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山西老农拿出欠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政府核实后全额奉还

1985年,山西政府外面来了一位老农,

他徘徊在门口,一会儿往里面张望,似乎内心在做挣扎;一会儿又好像想要离开,准备放弃什么。

政府里面的工作人员,早已透过玻璃门看到了这位老农,等了一会儿,便主动打开了门,走到老农面前握住他的手,亲切地问:

“大爷,你怎么到这里来了?是遇到什么困难了吗?”

被人握住双手之后,老农才停下了走来走去的步伐,仿佛找到了主心骨。他看着工作人员诚挚的眼神,最终下定了决心,将攒在手里半天的纸递给工作人员:

“这个,也不是什么大事,我就是想问问,这张纸还算数吗?”

山西老农拿出欠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政府核实后全额奉还

老农颤颤巍巍地将纸打开。工作人员一看,大惊失色!虽是欠条,但是,借款人却是中国共产党,金额也高达1100万法币!

工作人员立马将老农请进了办公室,仔细询问……这张欠条如何来的?老农又是谁呢?

1)郭建英生平,郭爷爷曾是地主

老农名叫郭建英,这张拿给工作人员的欠条,其实是从他爷爷那里一直流传下来的。据了解,郭爷爷之前是中国的一位煤老板,由于家底殷实,再加上郭爷爷的经商头脑,积攒了不少的家财。

郭爷爷成为了当地的一大地主,但是,郭爷爷与其他的地主不一样,他从不会欺压百姓,反而,经常拿出自己的钱财去救济身边的贫苦百姓。

说道为什么给八路军借钱,故事还要往回推。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人们的生活越来越难过,到处尸横遍野,烽火连天。随之战事的不断推进,人们的生活艰苦,一线的战士们也不好过。

山西老农拿出欠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政府核实后全额奉还

军队经常要长途跋涉去作战,凭借战况不断地转移路线,但是,由于粮食供应问题,经常在途中出现了缺少粮食的情况。

尽管将士们省吃俭用,作风严明,绝不浪费一粒米,但是,粮食依旧远远不够。老百姓经常拿出自己仅剩下的米去接济将士们。我军的纪律严明,宁肯饿着,也不要拿群众一针一线。

所以,为了使将士们吃饱饭,很多老百姓都是做好事不留名,抱着粮食送到八路军根据地,留下粮食就走了。

经常这样也还是不行,无奈之下,八路军提出了“借粮”,他们正式承诺,战胜之后,所借粮食悉数奉还。所以,很多老百姓手中都有借条,但是,却没有一个人想着去兑换,只不过留作纪念罢了。

2)郭爷爷筹备粮食,我军开欠条

一次行军,我军来到了山西,长途跋涉,军中的粮食已经不多了,大部分战士们基本上都是饥一顿饱一顿。这种状况持续下去,我们拿什么和敌人拼?

“领导,军中没有粮食了!想想办法吧,再这样下去,还没有打仗,我们就已经输了……”

“对啊,领导,我们向群众借点粮食吧,再这样下去,真的撑不住了!”

山西老农拿出欠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政府核实后全额奉还

“领导很多将士们已经几天没有吃东西了,我们就找群众借一点,日后一定归还……”

“领导,领导……”

最终,我军领导决定向老百姓借粮食,但是,老百姓哪里有很多粮食?他们将自己可以拿出来的粮食都给了八路军,却远远不够……

部队再次陷入了困境,“这样下去也不行啊,借粮食可以,但是,老百姓自己也没有多少,这远远不能支撑部队的运转啊,这可怎么办……”

正当部队愁眉不展的时候,郭建英的爷爷知道了这件事情,他马上发挥自己“财大气粗”的优势,筹备粮食。为了筹集到粮食,郭建英的爷爷将自己家里的许多家产进行了变卖,最终筹集到了1100万法币,然后,用这一千多万的钱给八路军送去了十车粮食。

也正是这十车粮食,八路军的困境迎刃而解。

山西老农拿出欠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政府核实后全额奉还

当郭建英的爷爷带领人拉着十车粮食来到八路军的驻扎地的时候,哨兵都激动坏了,直接忘记了部队的纪律,高兴地大叫,“这,这,这些真的是给我们的吗?”

