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任泽平的「小作文」和「大时代」

作者:冯仑风马牛
任泽平的「小作文」和「大时代」

文|风马牛 (微信公众号:冯仑风马牛)

01

「时代」,44次

用现在的流行语来说,任泽平是个擅长写「小作文」的人。

开设于2014年的微信公众号「泽平宏观」是其发声主阵地,至今发布900多篇原创文章,研报占绝大多数,平日的作用是「解读公共政策,推送专业报告」,偶尔也被任泽平「引为私用」。

笔者粗略统计,泽平宏观上发布的「小作文」数量约11篇,点赞数都比日常研报高很多,可见人们对任泽平本身的兴趣,已然超过其作为专业研究者的兴趣,这是一个人业已成为「网红」的证据。

每次离开一个工作岗位,他都要写一篇「小作文」以作告别,迎接新生活,最有名的就是那封去职恒大的自白书;逢新年,辞旧迎新之际,兴之所至,会做一个回顾过往、展望未来的年终小结。再就是生活中偶有感触,按捺不住,任泽平也要说几句肺腑之言。

如果把这11篇「小作文」从头到尾看一遍,读者应该会有一个模糊的感觉。

猜猜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是什么?

是「时代」。一共出现44次,平均每篇4次。

例如,最近三年的年终小结里,点缀在「时代」之前的动词丰富多样,都散发着乐观主义的气息:

回应时代,认识时代,不负时代(2018年);

解释时代,收获时代,感恩时代,深爱时代(2020年);

投身时代,深信时代,感恩时代,致敬时代(2021年)。

任泽平是真的很爱「时代」这个词,连公众号上发布的招聘启事里,都要把「时代」两个字塞进标题里。

除了「时代」,还有一些使用频率比较高的词:

「贡献」20次,「贡献社会」10次。

「感恩」23次,「感谢」16次。

「责任」9次,「使命」9次。

「人生」33次,「情怀」14次,「梦想」22次,「理想」6次。

「中国」28次。

「小作文」里,遍布「大词」。「钱」,0次。

以文本分析的方法,这些高频词基本可以勾勒出文章背后主人的形象,至少是作者本人希望向外界展示的形象:一个志存高远、大公无私、与时代共振的学者。

任泽平还喜欢用四字短语做标题,或许因为其简短而有力,形成一种饱含感情而又不失坚定的表达风格。例如:《放飞梦想,重仓未来》《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他的文章里也处处都是这样的四字短语:「发上等愿,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向宽处行」「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厚德载物,海纳百川」……这是一种非常老派的表达方式。

当然,任泽平最喜欢的一组四字短语还要数包含「时代」二字的「感恩时代,贡献社会」。这组短语作为他「小作文」的标题用过两次。第一次是2017年底,任泽平离开方正证券加盟恒大之时,他的离别信标题就是《致谢:感恩时代,贡献社会》;时隔三年多,2021年3月他宣布离开恒大,告别信直接复制了三年前的标题:《致谢:感恩时代,贡献社会》。

连信的内容也没作太多修改,一样的套路,回顾自己的过往经历,感谢了并肩作战的伙伴,最后例行表达自己「感恩时代,贡献社会」的不变初心。

除了两次作为标题,这组短语还被任泽平精心安排在8篇小作文的结尾。

02

「运气」0次,「努力」8次

从任泽平的个人经历来看,人们有理由相信,他说出「感恩时代」是出于真心和清醒,他有绝对的理由说这个话。任泽平辗转浮沉的职业生涯,连同其间那些引人争议的观点,成为他功成名就——以世俗的成功标准来看——的助燃剂,而这些,毫无疑问都受惠于时代,反过来也成为时代的注脚。

任泽平的人生有几个转折点。

1979年他出生于山东,考上青岛大学,又从青岛考入北京,进入国内最负盛名的两所学府,在人大和清华分别拿到博士学位,成为博士后,2009年经公考考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这算得上一个读书人可以获得的最好机会,也是任泽平的老家、孔孟之乡山东最为推崇的职业发展方向。

任泽平考上大学的时间是1997年,是全国大学扩招(1999年)前夜,他赶上了这趟末班车,通过个人奋斗得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第二个转折点是2014年,任泽平「下海」,离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进入券商研究机构国泰君安。「处在大时代转折点上,我们作何选择?」他在后来的一篇报告里自问,并用行动给出了答案。

在国泰君安,任泽平因预测股市「5000点不是梦」而一战成名。那时候,长达五年的低迷气氛笼罩在证券交易市场上,一场牛市正在酝酿之中,人人苦苦等待,只差一道释放情绪和资金的闸门打开。

任泽平后来总结这场胜仗的原因:「努力、运气都有,要感谢这个时代,正好赶上了资本市场大发展。」 他将这次波澜壮阔的牛市称为「改革牛」,与中国1996年-2000年的经济转型期类似。再后来「股灾」降临,哀鸿遍野,任泽平转而被指认为「人造牛市」的罪魁祸首。

