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解放后地主家搜出一张24岁男子遗照,钉在邢架被凌迟,他是谁?

作者:猫爷的渔场

上个世纪50年代,全国范围内迎来一场轰轰烈烈的清匪反霸活动。

在一名地主恶霸家中,人们清点非法物资时,意外发现了一张黑白照片。

照片上,一名年轻人被捆绑在十字架上,头微微歪斜,身边围绕着一众即将为他行刑的敌人。

他的神态十分轻松自若,目光坚定,浑身上下透露着一种“粉身碎骨皆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英雄气概。

人们纷纷疑惑,他是谁?

这时,一名眼尖的老者颤抖着声音,说道:“这不是凌福顺吗?”,人们疑惑地望着老者。

“他可是烈士啊……”

通过老者的讲述,透过黑白的照片,人们凝视着照片中那位年轻人坚定的眸子,时间好像回到了1937年四月那一天。

解放后地主家搜出一张24岁男子遗照,钉在邢架被凌迟,他是谁?
(图为凌福顺行刑)

一、被凌迟的年轻战士

即使已经开春,福建仍然乍暖还寒,那位瘦弱的年轻人被剥去了上衣,肋骨分明的身体暴露在冷冽寒风中,微微发着抖。

他被寸长的铁钉钉在十字木桩上,即将暴露在人民群众的目光里,接受着这场毫无尊严和人格的极端审判—— 一场凌迟处死。

解放后地主家搜出一张24岁男子遗照,钉在邢架被凌迟,他是谁?

然而,他始终没有低下自己的头颅。

行刑开始了。

刽子手用冰冷的刀摩擦着他的肌肤,最终狠狠地刺下去。

这名年轻人疼痛无比,但仍然笑着大骂道:“废物,要从骨头缝中钉进去,不懂吗?”

敌人一刀一刀地割着他身上的肉,年轻人承受着凌迟之痛,虚弱的身体就这样支撑了两个多小时。

他痛晕了很多次,但敌人并未减缓行刑的速度。

弥留之际,年轻人一会儿昏迷、一会儿醒来。

在他清醒的时候,他仍然用尽全身力气,向围观的群众呼喊着:“乡亲们,死亡并不可怕,要永远从红,莫从白……”

群众们望着这残忍的一幕,四下寂静无声。

敌人望着这名宁死不屈的年轻人,四下凝望着行刑的群众们,最终将匕首刺进了心脏。

年轻人抽搐了几下,最终失去了生命。

而就在群众中,一名记者拿起相机,拍下了这一幕。

就是这张照片,在上个世纪50年代初的清匪灭霸活动中被发现。

人们发现,这位年轻人就是革命烈士凌福顺,而这张照片,正是他被敌人行刑时的照片。

人们纷纷感到疑惑,究竟是怎样一名年轻人,到底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会遭受这样的酷刑?

在人们着急的催促下,这场惨烈的故事也慢慢的向人们展开。

那是1936年,当地的恶霸出于私利,阻断了从闽东到闽北的联络通道,大肆搜刮和欺凌当地的人民群众,。

当地的游击队长廖光,被以惨无人道的方式残害至死。

解放后地主家搜出一张24岁男子遗照,钉在邢架被凌迟,他是谁?

(图为游击队突围)

为了解决当地的治安问题,彻底清理这颗治安毒瘤,革命工作者凌福顺潜入了浦源村了解敌情。

革命伙伴们纷纷劝告他谨慎行事,毕竟他自身力薄。

而他自信于自己当地革命工作熟练,对地形较为了解,仍然原计划行动。

然而不幸的是,他的行踪确实被不慎被暴露。

国民党的保安团团长意识到这是重大机会,竟亲自率领一个连队来捕获他。

而下达如此阵仗的命令,正是因为凌福顺是当地革命有名的骨干成员。

一名人民群众不愿意凌福顺被捕,用自己的生命为其做了掩护残忍地杀害。

为了不让任何一名无辜的人民因为自己而受到伤害,凌福顺决定突围。

解放后地主家搜出一张24岁男子遗照,钉在邢架被凌迟,他是谁?

当月月初,凌福顺带着警卫班,在途经浦源村并稍作停留时,行踪被敌人发现。

周墩国民党当下决定,以保安第五团一个连的兵力,向浦源村发起围捕。

在如此阵仗之下,他与警卫班被敌方保安团包围。

为掩护队友,凌福顺将敌人引向了自己。

在浦源村,双方展开激烈地追逐战,子弹很快便被耗光,当只剩下最后一颗子弹时,凌福顺决定将最后一颗子弹射向自己。

但因未中要害,他最终活了下来,负伤被捕。

解放后地主家搜出一张24岁男子遗照,钉在邢架被凌迟,他是谁?

