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泛滥成灾的高原鼠兔,斥资2亿灭不完,却是高原“头号功臣”

作者:马前卒观世界

它们是青藏高原的原住,被中国人误解几十年,靠“一兔之力”拯救了数以百万计动物这就是青藏高原的独特物种,高原鼠兔。往前数个几十年,高原鼠兔在百姓心中尤其不是个好东西,因为本身青藏高原的优质草场就不算多,高原鼠兔还疯狂钻洞,啃食植物,生得又还多 最巅峰时期,整个高原鼠兔种群数量更是达到了12亿之多,不少人认为它们直接导致了草场退化,送给了高原鼠兔“草原杀手”这个称号。

泛滥成灾的高原鼠兔,斥资2亿灭不完,却是高原“头号功臣”

为了保护所剩不多的草场,咱们曾经斥资2亿元准备用科学手段消灭鼠兔,化学药剂的作用的确很明显,在短时间内就遏制住了高原鼠兔的数量,但就在这个时候,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这才发现,原来高原鼠兔只是个“背锅侠”,真正导致草场退化的主要元凶,其实是过度放牧。相反,高原鼠兔还是高原生态的大功臣,作为青藏高原的原住民之一,根据化石证据显示,高原鼠兔的进化史已有3700万年的时间,在鼠兔属中是非常原始的一种,在青藏高原隆升过程中,它们逐渐扩散到周边地区,远到日本、欧洲和美洲,从海拔3200米至5000多米的草甸区,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从那个时候开始算起,高原鼠兔就已经在为生态环境做贡献了。

泛滥成灾的高原鼠兔,斥资2亿灭不完,却是高原“头号功臣”

首先,高原鼠兔非常善于挖洞,这些大大小小的洞窟可以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就像农户们想要种地就得先耕地松土一样。这一只高原鼠兔虽然比不上耕牛或者机器,但是上亿只高原鼠兔一起耕地的威力,可不是什么机器能做到的,这些“小型耕地机”们日复一日的打洞钻洞,虽然在挖掘过程中确实会破坏部分草地,但利远远大于弊,经常翻耕泥土可以让土壤水分渗透率更高,延缓水土流失,还能促进氮元素循环,有利于植物群落的恢复。虽说高原鼠兔的确会吃掉一些牧草和豆科植物,平均每天要吃一半体重的植物和放牧的牛羊有抢吃之嫌,但是它们同时也会吃掉有毒的双子叶植物,阻止“毒草”扩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牛羊误食毒草中毒的可能性。

泛滥成灾的高原鼠兔,斥资2亿灭不完,却是高原“头号功臣”

高原鼠兔是草原上大多数中小型肉食动物和几乎所有猛禽的主要捕食对象,像是藏狐、黄鼬还有猎隼等等动物都是它的天敌,形象一点来形容的话,高原鼠兔之于草原上的食肉动物就像大米之于人类一般,一旦高原鼠兔数量不足,当地食肉动物总数肯定也会因为食物不足而锐减,高原鼠兔可以给其它动物提供住所,它所挖掘的洞穴本来是给家族准备,用来躲避冷酷的气候和食肉动物,一些无害的小型鸟类和蜥蜴经常会借用它们的巢穴,冬季青藏高原的温度一般都在零下30度以下,在这样寒冷的天气中,大部分动物都面临着严峻挑战,纵使皮毛再厚 也很容易因为低温而死,高原鼠兔在草原上挖了大量洞穴,其中一些被废弃的洞穴就成为了其他动物的避难圣所。

泛滥成灾的高原鼠兔,斥资2亿灭不完,却是高原“头号功臣”

环境逐渐恶劣,天气越来越冷的时候,动物们可以直接到鼠兔家里去借宿,在这些温暖的洞穴中繁衍生息。可以说,高原鼠兔的洞穴就像是青藏高原上的最后一道生存防线,对任何生物都开放,高原鼠兔别名黑唇鼠兔,是一种植食性的小型哺乳动物,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及与之毗邻的锡金和泥泊尔。在大陆境内,高原鼠兔主要栖息于海拔3000-5100m的高寒荒漠草原,草甸草原、高寒草甸和高寒草原,由于本身弱小而且没有反击能力。高原鼠兔在觅食移动过程中经常会多次停顿,一旦有任何风吹草动都能搅动它们脆弱的神经,然后便是一溜烟地跑回洞穴之中,一些神经大条或者不够谨慎小心的小家伙,就会成为肉食动物的美餐,高原鼠兔的适应能力极强,别看它名字里面带有“高原”二字,就以为它只能在高原生活,实际上 高原鼠兔可以通过,调节体内红细胞积压、整体含量以及红细胞体积等方式,适应高原和平原甚至山谷环境。

换句话来说,不管是高原还是平原,只要日照时间长 食物丰富,那么高原鼠兔就能够在短时间内站稳脚跟并迅速壮大,在低海拔地区这些小家伙们简直随处可见。另外、高原鼠兔对低温的耐受能力较强,不仅能依靠增加身体产热来抵御严寒,还能通过群居降低能耗,高原鼠兔很奇特,它们是自然界中唯一一种被发现存在有三种“夫妻制度”的动物,有的高原鼠兔族群是一夫一妻制。有的是一夫多妻制 还有少数多夫多妻制,这在其他动物身上是不可能实现的,或许也正是因为如此,高原鼠兔繁殖能力极强。正常情况下,它们每年只生育一次‍‍,在环境条件较好 食物丰富的地区,身体能力足够强壮的鼠兔妈妈能够生育两次,每胎能生4-6个,由于本身青藏高原就属于高原鼠兔最理想的成长环境,因此大部分高原鼠兔都是一年两次生育期。

泛滥成灾的高原鼠兔,斥资2亿灭不完,却是高原“头号功臣”

同时,迫于本身没有什么战斗力一张萌萌的大脸也不可能让捕食者放它们一条生路,所以幼年高原鼠兔成熟非常快,大多数情况下6~8个月‍‍就基本达到性成熟,如果某些鼠兔家庭一胎生得多,幼崽们的生育欲望也很强烈,那可能鼠兔爸妈能在生育当年就直接抱上孙子。从数量上来看,第二胎和第一胎没有明显差距,但是第二胎的存活率明显低于第一胎,因为生育第二胎时,即便是身体强壮的鼠兔妈妈也难免状态不好,导致第二胎幼崽的身体健康度明显不如第一胎,而且由于出生较晚,这个时候整个鼠兔种群数量已经明显过多,虽说高原鼠兔是典型营群式生活的穴居动物。亲子关系非常紧密,经常发生亲昵行为。

家族内部成员之间也很少发生攻击行为,但是同胞冲突发生率会随着种群数量增加而显著增加,导致幼体死亡率增加。与此同时,高原鼠兔生育第二胎一般都在六月下旬,而这个时间点刚好又是多雨期,过于阴冷潮湿的环境容易导致鼠兔幼崽夭折,高原鼠兔是青藏高原高寒草甸生态系统的关键种,这群看似不起眼,甚至还有点萌的物种。在维护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上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旦它们数量急剧下滑或者被灭种,整个青藏高原生态系统都可能会发生根本性变化,非常遗憾的是,过去人们对高原鼠兔的灭杀行动颇具成效。时至今日,高原鼠兔种群数量都仍然低迷,如果未来不能及时挽救高原鼠兔。对于00后 10后而言,或许只能从课本或者博物馆中,才能看到这种为青藏高原带来了独特生态环境的小动物吧。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