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放弃完美主义,才能更接近完美

作者:凤姐琐谈

三年了,毕业于985大学的表妹,却一直没有工作。并不是没有工作机会,而是她的标准太高。表妹的解释是:“我是个完美主义者,不论什么事情没达到我心中的标准,我就不想去做。”

亲戚朋友对表妹多有微词,我也一样,直到我遇见了《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才知道表妹正是因为这种“完美主义”才成为了她社交和工作的障碍,成为了她宅在家中、放弃尝试、拖延行动的理由,这是一种逃避行为,要想改变她的现状,必须让她放下完美主义,顺其自然,才会让自己的人生更接近完美。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放弃完美主义,才能更接近完美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是美国一个天生的懒虫斯蒂芬.盖斯所著,他为了改变自己研究了各种习惯养成策略,在获得成功后,为读者提供自我养成策略。

在这本书中,斯蒂芬.盖斯介绍并分析了完美主义的定义与危害,为完美主义者提供了22种实用的解决方案,告诉他们如何成为更快乐,更健康,更高效的不完美主义者。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放弃完美主义,才能更接近完美

完美主义是理想,不完美才是现实

我的表妹对工作和生活要求很高,达不到她心目中的要求,就会用种种理由拒绝。这种人在我们生活中并不少见,比如那些有洁癖、拖延症、强迫症、选择困难症的人群。

在当下大火的电视剧《小敏家》中周迅扮演的刘小敏就是一个洁癖者,就连亲生儿子金家骏用她的卫生间,刘小敏都会感到十分不舒服。

而另一位著名演员刘嘉玲的怪癖人人皆知,她不能够接受和别人共用一个卫生间,自己的老公梁朝伟也不能,甚至又一次因为好友舒淇借用了一下卫生间,就当着舒淇面叫来了施工队砸了卫生间。

刘小敏和刘嘉玲这种无法接受任何不完美事物的特质就是完美主义。

实际上,他们这种怪僻经常会给他们带来许多不便,比如刘小敏就无法和儿子真正做到亲密无间,而刘嘉玲这种行为直接造成了和十几年的闺密舒淇感情矛盾。

正如《不完美主义者》书中所说:完美主义者期待这一个与不完美的人打交道的不完美世界里做到完美,这无异于将钾放在水中,是要爆炸的。

作家哈丽雅特.布莱克也这样说:立志卓越可以成为你努力的动力,追求完美,却只会让你身心俱疲。

可以说,完美主义只存在于我们理想当中,在不完美的现实社会中,要想做到完美是奢望。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放弃完美主义,才能更接近完美

产生完美主义的根源

我们知道了完美主义只存在于理想当中,和海市蜃楼没什么区别,那么我们就要去改变。

俗话说,“治病先治本”,想要改变,我们就要先清楚产生完美主义的根源。

斯蒂芬.盖斯告诉我们完美主义产生有四个根源:缺乏安全感、自卑情结、对现状的不满、学校教育的消极影响。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文中所提到的几个例子:

我的表妹一直找不到工作,和对现状的不满以及学校教育的消极影响有直接关系,表妹作为一个名牌大学的毕业生,在长期的学习生涯中,表妹已经产生了对工作的过高期待,从某一方面来说,学校教育正是滋生完美主义的温床。

刘晓敏和刘嘉玲却是因为各自的经历有深深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让她们下意识地把守护自己的卫生间当成守护自己的隐私一般,企图在守护这一小方空间上获得内心需要的安全感。

也就是说,完美主义的产生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它不知不觉变成了一台制造借口的机器,想要改变,就要从思想根源上改变,变思想为行动,从而逐步实现从0到1的卓越人生。

在电视剧《小敏家》中,在卫生间的问题上,男朋友陈卓给刘小敏出主意:你和儿子互换房间,表面上看还是没有解决两个人共用卫生间的尴尬,但是在心理上却不一样,从儿子借用你的卫生间变成了你借用儿子的卫生间,心里要求就会降低。

其实陈卓这种方法和斯蒂芬盖斯的看法不谋而合,那就是先降低自己的心理需求,将完美主义放在一边,让行动先行,再找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放弃完美主义,才能更接近完美

享受努力的过程,结果交给上帝

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就要落实到行动上,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

完美主义之所以会成为我们成长路上的毒药,期待过高,对结果过于期待,是最重要的原因,斯蒂芬.盖斯为我们提供了多达22种的方法来改变完美主义,总结起来,我觉得可以从下面三点做起:

1.改用二进制思维思考。

在《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这本书中,作者写作的最棒的一个部分就是“二进制思维”这一小节,它带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思维方式,那就是:

把完美的标准具体化,使其变得更具可行性,也就简化了对完美的追求。

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把目标简单化、具体化,让成功变得比失败更容易。值得每一个人都看一看。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放弃完美主义,才能更接近完美

2.培养微习惯。

将一个个简单化的目标具体化,针对这个小目标培养微习惯,并坚持下去,不知不觉中就把卓越变成了习惯。

说到这里,想起了一句弘扬雷锋精神的语录“做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句话放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同样适用。

也就是说,培养良好的微习惯,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坚持下去,就变成了了不起的行动。

3.不问结果,享受努力的过程。

我们经常把目标关注到结果上,比如刚刚启蒙的孩子就会接受到这样的教育: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考一个好大学,找到一个好工作,有一个好的人生。

而往往过于关注结果,不仅让许多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快乐,还让考大学的路变得十分艰难。

如斯蒂芬.盖斯所说:再难的过程,只要分解成一步一步去看,难度就会降低,相反,如果看得太长远,人们则会望而却步。

也就是说,要想实现内心的自由,你就要无视当下的环境以及可能的结果,相反,你要做的是关注过程本身,一旦把心思放到过程上,你就降低了对未来的期待,也就不会让完美主义成为成长道路上的绊脚石了。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放弃完美主义,才能更接近完美

结语:

有人说斯蒂芬.盖斯所著的《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这本书是自我成长必不可少的经典典籍,我觉得不如说这本书是一个懒虫蜕变成专家的经验之谈,他所提供的经验适用我们每个人。

如何成为不完美主义者 ¥28.5 购买

如英国名人Edith说:书中介绍了很多方法,可归结为一句——动起来,做你该做的。不完美主义会帮你快速决策,让你坚持下去,随机调整,降低期待,并承受可能的失误。

朋友们,放弃完美主义,化思想为行动,这样我们才能更接近自己的完美人生。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