(图为微电影《英雄凌福顺》影视剧模拟图)

凌福顺被捕的消息传到国民党内部,敌方皆感到如获至宝。

在凌福顺身上,他们渴望得到闽东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的所有信息。

他们迫不及待地审讯着凌福顺:“你带了多少游击队?在哪活动?”

面对敌人的审讯,凌福顺从容不迫,凝视着审讯员的眼睛,沉静说道:

“凡是戴斗笠、穿棕衣的都是游击队。他们的名字,是念不完的。我们凡是能去的地方都会去,我们的足迹到处都有。”

敌人见硬的不行,思筹之下,便许诺他封官,试图以富贵为诱饵。

凌福顺只是说:

“我绝不投降,因为我只想让人民得到解放,而不是想当官。我只是一名革命党员,要杀就杀,不必多说!”

敌方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了20多天。

受尽折磨的凌福顺即使已经奄奄一息,也没有吐露半个字。

他的态度从未因为敌人的折磨而产生半点动摇。

没有得到任何信息的敌人加大了对凌福顺的施压。

同年4月24日夜里,不堪忍受的凌福顺趁着敌人睡着之时,从楼上一跃而下,试图逃离敌人的掌控。

然而这一跃,导致了他的双腿骨折,无法独自行动了。

无奈之下,避无可避的他只好躲进了附近的稻草堆里。

第二天天亮,敌人发现凌福顺失踪,震怒之下命令全城地毯式搜索,势必要将凌福顺完完整整地带回审讯室。

于是,重伤的凌福顺就这样不出意外,再一次落入了敌人手中。

解放后地主家搜出一张24岁男子遗照,钉在邢架被凌迟,他是谁?

(图为凌福顺被抓获)

由于出逃,重新落入敌人手中的凌福顺,承受的酷刑的力度更大。

然而面对残忍地折磨,凌福顺仍然犹如第一次一般,坚贞不屈。

最终无可奈何的敌人深知不会再从他口中获得关键信息,而凌福顺也绝无投靠己方的可能,于是起了杀心。

在同年4月25日,国民党决定将凌福顺以凌迟的方式残忍杀害。并采取公开凌迟的方式。

解放后地主家搜出一张24岁男子遗照,钉在邢架被凌迟,他是谁?

于是,被折磨得遍体鳞伤的凌福顺,就这样被敌人用粗绳,铁枷锁牢牢地捆在了村外的刑场中。

敌人决定当众行刑。

凌福顺年轻的生命,定格在24岁。

年轻人的血肉在寒风中簌簌而下,而他临刑前的呼号回荡在当时的群众耳边,也回荡在如今后辈们的心头:

“乡亲们,死亡并不可怕,要永远从红,莫从白……”

而他的呼号,透过老者的讲述,也回荡在后辈们的耳边。

人们肃然起敬,将这张照片妥善安置。

解放后地主家搜出一张24岁男子遗照,钉在邢架被凌迟,他是谁?

(图为周墩村历史文化纪念馆纪念凌福顺起义的雕像)

这张照片被收录到福建省革命历史纪念馆之中,而宁德市政府也为其建立了凌福顺英雄人物纪念碑,以寄托人们对他的哀悼与怀念。

每个来悼念他的后辈,望着黑白照片中被多日的折磨、赤裸的上身肋骨分明、极度虚弱的凌福顺。

人们发现他未曾垂下高昂的头颅,神情坦然的脸上,两只眼睛目光坚定且炯炯有神。

人们不禁思考,到底是怎么样的精神力量,怎样的成长经历,能让这名年仅24岁的年轻人如此坚韧不拔?视死如归?

凌福顺的神采穿透了黑白照片,也穿越了历史时空,那是革命工作者宁死不屈的精气神,和视死如归的勇气。

这种精神力量,穿越了时空,在几十年后的今天,仍然让后辈所动容。

而在这种动容之后,凌福顺的成长往事也逐渐向我们展开。

解放后地主家搜出一张24岁男子遗照,钉在邢架被凌迟,他是谁?

