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徐海东打了胜仗,奉命调走,陈赓:“如不愿意,我的位置让给你”

在所有的开国大将中,陈赓和徐海东是非常特殊的一对,他们在红军时期就开始共事,感情基础很深,再加上性格相合,二人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他们相处的那段时间也成为了彼此心中难以割舍的珍贵回忆。

徐海东打了胜仗,奉命调走,陈赓:“如不愿意,我的位置让给你”

1931年3月,徐海东所在的警卫团由于表现突出,被徐向前看中,调到红军第四军12师,改编为了36团,而此时陈赓正是12师的师长。

1932年2月,正值寒冷的冬季,潢川县下着鹅毛大雪,红军在这里遭到了敌人二十多个团的阻击,徐海东率领的36团因位置关键,成为敌人主攻的方向。

苦战一天一夜后,36团的前沿阵地被敌人攻克下来,部队伤亡惨重,面对如此艰难的局面,徐海东好胜之心被激发出来,他把外套一扔,只穿着一件白衬衫,就冲到了前线,后退的战士,看到团长如此拼命,纷纷追了上来,趴在雪地里和敌人继续拼斗。

战争的胜负,除了依靠武器装备外,更重要的是战士们的士气,红军之所以能依靠小米加步枪战胜敌人,也正是因为士气压过敌人。面对敌人的进攻,徐海东用洪亮的声音大喊:共产党员们!同志们!为了胜利向前冲啊!

徐海东打了胜仗,奉命调走,陈赓:“如不愿意,我的位置让给你”

跟随徐海东的一个司号员牺牲了,仅剩的一个警卫员也负了伤,徐海东拿起军号,直挺挺地站在雪地里,给战士们加油鼓气。

在敌人三天三夜,二十多次的冲锋下,36团的阵地没有向后转移一步,我军的军总指挥部和师指挥部的首长都在紧紧盯着36团的阵地,师长陈赓三次向徐海东发出命令,要他咬紧牙关,坚持下来,徐海东的回答是:“首长放心,人在阵地在!”

战斗打到第四天下午,敌人终于扛不住了,看到机会到来,我军军指挥部立刻发起反攻命令,敌人二十多个团纷纷向后逃窜,他们在泥地里不停挣扎,2000多人因为体力不支成为了红军的俘虏,徐海东听说抓到了一个敌人的团长,非常兴奋,把那个人带到了眼前,问他:“你对我们红军的战术有什么看法?”,那名团长垂头丧气地说:“本以为你们红军只会打游击,没想到现在正规战也不含糊。”

徐海东听到敌人的夸奖,非常开心,这支部队能拉起来非常不易,有今天的成绩,自己还是挺欣慰的。这时陈赓向他走了过来,他刚要敬礼,陈赓按下他的手,亲切地说:“你们这仗打的好啊,我应该给你们敬礼!”

徐海东笑着说:“是上级指挥的正确,兄弟部队协同的好,还有天气也关键。”

徐海东打了胜仗,奉命调走,陈赓:“如不愿意,我的位置让给你”

陈赓接着说:“这个团已经有样子了。”

徐海东听到陈赓的夸奖,非常开心,有些得意的说道:“如果再打几次仗,伙夫也能当连长。”

陈赓虽然平时喜欢开玩笑,但对下属的要求很严格,遇到不对的地方总要指出来,可听完徐海东的话,他不但没有生气,反而笑着说道:“你先别骄傲,我要从你的队伍里调几个营长,连长,要是没你说的好,我可是要骂人的。”

徐海东听完后,和陈赓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这场战斗胜利后,师部的一位同志突然给徐海东发来调令,要他去38团担任团长,看到调令的徐海东一万个不乐意,本来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待的好好的,现在却要去陌生的地方,给谁谁会乐意呢?

他来到了陈赓的住宿,陈赓正在洗脚,看到他来了,连忙说:“来来来,水还热乎乎的,烫烫脚。”

徐海东却满脸不开心地说道:“我不想去36团任职。”

陈赓先是一愣,然后问道:“那你想干什么?如果你不愿意,我可以把我的位置让给你,我正愁没人替我呢?”

徐海东之前没怎么和陈赓打过交道,只知道他是黄埔毕业生,十分擅长带兵打战,却不知道他爱开玩笑。听完陈赓的话后,他以为自己给首长留下了要当大官的印象,于是赶紧解释道:“师长,我不是想当大官,只是觉得去了那里人生地不熟,…”

陈赓打断了他的话:“谁会和谁熟?我来到这大别山不也是从不熟悉开始的吗?如果每个人都像你,那工作怎么展开?”

“这分明是乡土观念嘛,只知道老婆孩子热炕头,这怎么革命?”

听完陈赓的数落,徐海东有些委屈,又有些生气,如果对面不是首长,他早就吵起来了,自己为了革命,家都被抄了,怎么会有乡土观念?

徐海东打了胜仗,奉命调走,陈赓:“如不愿意,我的位置让给你”

徐海东强压着火气,对陈赓说:"我不是那样的人,我只是想待在我的老团。”

陈赓看到徐海东拘谨的样子,笑着说:“你那个团?哪个团是你的?”

徐海东刚要解释,突然才意识到陈赓一直在用开玩笑的口吻跟自己说话。他为自己生气感到过意不去,于是笑着对陈赓说:“师长,我是一个粗人,脾气不好,您多多包涵。”

陈赓不说话,看着徐海东,微微地笑了。

这次谈话,让徐海东对陈赓的直率幽默的性格有了更多的了解,他自己也是这样的性格,有这么一个和自己一样的领导,他感到非常开心。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