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汪景祺人头被挂十年才特赦安葬,只是写本书夸年羹尧,为何沦落至此

汪景祺人头被挂十年才特赦安葬,只是写本书夸年羹尧,为何沦落至此

电视剧《

甄嬛传

》大热之后,观众对于其中后宫戏的经典片段津津乐道。

不过是否有人注意到一段朝堂戏,戏中有人向皇帝呈上了抄年羹尧家产时抄到的"逆书"《西征随笔》,皇帝看后雷霆震怒,下令将这本书的作者枭首示众。

"首级悬挂于菜市口,十年不得拿下",甄父下朝后和鄂敏交流,觉得这个惩处太狠,也就是这个行为,为之后甄父与甄嬛的的遭遇埋下伏笔。

而这个

《西征随笔》的作者正是汪景祺

,历史上确有其人,他的首级从雍正四年到雍正十三年一直悬挂于京城菜市口示众。

直到雍正驾崩、弘历即位后大赦天下,才被特赦安葬。若问他不过是写了一本书,怎会落得如此下场?皆因他为换功名对年羹尧溜须拍马、极尽谄媚,反误了性命。

汪景祺人头被挂十年才特赦安葬,只是写本书夸年羹尧,为何沦落至此

"宇宙之第一伟人"

若有人猜想

汪景祺

出身寒苦、所以不得不依附于年羹尧,那就大错特错了。

汪景祺的父亲汪霦官至户部侍郎,从二品,哥哥汪见祺是礼部主事;二品官虽在满城贵胄的京城算不上什么,但好歹也有155两的年俸,所以他是名副其实的仕宦子弟。

汪家是钱塘人,

汪霦康熙十五年中进士进京,

可儿子汪景祺到康熙五十三年才得了一个进士,倒也不是他笨拙难耐,据说汪景祺年少时就才名在外、恃才傲物。

可惜科考不顺,年过四十连一官半职也没谋得,汪霦虽早因涉科场舞弊案而罢官回家,但汪景祺所投奔的西安布政使胡期恒算得上是汪霦的老部下。

当时西北军事是清廷重中之重,

十分可能是汪霦把儿子安排过去

,让他能多得些好处,没想好处没得多少,名声和命却丢了。

汪景祺人头被挂十年才特赦安葬,只是写本书夸年羹尧,为何沦落至此

汪景祺是雍正二年初去投奔的胡期恒,他是年羹尧的亲信;而年羹尧正如日中天,雍正元年他接任了抚远大将军之职,坐镇西宁指挥平定叛乱。

就是汪景祺来西北的雍正二年初,

年羹尧平乱大获全胜、加封进爵

,一时风头无两。汪景祺本就是功名利禄熏心的人,见此情此景,立刻就想出了抱紧年羹尧这棵大树的招数。

于是写了《上抚远大将军太保一等公川陕总督年公书》,这文章题头就有意思,把年羹尧的功名全列一遍,谄媚之意已是显而易见。

行文更是令人可笑

,将年羹尧与郭子仪、裴度、元昊等人相比,说他们不过是被史册夸大其词地赞颂了,而年羹尧"盖自有天地以来,制敌之奇,奏功之速,宁有胜于今日之大将军者哉?"

年羹尧

说成了开天辟地、古往今来第一人,

这都是算含蓄的了;竟然直接说年羹尧是"宇宙之第一伟人",像青天一样明朗,像白天的太阳一样把万物照亮。

汪景祺人头被挂十年才特赦安葬,只是写本书夸年羹尧,为何沦落至此

并题了六首诗,都是对年羹尧功绩的溢美之词,最后一句写"

欲谒千秋第一人"

。只是夸年羹尧还不足,同时构陷了自己当年科举考试的主考官张鹏翮,把他描述成一个奸佞小人。

只因汪景祺自己科举考得不好

,多年来他便对主考官怀恨在心

,哪怕此时张鹏翮已经去世了,他也要对其进行污蔑。

看得出,汪景祺为了讨好年羹尧、为了功名利禄已经是笔也脏了、心也脏了,他想着这样总能换来一棵为自己遮风挡雨的大树了吧,却不知这棵大树已经是雍正心头的一根将要拔除的刺了。

年羹尧是文人出身,虽然当时已极尽膨胀自满,

这些阿谀奉承的文词令他沾沾自喜

,但识人无数的年羹尧也能看得出写了这书的汪景祺是个多么无耻的执笔人。只收他做个幕僚,并未重用;不过还是把汪景祺编汇的那本称自己是宇宙第一人的小书《西征随笔》收在家中了。

汪景祺怎么也没料到,他日日夜夜盼着抚远大将军太保一等公川陕总督年羹尧将会有一日召见并重用他,但抚远大将军太保一等公川陕总督年羹尧此时却成为了"