(图为凌福顺行刑现场)

二:英雄的成长

福建周墩端源村的一户贫农家庭里,1912年传出了新生儿的啼哭。

当时,没有人知道,这名与父母寄居在他人一处废弃旧屋内的婴儿,会是日后被人民所铭记的革命英雄:凌福顺。

凌福顺家境贫寒,从出生开始,便与父母住在破败的一处废弃旧屋内,算作全家人的庇护之所。

父亲凌健保凭借打短工,勉强地维持着一家人的生计。

后因贫病交加加双目失明,早早便去世。

贫病交加毫无依靠的母亲方娇别无他法,迫于生计之下,只能带着襁褓之中的凌福顺,靠着街头巷尾的乞讨,艰难度日。

而就在凌福顺13岁时,母亲也因病去世。

从此彻底无依无靠的他只能四处打零工、当学徒以谋生。

年纪尚幼的凌福顺,便是在这种父母双亡的境况下独自成长起来。

然而,困苦的生活并没有扭曲凌福顺的心智,相反,在看似无望的生活之中,他练就了强壮的体魄、正直倔强的性格。

尽管自己同样出身寒微,但他经常为穷人的不公而仗义执言,打抱不平。

而与其他出身穷困的年轻人不同,凌福顺在他19岁时,迎来了他人生中的转折点:

迫于生计之下,他来到了周墩特种区当兵。

解放后地主家搜出一张24岁男子遗照,钉在邢架被凌迟,他是谁?

(图为凌福顺纪录片中其故乡:周墩端源村)

凌福顺在1931年,来到周墩特种区常备队,在这里,他遇见了共产党员吴少安。

经过吴少安的教育,他逐步产生了革命思想。

在此期间,更是因为认识了志同道合的肖志芳,郑佛前。

在众人的影响下,次年4月,凌福顺正式加入周墩革命组织。从此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

凌福顺的工作范围分布在周墩城附近的浦源、吴山底等乡村。

当地的“陈振记”杂货店为统筹群众运动、建立武装革命的根本革命据点。

以此为中心,凌福顺致力于组织革命反动武装斗争。

他经常独自一人,深入到浦源村、端源村、紫云村、七步村、黄家山村等地发动群众革命。

与此同时,他也经常运用常备队中的资源,争取士兵们的支持,用以暗中支撑革命斗争。

解放后地主家搜出一张24岁男子遗照,钉在邢架被凌迟,他是谁?

(图为周墩人民起义合影留念)

三:英雄的贡献

两年后,詹如柏再次来到周墩村领导并指导革命运动。

他当下决定建立革命武装,统筹经费,策发兵变。

然而人生地不熟,缺乏有力臂膀的詹柏如焦头烂额,他急需一名具有极强斗争性、组织能力和作战能力较强的当地辅助人员。

而凌福顺就在这个关头出现,凭借出色的能力受命与另一名革命工作者大尧一起,作为詹柏如的直系手下,负责发动兵变的活动。

凭借周墩村兵变工作中的杰出表现,凌福顺遂被大尧引荐,加入共产党。

工农游击队闽南分部的第十一支队在坂头村成立后,凌福顺担任队长。

就在这个关口,抗日先遣队正好北上,目的是与闽东红军会师。

这一举动的目的是解放福安的穆阳镇。反动派收到了这个消息,因此感到惶惶不安。

凌福顺仍然受命负责这次行动。

这一次的作战技巧,他别出心裁,使用了敌方意料不到的“疑兵计”,即以声东击西的手段。

他率领了7名手下,趁夜晚天黑,带队员乘机潜入城内张贴标语,大造革命的声势。

这一个方法的使用,使全城为之震撼。

与此同时,在策反工作中,他也从未放松警惕。

他与大尧等一系列革命战友一起,里应外合,继续成功地策划了不少起义。

许多常备队中的士兵也因此投靠了革命。

革命资源和群众正在不断的扩大,形势一片大好。

斗争性极强、敢作敢为、领导能力极佳的凌福顺,很快就成长为革命骨干。

解放后地主家搜出一张24岁男子遗照,钉在邢架被凌迟,他是谁?

(图为游击队作战)

此后,凌福顺继续成功组织发动了周墩农民的暴动,并配合闽东红军独立师攻占周墩县城。

后继续升任,任周墩游击队(后改编为闽东游击队第十一支队)的支队长。

第十一支队编入闽东红军独立师后,任周墩独立营营长。

凌福顺率领部下转战周宁、寿宁、福安等地,屡建战功,威震敌胆,在当地树立了极高的威信。

不久之后,阮英平、叶飞等革命将领率领闽东独立师,计划作战攻占咸村,以打击地方影响恶劣的反动势力,裁决恶霸。

凌福顺根据以往经验,判断出这是一个绝佳的作战时机。

因此,他当机立断,立即召开了各县各村的负责人会议,决定了武装反动并制定了作战计划,准备攻打周墩城。

在计划中,郑佛前、张玉山等人去咸村通信,肖安轩则率领众人在“白带会”发动内应,叶飞率领闽东独立师到达周墩。

解放后地主家搜出一张24岁男子遗照,钉在邢架被凌迟,他是谁?

