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江怡: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康德改变了传统哲学的整体方向?

江怡: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康德改变了传统哲学的整体方向?
江怡: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康德改变了传统哲学的整体方向?

德国一般的哲学家或者当代的哲学家们,都会把康德所确立的对于理性能力的讨论,看作是哲学的一般问题。也就是说讨论一切哲学问题,都要涉及到对理性能力的讨论。

——江怡

德国古典哲学能够在中国这样的文化当中,或者中国这样的历史传统中被接受,不完全或者说并不能绝对地归之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我们过去认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导致了德国古典哲学在中国的发展,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但是我们要知道,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进入到中国之前的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也就是在中国人还不太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时候,其实当时已有不少学者介绍了德国的许多哲学思想,包括康德、黑格尔等人的哲学思想。而且在当时可以说有很大的市场,大家都觉得德国的哲学很厉害,认为它能够帮助我们解决中国人的安身立命之处的问题。由此我们看到了中国哲学和德国哲学之间的一种相似或者相近之处。

当然今天我们讨论德国古典哲学,或者重新评价德国古典哲学的时候,还有另外一个层面的考虑,就是德国古典哲学究竟在西方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特殊位置。德国一般的哲学家或者当代的哲学家们,都会把康德所确立的对于理性能力的讨论,看作是哲学的一般问题。什么叫一般问题?也就是说讨论一切哲学问题,都要涉及到对理性能力的讨论。所以当康德把人们的理性建立在一般知性的形式前提下时,就是告诉我们,我们为什么能够认识世界,为什么能够用命题或者概念把握世界?是因为我们先天地具有某一种认识形式,这种认识形式叫先验知性形式或者叫先天知性形式。他把这种先验或者先天的知性形式看作是我们用来把握任何一个外部世界对象的方式,而我们的一切经验不过是构成了我们理解世界的材料。

江怡: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康德改变了传统哲学的整体方向?

康德

所以经验在康德的哲学当中,仅仅是作为哲学材料的来源,而不是作为一切知识的组成方式。当我们要获得知识的时候,往往是通过先天的知性的形式去把握对象,而对象是通过经验中获得的。所以康德有一个说法叫“知识是由先天的知性形式(概念),加上经验中获得的材料(直观)共同获得的”。所以我们需要有直观,因为直观是从经验中来的,我们看到的一切事物都是从经验中来的。那么这些经验给我们提供的仅仅是直观的材料,叫做感性直观。但我们拥有了感性直观的材料之后,并不能形成知识。所以康德说,要想获得知识,那你就必须还有另外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才能够决定你所获得的感性直观的材料,能不能够成为知识,这个东西就叫做“概念”,所以概念是在经验之先存在的。

当康德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以后,一下就改变了传统哲学的整体方向。因为传统哲学的方法不是通过概念,或者先天的概念去把握那个经验的对象的,往往是通过首先认识世界获得经验的材料,然后来解释这个经验的世界,也就是说世界对于人来说,是被解释的对象,而不是被构造出来的对象。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这两个不同的概念,一个是被解释的对象,另外一个是被构造出来的对象。被解释的对象就是我们面对经验世界的时候,我们要如何去理解它,去解释它,把它作为一个解释的对象来存在。而被构造对象是说这个世界是由我产生的,是因为我而成立的,如果我不在,如果这个认识的主体不在,那么这个世界就不存在,或者说这个对象就不存在。

江怡: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康德改变了传统哲学的整体方向?

如果按照通常惯例解释的这个哲学的概念,很多人可能马上就会想到一个观念叫“唯心主义”,马上就会说这不就是唯心主义的想法吗?实际上不是的。所谓的唯心主义,在今天我们把它理解为观念论,观念论是什么意思呢?观念论就是要承认在我们获得关于外部世界知识之前,是以某种观念来作为先导条件的。至于你要说这个观念是来自于人的内心意识的世界,还是来自于某种超越于人的一种先天的客观,或者说具有某一种普遍性的知识形式,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但是它就会强调这个观念本身一定是先于那个对象存在的。

就像当我们说这是一支笔的时候,不会因为这一支笔的存在而认为这是一支笔,一定是把这个东西就是个实在的物件、对象,归结为某个概念,这个概念就叫笔。所以这是一支笔,这个“这”字,是对象的名称,而“笔”是一个概念。当我们把这个具体的物归结为对象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承认我们一定先有一个笔的概念,然后才能把这个对象归结为笔。这是我们经验中经常碰到的一个最简单不过的的现象。可是我们比较少考量这样的问题,就是为什么我们会用这样的概念去规定这个对象呢?规定对象的方式是怎么来的?

江怡: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康德改变了传统哲学的整体方向?

实际上在整个西方哲学的传统当中,当我们能够把对象作为一个解释的对象来处理的时候,不需要使用某一个先天的概念来说明对象,仅仅需要说明我们获得这样的经验的材料是如何能够帮助我们形成概念的就行。其实讲到这里,我已经借助了很多哲学的概念来加以说明了,比如说对象、概念、意思、自我、世界,这些词都是哲学上常用的一些词。也就是说这些看上去很抽象的概念,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比比皆是。但是我们没有按照哲学家的方式去解释它,去理解它,而是按照日常语言的方式去理解它,按照生活、经验去理解它。

导师

江怡: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康德改变了传统哲学的整体方向?

著名哲学家,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任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山西大学特聘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哲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现代外国哲学学会名誉理事长,北京市哲学会名誉会长。主要代表作有:《维特根斯坦:一种后哲学的文化》《走向新世纪的西方哲学》《现代英美分析哲学》《思想的镜像——从哲学拓扑学的观点看》等。

此文据讲座录音整理,独家版权,转载请务必联系;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编辑:牛亚杰

审核:高巧燕

江怡:重新审视德国古典哲学——康德改变了传统哲学的整体方向?

让阅读成为习惯 让灵魂拥有温度

秉承传统 契合当代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