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听了我妈的“遭遇”:相比过年回家,这事更得留意

作者:憨爸在美国

Part.1

昨天一早,我从南京赶车去上海。

南京站新装修过,挺漂亮,旁边就是玄武湖,景色也很美。

检票口在二楼,而列车在一楼。因此检完票后,我需要下一层楼梯才能到达列车处。

听了我妈的“遭遇”:相比过年回家,这事更得留意

可当我走到楼梯口时才发现,那里有大几十层台阶,可是却没有电梯。不过好在我也没行李,走下去就行。

我的前方是一对老年夫妇,老爷爷两手拿着包,老奶奶则提着箱子。

箱子估计挺沉,老奶奶双手抓着行李的把手,身子往斜后方努力地倾斜着,一步一步地往台阶下挪。

才爬了几个台阶,老奶奶就撑不住了,她斜靠在栏杆上,大口大口喘着粗气。

老爷爷在一旁很心疼,他把手里的包放下,要帮老伴去拿箱子。

“你腿脚不好,还是我来!”,老奶奶拒绝了老爷爷的好意,她深吸了几口气,然后又抓起了箱子。

身边有好些人经过,但大家都在赶火车,没有人留意到这对可怜的老年人。

老奶奶的头发已经花白,老爷爷的步履已经蹒跚,突然间,我觉得这一幕无比的熟悉,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

我的爸爸妈妈也是跟这对老年人差不多的年纪。

如果我是这对老人家的子女,如何能忍心让老人家如此遭罪,肯定特别希望有人能够帮一把手。

想到这里,我快步走上前,“阿姨,我来帮你”,我从老太手中接过了箱子。

箱子确实挺沉,这么沉的箱子对老人家爬楼梯来说,真的是极大的挑战。

我帮他们一路拿到楼下,把箱子放在地上,然后把拉杆拉起还给他们。

“谢谢你,小伙子”,两位老人家在向我不住地道谢。

老婆在一旁跟我打趣,“小伙子,很帅吗!”

我心里也有点小得意,我一个中年男人,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不仅收获了快乐,还顺带变得年轻!

听了我妈的“遭遇”:相比过年回家,这事更得留意

Part.2

前几天,我爸妈去亲戚家串门。

她们以前出门都是坐公交,可是这次亲戚住的比较远,公交要转几趟车,因此老妈觉得打车会快一些。

老两口走到小区门口,那里是一条僻静的小马路,等了十几分钟,没什么出租车经过。

可能走到大马路上才会有出租车吧,我爸建议走到大马路上碰碰运气。

于是,老两口步行了两公里,走到了家附近的一条大马路。

他俩站在马路十字路口的一旁,看见出租车就招手。

又是几十分钟过去了,经过的出租车不少,可是没有一辆停下来的。

曾经有一辆出租车停了下来,司机跟我妈说,虽然他现在是空车,但是他已经接单了,赶往接乘客的路上,因此没法带人。

末了,他给我爸妈提供了一个建议:“用打车软件去叫车,像你们这样拦车,是很难拦到的!”

听了我妈的“遭遇”:相比过年回家,这事更得留意

我曾经教过我妈用打车软件,可是里面界面花花哨哨的,开屏还会跳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信息,太过复杂。加上APP的字体也不大,爸妈看起来特别费力。

因此教了半天,二老还是没学会……

那天我爸妈足足折腾了一个多小时,都没能打到出租车,后来只好搭乘公交,绕了半天才到亲戚家。

老妈偶尔也会跟我唠叨,说现在科技是发达了,可是她却感觉生活越来越不方便了!

打车更难打了,火车票不会买了,甚至连买菜都要网上接龙团购了……

Part.3

我是8年前出的国,基本上每年都会回国出差1、2次。但每次回国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感觉。

因为,中国的变化实在是太快了!

5年前回国,我困扰于路上打不到车,后来才知道现在打车,都流行滴滴这种打车APP。

4年前回国,我惊诧于路边停满了五颜六色的自行车,后来才知道这是提供给大家,用来共享出行。

3年前回国,我无意中路过曾经居住过的小区,结果发现周围那些旧房子已经统统被拆了干净,取而代之的是一栋巨大的商业中心。

……

听了我妈的“遭遇”:相比过年回家,这事更得留意

我们的城市越来越魅力,科技突飞猛进,而生活更是日新月异。

可是我却发现,这种发展对于年轻人很友好,而对于老年人却冒出了很多的问题。

在很多细节上,我们仍然有不少可以改进的空间。

比如在人行道上可以设置点斜坡,方便坐轮椅的老人能够出行。

比如火车站上下坡的地方建好电子扶梯,方便拿行李的老人上下楼容易。

比如城市多配置些老年人打车的系统,方便她们打车更加便利。

比如APP能不能设置个老年人专用的界面,字体大一些,少一些花里胡哨的功能,也能让老人享受互联网的便利。

尤其是,当看到老年人遇到困难时,我们简简单单的援助之手,也能帮她们解决很多生活中的难题!

真心希望我们的城市越来越美好,像我们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这样的老人,也都能拥有一片快乐的天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