月末的一天凌晨时分,作战开始,由凌福顺带领第十一支队,带头进攻周墩城。

他们包围了整座城池,占领了西门全街,控制了每一条街道。

在城内的革命群众的协作之下,采取了里应外合的方式,擒获了常备队长魏海波,缴获了常备队之中警察全部的所执枪支。

这次起义再一次以胜利告终。

战斗结束后,由叶飞组织并主持,苏维埃政府在周墩正式成立。

周愚弟担任主席职务,凌福顺则担任军事委员。

解放后地主家搜出一张24岁男子遗照,钉在邢架被凌迟,他是谁?

(图为周墩苏维埃政府旧址)

苏维埃政府在周墩的成立,显示了革命的声势与影响已经势不可挡,深深波及了临近的每个县乡。

许多士兵和人民群众都对于革命抱有极高的热情。

在这种形势下,国民党对于革命者和革命群众产生了深深的忌惮。

于是,一场围剿便在暗处细细谋划开来。

这场国民党的围剿,由宁德县保安队长魏绍经统筹了贡川、礼门等地的反动刀会共计600多人,并联合了张云、陈家七两股土匪与国民党第十师教导团三路猛扑周墩。

这是国民党与凌福顺率领的第十一支队一次正面的对决。

最后,凌福顺率领的第十一支队因寡不敌众,由凌福顺率队撤出了城关。

一行人转移到了与福安交界的地带,以防守为主,开展了一系列游击斗争。

与此同时的城内,以土匪为主导的保安队,正在勾结教团惨无人道地大肆捕杀革命群众。

为打击敌人的反动影响,解救城内革命群众,恢复城内治安秩序,闽东独立师和第十一支队决定再次攻打周墩城。

第十一支队摸黑包围了城西炮楼,凌福顺率领部下冲入,最后攻城未破,仅仅缴枪数十只,虏敌几十人。

众人只能转战寿宁湖潭一带,开始了闽东地区三年艰苦万分的游击战争时期。

在此期间,凌福顺仍然坚持着游击的一系列活动。

解放后地主家搜出一张24岁男子遗照,钉在邢架被凌迟,他是谁?

在这三年最艰苦的时期,凌福顺没有屈服于敌人的压迫与威胁。

或许是从小的艰苦经历,磨炼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这三年的境遇使他意志更加坚强、性格更加刚强、体魄更加雄健。

闽东独立师的师长赏识着他的赤胆忠心,委任他的工作是指挥周墩上半区的游击武装。

凌福顺由此率领着游击队,活动于江源、紫云一带。

凌福顺率领着群众分粮食、打土豪、巩固驻点村、统筹经费、发动据点村群众实行“二五减租”,并在敌人一次次试图进攻、清剿中成功保卫了据点村。

解放后地主家搜出一张24岁男子遗照,钉在邢架被凌迟,他是谁?

同年,中共闽东临时特委恢复,共产党提出了“波浪式向外发展新区”的方针。

此时的凌福顺已经担任中共周墩县县委执委,他接受了任务,向闽北方向活动,开辟新苏区。

在此期间,他继续打破以往作战常规,使用出其不意的作战手法,利用拦截汽车以缴获军械、大闹戏院以巧夺敌枪等新颖作战手段,完成了出色的战斗任务。

声势威震了整个建瓯。

随后凌福顺更是在萌源一带活动,在肖家岭战斗中大获全胜。

他凭借出色的作战能力、果敢英勇的作战态度、统筹兼顾的作战手法受到了独立师内部的一致赞扬。

而在党内被视为革命工作精英的凌福顺,便是这样一步步沦为了敌人的眼中钉,最终被钉在了十字架上。

后辈们难以想象,是怎样的精神力量维持着凌福顺承受着刀剐之刑。

而从他的经历中,我们似乎又可以窥探一二:正是对革命不懈的坚持、对人们幸福的不懈追求,成为了凌福顺完成一次次工作的驱动力、以及忍受常人不能忍受之极刑的支撑力。

他在临刑前的那句呼号:

“乡亲们,死亡并不可怕,要永远从红,莫从白……”仍然回荡在我们的耳边。

而如今的太平盛世,正是给这位宁死不屈的年轻烈士,最好的慰藉。

编辑:宁宁

责编:Thalia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