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本“大佐”可领多少兵?军衔到底有多高?说出来很多人不相信

最近这些年,抗日题材影视剧占据了中国电视剧半壁江山,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夸张情节,比如手撕鬼子,包子雷,飞檐走壁,枪林弹雨中取上将首级等。这样的艺术渲染早期还能收获观众们的心,而现在这些层出不穷的抗日神剧使得观众对它的泛滥成灾口诛笔伐,因为这不仅侮辱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本身,更是侮辱了战争中浴血奋战的中国军人。

日本“大佐”可领多少兵?军衔到底有多高?说出来很多人不相信

▲抗日战争油画

其实在抗日剧里,也不乏有人物形象丰满、切合实际的好剧,其中《亮剑》必有一席之地。在《亮剑》第一集中,李云龙违抗上级命令,选择正面突围,而后以一发炮弹干掉坂田联队指挥部,获得战役的胜利。对于战场抗命的事,师部给予其降职处分。需要指出的是,不管哪国军队,那都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团体,所谓军令如山、不可撼动,战场之上更是如此,而军人当以服从命令为天职,像李云龙这样战场抗命如果被全军效仿,那么危害难以估计。可为什么李云龙只是被降职呢?一个原因是上级欣赏他的军事能力,另一个原因则是其立下大功,李云龙部正面击溃坂田联队,击毙坂田大佐。二这份功劳在真实历史上,几乎是同规模战役中最大的战功,那么这个“大佐”到底是多高的军阶呢?

日本“大佐”可领多少兵?军衔到底有多高?说出来很多人不相信

▲李云龙剧照

众所周知,日本文化的形成有中国很大一部分功劳。贞观四年(公元603年),日本第一批遣唐使来到大唐,开始将中国的传统文化源源不断的学习回日本,这些文化中不仅包括农业、工业、天文、地理、绘画、书法等实用领域,还有唐朝的政治和官僚制度,那是中国人民近千年来不断摸索而形成的,对一个国家上层建筑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遣唐使将这些文化带回日本后,就开始将学习到的中华文明成果带到各行各业,在政治上按照唐朝制度册封百官,这之中就出现了一个很特殊的官职——佐。在中国文化里,“佐”有辅佐的意思,一般是副官的职称,在日本引入之后,便被一直使用。

日本“大佐”可领多少兵?军衔到底有多高?说出来很多人不相信

▲唐朝建筑复原模型

需要指出的是,在中国文化里,对于文臣武将的封赏都非常严密。官职考验能力,后授予相应人员;而爵位是对贵族的定义;勋则是对有功于社稷之人的荣誉加持。勋与官职并不挂钩,只是彰显荣誉,类似于军功。不过,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没有保留相应的勋,而是以军衔代替。日本在进行近代化改革过程中,建立起新式军队,而“佐”也被当作军衔中一个等级。当时日本军队将军衔分为将官,佐官,尉官,准士官,下士官,和兵,六等十六级,其中将、佐、尉是军官才有的军衔,分为大、中、少三个层级。对比世界各国军衔的普遍划分——帅、将、校、尉、士六等,所以我们大致可以确定,大佐这个军衔相当于大校或少将。

日本“大佐”可领多少兵?军衔到底有多高?说出来很多人不相信

▲日本明治天皇旧照

在日本军队里,大佐可以担任很多职务,比如联队长、师团参谋等。在不同系统中担任官职,实际权力也大相径庭。有些在“师团长”,也就是中将身边工作的大佐,比一些旅团长少将的实权还要大,甚至有单独指挥联队的权力。了解二战日军编制的朋友应该知道,日军的步兵联队大概3000人,相当于中国军队的三个团,战斗力再换算一下,就相当于中国军队一个旅,其权力大小可想而知。3000人的步兵联队,既可以单独攻城略地,又可以配合其他联队,在大会战中游刃有余。

日本“大佐”可领多少兵?军衔到底有多高?说出来很多人不相信

▲日本军官旧照

因此,作为联队指挥官的大佐,不仅要具备优秀的军事素养,还要有一定洞悉全局的战略眼光。能够作为直属于师团长的主力,军方背景也必然强大。这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在一些抗日影视剧中,最大的反派角色一般都是大佐。

参考资料:

《列国志:日本》《幕末维新史辞典》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