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诸葛亮死后,刘禅当了29年的皇帝,他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三国时期战火纷飞,其可谓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动荡不安的一个时代,当时的天下四分五裂,各地百姓流离失所,根本没有一片得以休养生息的净土。而刘备、曹操、孙权各自领导的政权在众多势力之中脱颖而出,同时他们为了争夺更多的土地和人口不惜兵戎相见。

长时间的战争除了让他们得到了一定的领土,但是也消耗了彼此的心力,之后三方最终以“三足鼎立”之势各自占据一方势力。其中曹操的儿子——曹丕建立了“曹魏”,刘备建立了“蜀汉”,而孙权则建立了“东吴”。

这三个国家各自恢复发展,但是刘备去世之后,“蜀汉”发展一片暗淡,整个国家发展呈下滑趋势。在很多人眼中,“蜀汉”是因为刘禅的领导不力而导致的。

诸葛亮死后,刘禅当了29年的皇帝,他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事实上,除了蜀汉的发展有退步的迹象外,东吴的发展也有滞后之势,孙权在后期的统治中昏庸无道,如果不是因为东吴前期的基业深厚,恐怕东吴早已从“三足鼎立”之中退出。相比之下,三国之中只有曹魏成功的守住了自己的“天下”,由此可以看出曹操的后代在治理国家方面颇有天赋。

然而身为优秀政治家刘备的后代——刘禅却没能继承父辈的优良基因,他不仅没能将刘备打下的基业发扬光大,反而令蜀汉落后于其他两国。世人皆说刘禅是“阿斗”,甚至有人称其是“烂泥扶不上墙”,对一国之主的皇帝来说这不仅是对他的挑衅,也是对他的侮辱,难道刘禅真的如此不堪?才让世人忍不住对其大放厥词?

事实上刘禅在位40年,比起三国时期其他国家的统治者来说他的统治时间之久,如果说他没有一点才能肯定是不可能的。

刘禅并不是刘备,刘备“打天下”需要的是敢拼、敢闯的勇气和魄力,而刘禅继承的是刘备打下来的天下,他并没有经历那些“腥风血雨”的战乱时代,所以刘禅的思想以及行事做派与刘备不同,更与之前跟随刘备的那些老臣不同。

诸葛亮死后,刘禅当了29年的皇帝,他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刘禅原本想“休养生息”,以发展国力为先,但是朝堂之中有几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却并不认同刘禅的做法,他们坚持整备军粮,再次出征,以重回汉室为最终目标。刘禅毕竟是新帝,他无法与大臣们抗衡,最后只能同意他们的建议。

然而一旦将国力用于战争,整个国家必将产生巨大损耗,这对国家的整体发展极为不利。与此同时,魏国却选择了养精蓄锐,这也是其后来发展的重要原因。

表面上看刘禅虽然贵为天子,万人之上,但是他并没有做决策的权利,而在国家出现衰退的时候,他却是第一个被指责的对象。除此之外还有人称刘禅之所以能够稳居皇位40年,是因为他受诸葛亮的扶持。诸葛亮在三国时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没有谁不佩服他料事如神的谋略才能,但是诸葛亮在公元234年便逝世了,而刘禅是在公元263年才向邓艾投降。

在这29年间,刘禅并没有诸葛亮的帮助,他能够坐稳皇位更多的靠的是他自己。不过诸葛亮的去世对刘禅的统治确实是个巨大的挑战,如果刘禅不能够及时拉拢跟随诸葛亮的那些大臣,那么整个朝廷便会发生混乱,一旦统治阶级杂乱无章,国家也会因此动荡不安。

诸葛亮死后,刘禅当了29年的皇帝,他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吗?

为了安抚诸葛亮这一派系,刘禅不仅在诸葛亮去世之后痛哭流涕,他还亲自出城二十里迎接诸葛亮的灵柩,一方面他是出自晚辈对长辈的尊敬,另一方面这也是一种政治手段,能够使他得到诸葛亮派系的支持。

另外刘禅认识到了战争对自己国家实力的损毁,所以他在之后实行宽松的政治政策,下令不允许蜀汉主动发起战争,同时利用蜀地的地理位置优势进行有利的防守,这对当时空亏的蜀汉来说确实是最好的决策。

刘禅的一些列政治举措虽然很保守,但是这却是基于蜀汉国情的合理安排,如果他仍然采取激进的政策,蜀汉必定会更早地退出历史舞台。

即使到了最后投降的那一刻,刘禅心中顾及的依然是蜀汉的百姓,当时很多人建议他与敌人拼杀,但是他却知道蜀汉大势已去,如果硬拼只是徒增伤亡,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死伤,他宁愿做一个“窝囊”的“阿斗”,不曾想世人真的相信了刘禅“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