者:扬州网
扬州:精美门枕石重见天日 众人上演“护石记”

挖出的大石头。

扬州:精美门枕石重见天日 众人上演“护石记”

莲叶纹样。林倩雯 摄

18日上午,扬州博物馆典藏部主任庄志军匆匆赶往扬州市广陵区头桥镇。在那里,有一块石头需要他进行鉴定……这是当地在道路改造过程中挖出的石头,因被挖出的位置正好位于头桥镇民国“首富”王鉴人宅第附近,所以人们猜测这块石头可能是王宅旧物。

道路改造挖出大石头

听说已经被村民搬回家?

1月15日,头桥镇古桥路道路改造工程正在如火如荼进行,当地村民的微信群里,也是热闹非凡,一则关于“古桥路挖出文物”的消息广为传播。在村民们发布的信息中,这件文物不仅与当地一位极其重要的乡贤有关,还被文物贩子盯上了,有意收购。

消息很快传到了头桥镇社会事业局副局长杜荣的手机上,“如果是真的文物,我们要抓紧时间保护起来。”杜荣立即联系了头桥社区的工作人员,要求社区人员立即前往现场查看。

社区副主任唐飞是第一个抵达现场的人,经村民指认,挖出文物的地点位于头桥镇民国“首富”王鉴人宅第附近。工人和村民都说,挖出来的文物是一块漂亮的石头,原先被埋在古桥路水泥路下的地基层,这次道路改造,地基层被挖开,石头就露出来了。唐飞赶到现场时,被挖开的道路已经被重新填平,覆盖了新水泥。

石头呢?石头去哪了?唐飞向现场村民问询,却被告知:“石头已经被人搬回家了。”文物安全刻不容缓,唐飞又立即联系了头桥派出所寻求帮助,正巧,派出所民警也从村民那里得到了消息,正往现场赶。

经走访得知,石头确实被当地村民收回了家里。需要进一步确认的是,现场到底挖出来多少东西?通过走访多位事发时在现场的施工人员和村民,确认只挖出来了这块石头,大家的心放松了一些。石头到底有没有被卖掉?社区又赶紧联系了将石头搬回家的村民,对方的回复让大家松了一口气——“我怕文物放在工地被人搬走,所以收到家里了,我马上回来。”

一块石头为何令人紧张?

可能是“九十九间半”旧物

为何挖出的一块石头让大家如此紧张?头桥当地一文史学者向记者介绍,因为挖出的地点比较特殊,位于王鉴人宅第附近,王鉴人,本名王继先(继光),字鉴人,曾出任民国江都县(今扬州市)头桥乡乡董、乡议长,是扬州百年老字号头桥“王裕泰酱园”掌柜,为民国时期头桥镇“首富”,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中国航空发动机之父”吴大观的舅舅。

据资料记载,王宅当年被称为‘九十九间半’,就算没有九十九间半,规模也是相当宏大的。而且王鉴人的影响力,几乎覆盖了整个头桥。这么多年过去,王宅早已被拆,原先王宅门口的头桥北路是河岸,后来弯弯曲曲的河道改直,头桥北路也有部分路段被填,可以说,古桥路就是曾经的头桥北路和一部分河道。王宅当年被拆,很多老物件就被推到河里去了,所以在这里发现的东西,很可能就是王宅旧物,如果是真的,那这不仅是当地乡贤文化的重要实物,也是一件有价值的文物。

村民很快将石头交给了派出所民警。这是一块长方形的石头,下端一处破损,原先包裹着的泥沙已经被村民洗净,露出其表面精美的纹饰,有莲花、荷叶,还有几个不同样式的花卉。

石头被带回派出所保护起来后,杜荣便联系了广陵区文旅局,邀请文物专家前往现场进行鉴定。

专家鉴定为清中晚期文物

“莲”主题纹样为本地罕见

18日上午,广陵区文管办的工作人员和扬州博物馆典藏部工作人员一同前往现场,经鉴定,该石头是一块白矾石质地的门枕石,“就是以前摆放在大门两边的石头,我们推测是清代中晚期的文物。”庄志军介绍,从该门枕石的大小、形状推测,一般的小官或者富庶人家可以用,所以当地文化学者推测其为王鉴人宅第旧物,是很有可能的。

18日下午,记者在头桥派出所看到了这块门枕石,其主纹饰是“莲”,有莲叶、莲花等,主纹饰的下方是水波纹,向上,有几片尚未舒展的嫩莲叶,嫩莲叶后有一片莲叶已经完全舒展,再往上,是一朵盛开的莲花,还有一个小莲蓬也探出头来。令人尤为感到精巧的是,在下部的水波纹内,还隐藏着一根横卧着的莲藕。而在门枕石的下端和侧面,还有几组不同的花卉纹。

庄志军表示,扬州地区所见“莲”主题纹样的门枕石比较罕见,“仙鹤常见,但是以‘莲’为主题的,几乎没有。我们推测,这也是主人追求‘清廉’家风的一种体现。”

目前,当地正计划将该门枕石移交给扬州博物馆。

通讯员 王如健 记者 林倩雯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