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62年,18岁战士用身体挡住印军碉堡,牺牲前遗言让战友铭记一生

作者:构造者
“杨志成,撤下去!我已经下不来了!”

1962年11月18日凌晨,为拔除印军设在班公洛上的7、8、9号据点,陆军第4师11团3营各主攻连队悄悄从背后将其包围。

9连的主攻目标是7号据点,战斗进行得很顺利,驻守7号据点的印军连衣服都还没穿好就被9连全歼,但9连还没法庆祝,因为他们发现右侧负责进攻8号据点的8连遇到了麻烦。

8号据点是一个马鞍形的高地,由于地形限制8连没办法达到突袭的效果,反而在冲击过程中被据点的一个暗堡压制住,8连暴露在暗堡的火力范围下,进退不得。

9连见此决定派出一排前去支援,一排经过3次运动,悄悄迂回到了暗堡的侧后,进攻发起位置距离暗堡仅20米。

1962年,18岁战士用身体挡住印军碉堡,牺牲前遗言让战友铭记一生

20米的距离看上去不是很远,但是这20米几乎没有掩体,在这样的战场上,每一米都是一道鬼门关。1排长组织了3个爆破组,1组两个人,准备使用炸药包和爆破筒炸掉暗堡。

然而当第一组战士发起冲击时,1排被暗堡里的敌人发现了,敌人立刻调转枪口,子弹如雨点般撒向1排,第一爆破组的两名战士全部负伤倒下;第二组紧接着跟上,可还是连地堡都没靠近就倒下了。

最后一个爆破组的两名战士一个叫杨志成,另一个叫王忠殿。杨志成拿的是炸药包,王忠殿拿的是爆破筒,在两人继续发起冲击前,1排战士加强了火力掩护,8连的战士也为他们提供了火力支援,终于将地堡的火力压制住了一点。

杨志成和王忠殿看准时机跃出掩体,迅速接近了印军地堡。杨志成来到一个墙角开始安放炸药包,王忠殿则是直接奔向暗堡射击孔。

1962年,18岁战士用身体挡住印军碉堡,牺牲前遗言让战友铭记一生

杨志成刚放好炸药,正等着王忠殿过来一起撤到安全的地方,却听到王忠殿突然对他喊了这一句,这一句话让杨志成记了一辈子。

原来王忠殿将爆破筒插进了用来构筑暗堡的麻袋缝隙中,可还没来得及拉火,爆破筒就被地堡里的印军士兵给推了出来;王忠殿重新把爆破筒给推进去,可又被推了出来;王忠殿用尽力气第三次将爆破筒推进暗堡,为了不让印军再推出来,他用身体死死顶住爆破筒,并大喊着让杨志成立刻危险地区。

1962年,18岁战士用身体挡住印军碉堡,牺牲前遗言让战友铭记一生

这一幕被8连战士任长荣看见,他一瞬间明白了王忠殿想干什么,

“王忠殿,赶快下来!”任长荣着急地喊着,可王忠殿已经全然不顾了,他顶住爆破筒果断拉响了导火索。

杨志成看见后也没办法去救王忠殿,只能拉响自己的炸药包,从离地堡五六公尺的地方滚了下来。

“轰!”一声巨响,爆破筒和炸药包几乎同时爆炸,地堡在火光和硝烟中被夷为平地,王忠殿也壮烈牺牲。

“王忠殿牺牲的时间是11月18日早上8点20分……前后只有3.8秒……3.8秒影响了我的一生。”

杨志成从来没有忘记这个时间,而这3.8秒不仅影响了杨志成的一生,更是改变了当时的整个战况,如果没有王忠殿的舍生取义,8连乃至整个3营都会付出更大的代价,而如果不能按时完成任务打通通道,对后续战况是否会产生影响也难说。

1962年,18岁战士用身体挡住印军碉堡,牺牲前遗言让战友铭记一生

王忠殿,1944年出生于河南焦作的一个贫困家庭,三四岁的时候就跟着父亲下田种地了,曾亲眼看着自己不到10岁的哥哥被地主活活打死,黑暗的社会让王忠殿成长的非常快,也让他非常渴望打破这旧社会的牢笼。

很快希望就来了,1948年10月焦作解放后,王忠殿背起来书包走进了梦寐以求的学堂,也让他从小立志要加入解放军,因为他知道解放军是人民的军队,是一支战无不胜的军队。

王忠殿14岁考入焦作四中,多次以优异的成绩和良好的品德被评为“五好学生”。1961年,17岁的王忠殿积极报名参军,然而由于从小营养不良,他在体检时因为身高和体重不达标被刷了下来,这是他第二次因为同样的原因被刷了。

王忠殿不服气,直接找到了当时负责接兵的李连长,软磨硬泡想要参军。李连长其实非常喜欢这个年轻人,尤其是被他参军的热情感动,事实上身高体重的问题并不关键,毕竟当时大多数都是穷人,营养不良不是什么问题,在部队待一段时间就好了。

只是李连长考虑到王忠殿家里只有两个姐姐和父亲,家庭劳动力是比较缺乏的,所以非常犹豫到底要不要这个兵。

1962年,18岁战士用身体挡住印军碉堡,牺牲前遗言让战友铭记一生

几天后,应征入伍的新兵开始陆续集合,王忠殿非常着急,只能动用关系了!于是他找来了父亲、参加了革命工作的姐姐、以及市武装部的部长来到李连长的住处,开始做李连长的最后的“思想工作”。

因为3年前王忠殿的学校参加过支援国家工业建设的任务,王忠殿的表现非常出色,在当地也小有名气,所以武装部部长非常支持他参军,认为他在军队里会发光发热,于是在李连长面前不断夸王忠殿的好,还把王忠殿此前获得过的嘉奖表扬纷纷说了出来,并且强调了王忠殿虽然看着瘦,但是身体素质非常好,能在山上背着矿石步行八九里。

“这个兵,今年你们无论如何都要收下!”

王忠殿的父亲也是知道李连长的担忧,于是说:

“劳动的话我还敢跟小伙子比嘞!”

最终李连长还是被大伙儿说服,在最后时刻批准了王忠殿入伍,王忠殿高高兴兴地登上火车前往新疆军区。

1962年,18岁战士用身体挡住印军碉堡,牺牲前遗言让战友铭记一生

谁也没想到,一年后18岁的王忠殿成为了“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用自己的生命开辟了通向胜利的道路。战后王忠殿被追记一等功,授予“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而和他一同炸碉堡的杨志成也被授予一等功;目睹王忠殿牺牲的8连战士任长荣被授予三等功。

在王忠殿的老家焦作,政府和群众为王忠殿修建了“王忠殿烈士纪念馆”,以此来怀念这位伟大的英雄,传承伟大的精神。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