1月11日,被禁言的前一天,任泽平接受凤凰网采访时又谈及运气:运气是捉摸不定的,它有时候站在你这边,有时候不站在你这边。

所以在他的小作文里,让人捉摸不定的「运气」这个词,出现的次数是,0次。「努力」,8次。这个来自枣庄的青年始终相信的,还是抓得住的东西。

第三次是2017年,任泽平离开券商机构,加入恒大,从金融转向实体。这也是任泽平最受瞩目的一段职业经历。坊间对他的热议起于「1500万年薪」,终于三年后他离开恒大后的一封「谏言书」,每一次都搅得满城风雨。

任泽平加入恒大这年,许家印荣登「中国首富」。地产首富的身家由过去几年疯涨的房价堆砌而成,也与任泽平2015年「一线房价翻一倍」的预言交相辉映。

任泽平离开恒大的2021年,房地产商接连暴雷,触目惊心。又如他在那封「谏言书」里说的:「我虽然一年前就判断房地产的好日子要过去了,但公司以及其他部分房企形势这么快急转直下,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

他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尾。地产商的黄金时代一去不返。

离开恒大之后,任泽平加入东吴证券,回归证券研究机构。这一次,他选中了「三胎」话题。

03

下一站,「生娃」

「泽平宏观」的第一篇文章发布于2014年6月,这是一篇纯正的宏观研究文章,阅读量只有几百,那是任泽平刚加入国泰君安没多久,还没有掌握传播的奥义,属于他的「5000点」时代也尚未到来。

初期那些研究文章是真的「宏观」,标题里充斥着专业名词:PMI,通货膨胀,去杠杆,外汇,供给侧改革......普通人看不懂也不关心。从「5000点」开始,任泽平找到了那根引爆公众情绪的引线:观点要鲜明直接,最好是社会议题,兼顾公共政策与个人生活,争议越大越好。

前两次都成功了。股市——一夜暴富的心理,房价——安居乐业的需求,背后都有广泛真切的社会心理依据。这次他选中的「生娃」话题,正中要害,这颗重磅炸弹抛进巨大的社会实验室,再一次引爆舆论。

从2018年4月开始,泽平宏观公众号上开始发布关于人口和生育相关问题的研究报告,呼吁放开三胎。据笔者统计,至今共计发布49篇(包括同一篇重复发布的情况)。火力集中于2021年,共30篇,超过半数,也就是任泽平决心离开恒大后,看来已经将人口话题确立为自己的新战场了。

也几乎与离开恒大同时,任泽平与同样醉心于人口问题的携程创始人梁建章一起成立了人口研究智库,取名「育娲」。最近一段时间发布于泽平宏观的不少报告都出自这个机构,有二人署名。

但前面那些报告,观点温吞,中规中矩,吸睛程度欠佳,直到「印钱生娃论」横空出世,与几年前的「5000点论」如出一辙。任博士以此证明了自己「宝刀未老」。

可是,任泽平可能自己都忘了,他在2021年除夕夜推送的年终小作文里有一段话:中国经济的未来显然要靠改革开放,而不是货币刺激,在全球过度依赖货币放水、饮鸩止渴的背景下,中国是唯一货币政策正常化的大型经济体,这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信仰。

这个矛盾,又该怎么解?

看起来,任泽平拥有一套逻辑自洽的自我评价体系。在他「感恩时代,贡献社会」的逻辑链条中,人口问题乃当务之急,自己为此建议献策是「作为学者的价值所在」,自己受益于时代,自然要回馈社会,贡献社会。他坚称「一定要在关键时点做少数派」,因为「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但又说,「错了就错了,没有人是神」。

外界对任泽平的评价常常是人身攻击式的,很多人跳过对其观点的反驳而直接上升到对其人品的质疑,最后贴上标签:哗众取宠。

一个人自己眼中的自己,与大众眼中的自己,呈现出截然相反的两幅面孔,那一定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这个环节,可能是钱。

有人拿同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前辈、经济学家许小年跟任泽平作比。许小年当年同样选择「下海」,转向投行,毫不避讳「薪资」是主要动因,他的理由是,「没有财务自由,就没有思想自由。」

相比对钱只字不提的任泽平,许小年的话或许更令人信服。建议任博把「小作文」的标题改成:《感恩时代,贡献社会,顺便挣钱》,也没什么不可以。

17日,任泽平被禁言5天后,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2021年末全国人口比上年末净增48万人,创历史新低。

翻译家夏仲翼说,当一个人成了大众的话题,他就成为各种思想的载体、对话的平台,人们会借他的名声来说自己的话,使它成为话题的注释或旁证。

「网红」任泽平也许注定要用这种方式,让自己全身满载时代印记。

禁言归来的任泽平,还会在下一篇小作文里「感恩时代」吗?

图片来自网络

本篇作者 | 彭彭 主编|王滔

编审|陈润江 顾问|王淑琪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