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最美书店”模范书局创始人姜寻逝世:希望模范的品牌一直在

作者:雅昌艺术网

据消息称,“最美书店”模范书局创始人、诗人、图书装帧设计师、雕版收藏家姜寻,2022年1月16日因意外身亡,享年51岁。因疫情原因,一切从简,追思会时间待定。

“最美书店”模范书局创始人姜寻逝世:希望模范的品牌一直在

姜寻

2014年,姜寻创立模范书局杨梅斜街店,致力打造了全北京最美的阅读空间。

2017年,模范书局天桥艺术中心店开业(因疫情原因已闭店)。

2018年,模范书局金融街艺术中心店开业(因疫情原因已闭店)。

2019年,模范书局诗空间店开业,成为全中国第一间教堂书店,也成为了网友之间互相安利打卡的“最美书店”。

2021年,模范书局源书坊、模范书局友谊书坊陆续开业。

据北京日报报道,“他是库房搬书的过程中意外身亡。姜寻为了这六家店,付出了很多的心力。”姜寻夫人邢娜透露,去年疫情期间,为了维持书店的正常运转,他们把在国子监的一套200多平米的房子卖掉了。姜寻曾说:“如果哪一天我不在了,希望模范的品牌一直在。”

邢娜在追思姜寻的文章中写道:“模范,‘模’是字模的意思,‘范’则是它的托盘,我们依然是一家以雕版印刷、设计为主的独立书店。疫情期间,为了保住6家店,我们甚至卖掉了居住多年的房子。因为我总会想一栋房子换6间书店是值得的。我的丈夫姜寻是画家出身,有着艺术家的执拗与坚持。书店,本该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也是城市最美的风景线。书籍、诗歌、雕版这些是我丈夫前半生的所有的寄托。无论之后模范书局在或者不在,都请相信——我们对于阅读的坚持。雕版,文明的倒影。请不要当成一堆废木头来对待,请好好地将这些传承下去。或许我们没有办法重现当年文津雕版博物馆的样子,但是那里依然是我们梦开始的地方。我依然记得我先生每次回家手捧着一本的那种雀跃的表情。这或许是每个爱书之人的样子。不论如何,请您继续关注实体书店的发展,姜寻曾想陪这个书店可以走过40-50年,但是很显然天不遂人愿,他就这样走进了书的天堂。”

姜寻出版过四五部诗集,主业是设计师,“除了书籍设计,我还做瓷器的烧制、绘制以及雕塑创作,只能用有限的钱来买喜欢的雕版。”他曾两度获得“中国最美的书”图书奖。在印量仅有 40 册的《姜寻诗词十九首》中,千年古宣手工刷印与雕版残片在封面上的运用,让每一本书都成为孤品,也呈现出姜寻如何把收藏的爱好与设计相融合的巧思。

“最美书店”模范书局创始人姜寻逝世:希望模范的品牌一直在

姜寻工作室

2015年,记者探访姜寻在北京的工作室“煮雨山房”,200 多平米的空间像是一个充满古意的小型博物馆。姜寻的大部分收藏分放在郊区的仓库和地下室里,“北方干燥,雕版保藏比南方好,不易受潮,但容易干裂,有时候可能需要加湿器。明代的雕版就不用管了,它本身就已经像石头一样坚硬。”

如何保留古代的雕版手工艺,让今天的人也能见识手工精细的古董雕版,是姜寻收藏之余一直在做的事情。2009 年,姜寻与国家图书馆合作开设文津雕版博物馆,“在三年半的展出时间里,这个博物馆还是影响了很多人,包括中小学生。我们所做的另一个工作,就是对某些散失、腐朽、损坏的雕版做一些修补工作,尽量将其补齐。”

文津雕版博物馆开馆时,姜寻邀请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义时先生主持雕刻巨幅《草窗韵语》,“字体这么放大以后,文字挺拔娟秀,不可言喻。”如今旧馆关闭,新馆正在筹建中,与此同时,姜寻与日本、韩国方设立“金刀奖”,鼓励那些雕版的传统手工艺人,“手工艺人的生存、就业机会很弱,这就是目前整个社会的现状。这不是凭我一人之力可以解决的,因为整个行业都没落了。”

姜寻,字大来, 号大来居士,1970年2月出生,辽宁沈阳人。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历年来在北京、上海等地举办大型美术展数十场。近年来专注于图书封面设计,为国务院国管局、文化部、财政部、国家图书馆、国家博物馆、协和医科大学、中华书局等单位设计图书封面及相关产品千余种,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书展,并获得“第一届中国出版政府装帧设计奖”、“中国最美的书”等多个奖项。

他喜好收藏鉴赏古籍雕版,尤其对古雕版收藏研究颇有造诣,是国内收藏古雕版最多的收藏家。2009年与国家图书馆合作成立文津雕版博物馆,常年对社会免费开放,主持上百种古籍研究出版工作。现任中国出版艺术委员会装帧艺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文津雕版博物馆常务馆长、煮雨山房艺术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