负恩罔上

"自裁身亡的死尸一条。

汪景祺人头被挂十年才特赦安葬,只是写本书夸年羹尧,为何沦落至此

年氏一族家破人亡,

年羹尧的党羽亲信也被一网打尽,

汪景祺虽然不可能全然脱身,但按道理来说,小小一个幕僚,最重的刑罚论资排辈也是轮不到他的。

可是那本对年羹尧溜须拍马的《西征随笔》被人从年家抄出来后,不仅发现书中对年羹尧极其谄媚,而且还有不少抨击时政、朝廷的激愤之词,以及对康熙、雍正的负面评价。

尤其是说雍正年号的"正"是不祥之兆,

历史上诸多亡国昏君都用"正"来做年号,

如明武宗"正德"、明英宗"正统"。

这使得本就多疑的雍正愤怒至极,立刻判他与其他五人枭首示众,首级悬于菜市口十年不得取下的重刑。

蝴蝶效应

汪景祺落得如此下场可谓自作自受,但蝴蝶扇动翅膀,就将引发一阵龙卷风,许多无辜的人因"汪景祺文稿案"而改变了一生的轨迹。

汪景祺伏诛后,

兄弟叔侄被革职流放宁古塔为奴,

妻子发配到黑龙江为奴,其妻原是世家小姐,家中人担心她若遇不测因而名节受损,将有辱门楣。

汪景祺人头被挂十年才特赦安葬,只是写本书夸年羹尧,为何沦落至此

所以在船的几块木板上动了手脚,想让她落水自尽;她落入水中之后,"乃盘躃匍匐而渡",求生意志之坚,命运之悲苦,令在场的人都十分感伤。

自己遭了极刑、妻儿亲友也遭大祸,甚至一年后的

"查嗣庭科场题试案"

及浙江乡试三年停考也与汪景祺脱不了干系。

雍正四年秋,当时查嗣庭已经是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正二品,任江西乡试正主考,他出了三道试题:

第一题是《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第二题《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第三题《正大而天地之情可见矣》、《其旨远而词文》、《百室盈止,妇子宁止》。

在雍正看来,第一题是查嗣庭对朝廷保举人才的制度不满、第二题说他有辱君威、第三题暗示人们把"正"和"止"连起来琢磨。

他想到了一年前的汪景祺的"年号论"、

"正"与"止"是要砍他的头之说

,于是判查嗣庭凌迟,哪怕查嗣庭在狱中自尽谢罪了,尸身也被屠戮示众。

汪景祺人头被挂十年才特赦安葬,只是写本书夸年羹尧,为何沦落至此

雍正对二人咬牙切齿之恨可见一斑。这还不算完,由于汪、查都是浙江人,浙江的读书人也受到了雍正的迁怒。

他认为两个浙江人都干了这样忤逆的事,

浙江的读书人一定是早习惯于藐视君威了

,于是从雍正四年起,浙江的乡试、会试全部停止。

无数学子寒窗苦读却被连累得连考试资格都没有,直到三年后禁考令才被解除,这期间有多少寒门子弟失意归乡、有多少科场白头翁抱憾而终?

雍正对二人如此之狠倒也不完全就是针对这两个人,他所想要对付的是汪景祺所依附的年羹尧和查嗣庭背后的隆科多。

年羹尧虽死,

但朝中仍有不少他的亲信好友

,严惩汪景祺就是在警告这些人不要作乱;查嗣庭是隆科多和蔡珽举荐的,雍正用蔡珽扳倒年羹尧后对蔡珽也不放心。

汪景祺人头被挂十年才特赦安葬,只是写本书夸年羹尧,为何沦落至此

借汪景祺来惩处查嗣庭,以此削弱蔡珽的势力,同时也是在削弱隆科多的势力,由此找到了扳倒隆科多的突破口。

年羹尧自尽后,说雍正鸟尽弓藏的读书人不在少数,停考则是他对读书人的警诫。帝王之术,确实是深不可测。

功名事大

说回到汪景祺这个人,让他落得惨死下场的,除了自身性格,其他因素似乎也都与科考功名关系紧密。

父亲汪霦通过科考进京任职,

获得了名利权势,使得功名利禄在汪景祺心中成了重中之重;汪景祺多年不中,四十多岁毫无建树,使得他性格扭曲。

从原本的恃才傲物变成了阿谀奉承、伏低做小的人;汪霦因科举考试罢官回家,失去了可以倚仗的权势,汪景祺便想一步登天,去倚仗权势滔天的年羹尧。

汪景祺人头被挂十年才特赦安葬,只是写本书夸年羹尧,为何沦落至此

功名事大,

关乎的不止是富贵荣华

,是命也是运,汪景祺因功名而去送命还浑然不知,于是又因拍马屁而丢了苟活的运气。

所以功名到底是身外之物,德行才是要紧的,汪景祺本是拿了一手好牌,却因没有好的德行操守,趋炎附势、阿谀奉承才自酿苦果。

"拍马屁"这样的技术活,

一旦过犹不及,就招来杀身之祸

,而能时时把握尺度"不湿鞋"的又有几人?这些终究都是捷径异路,稍有不慎就摔得粉身碎骨。

如果汪景祺中进士后只是认认真真去当个地方官,踏踏实实做些有益百姓的事,做这些可比给年羹尧提心吊胆当幕僚容易多,会不会结局就不一样了呢?

"拍马屁"倒不全然是坏事

,发自诚心的赞美是能让人感到愉悦、能增进彼此感情当然是件好事,但有所求、想获得回报的"赞美",汪景祺的下场就是一个警示了。

汪景祺人头被挂十年才特赦安葬,只是写本书夸年羹尧,为何沦落至此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当年李白天外飞来一笔,始终没能点醒千百年来如汪景祺这样被功名利禄所蒙蔽熏心的人,但愿后人勿哀之而不鉴之,又使后人复哀无数个将来的汪景祺。

文/赵贺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