郭建英的爷爷表示,“自然是给你们的,这是给我们国家的英雄的,大家辛苦了,我的能力有限,希望大家不要嫌弃……”

哨兵马上通知领导来查看,领导流下了两行清泪:

“同志啊,实在是太感谢了,我们最困难的时候,老百姓都争先恐后地来帮我们渡过难关……”

说完,就拉着郭建英的爷爷进屋喝茶,并表示要给郭建英的爷爷开欠条,但是,郭建英的爷爷一听,马上拒绝了,“你们为了国家,为了我们,不顾性命去杀敌,我们老百姓能做的只有这些,还拿欠条,这完全没有必要……”

但是,部队的人也坚持,“您不收下欠条,这粮食我们也不能收……”几番推迟之下,无奈,郭建英的爷爷还是收下了欠条。

郭建英的爷爷当时拿着欠条,也并没有去找共产党兑换,只是一个念想罢了。战争结束后不久,郭建英的爷爷也因病去世了。

山西老农拿出欠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政府核实后全额奉还

临死前,他将自己的后代喊到床边,告诉了他们,有一张来自共产党的欠条,让他们好好保管,“我不是让你们去讨债,只是让你们记住,这是为我们国家留过血,杀过敌的英雄……”

就这样,这张欠条成为了郭建英家的传家宝。郭建英的爷爷再三表示,不到万不得已,这张欠条不得使用……

3)家中遇难兑换欠条,核实欠条悉数归还

如果,生活一直平平淡淡,也就没有什么说的,但是天有不测风云,这张欠条还有派上了用场。

郭建英的父亲得到欠条之后,带着孩子搬了家。最后去世之前,将欠条给了郭建英,还是万般叮嘱,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郭建英接过欠条,也是小心翼翼地收纳,以后再给自己的孩子……

但是,八十年代,郭建英的妻子病倒了,本就不富裕的家庭无疑不是雪上加霜。为了给妻子治病,家中所有的积蓄全部消耗殆尽,但是,妻子并没有好转,资金十分紧张。

最后,他想起了自己的传家宝。他小心翼翼地拿出传家宝,将欠条攒在手里很久很久,为了救妻子的命,最终他带着欠条,来到了政府门口。

山西老农拿出欠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政府核实后全额奉还

对于郭建英来说,起初他的内心是紧张的,毕竟时隔多年,而且借款人早已去世,这死无对证的东西,别人还会承认吗?而且,将欠条拿去用了,他觉得愧对国家,愧对爷爷,所以才有了开头那一幕,郭建英拿着欠条在门口徘徊了很久……

工作人员请来专家进行鉴定,最终证明这张借条是真实的,上面的盖章也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上面还有当初领导的签名;又找到了相关的知情人员,最后证明,郭建英说的没有一句假话。

欠条的真的,但是这件事该怎么解决呢?毕竟那个时期的百姓也很不容易,更何况数目这么多,借条的金额是很多,但是是法币,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完善,其实,这张欠条的价值已经不大了。

为了给予郭建英最大的帮助,政府人员表示,将法币换算成人民币给郭建英。对于这个决定,郭建英没有丝毫意见,他表示,“实在是太不好意思了,如果不是我老婆生病了,我也不会来麻烦政府,这张欠条也不会使用……”

政府给郭建英的妻子安排了最好的医院。之后,郭建英时常想起这件事,“我太感谢政府了,过去了这么久的事情还记得,但是,我总觉得对不起爷爷……”

当初已经答应了爷爷,这张欠条一定要作为家族的传家宝,一直流传,告诉子孙后代,当年的军人,为了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做出了多大的牺牲。但是,怎么也没有想到,却在自己的手中被兑换了……

郭建英将欠条兑换的事情很快受到了媒体的关注,媒体对事情进行了解之后,没有一个人不在感叹“军民一家亲”。很多人支持郭建英的做法,毕竟人命永远是最重要的。

山西老农拿出欠条:“八路军借款1100万”,政府核实后全额奉还

这件事情,直到现在还是争论不休,很多人表示,再困难也不要拿出来,因为它的价值无法估量。

现在这张进入博物馆,会有更多的人看到这个无价之宝,郭建英的后代也可以去博物馆看看自己的祖先做了怎样的好事。这样意义不是更大吗?

其实,新中国成立之后,政府在全国各地开始搜罗各大欠条,希望兑换自己的诺言,只要老百姓拿上了欠条,政府都会如数归还,很多人政策出来就去进行了兑换,政府也实现了自己的承诺,只要欠条是真的,都不会拖欠。

但是,还是有很多人没有选择兑换,因为他们在帮助战士们时,本来就没有想过回报,收下欠条,只是为了让将士们安心,也没有想过去兑换。

其实,无论是哪种行为,我们都是可以理解的。

在战争的时候,人们都愿意节衣缩食,将物资送到前线,让战士们安心打仗。对于他们,我们永远心怀感激,因为他们的善举,不但帮助了将士们,更创造了我们美好的现在。

——End——

作者:沐希

编辑:雅喻

排版:沐希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