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关羽败亡,完全是诸葛亮的错,只有毛主席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关羽是东汉末年的名将,他斩颜良、诛文丑,解白马之围;又在刘备夺取益州之时镇守荆襄,出兵樊城大破于禁,水淹七军生擒了魏将庞德。

威震华夏的关羽,使得曹操都不得不考虑迁都,以避其锋芒。

然而,这样一个纵横天下的名将,却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从所向披靡到身首异处,不由让人唏嘘。

关羽败亡,完全是诸葛亮的错,只有毛主席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究其原因,史学界总是议论纷纷。有人说关羽败亡皆因自己心高气傲,丝毫不把东吴放在眼里;又有人说关羽败亡,都因为吕蒙小人一个,从背后偷袭。

这些分析看似言之凿凿,却都只是一面之词,经不起推敲。

而探究关羽败亡原因的工作,身为共和国最高领导人毛主席也曾参与过,他语出惊人地表达了:关羽败亡的主要原因是诸葛亮!

关羽败亡,完全是诸葛亮的错,只有毛主席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败亡经过

在赤壁之战后的中华大地上,形成了几个比较强大的军事集团。他们是中原曹魏集团、江东孙权集团、西川刘璋集团、汉中张鲁集团、西凉马腾集团、刘备集团。

这几个集团中,除刘备没有什么像样的根据地之外,其他都是割据一方的诸侯。于是,刘备和孔明都意识到抢夺地盘的重要性。

可这时的刘备穷家富路,手上的部队还都是刘琦剩下来的。没有过硬的“枪杆子”,在虎狼成群的乱世天下想要抢夺地盘,那是谈何容易。

关羽败亡,完全是诸葛亮的错,只有毛主席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但刘备有刘备的办法,那就是“借”。他向孙权说他地方实在太小,不利于发展,更不利于孙刘联盟共同对抗曹操,请求借得南郡统治权。

后来,南郡在鲁肃的极力撮合下,孙权答应借给了刘备。得了南郡之后的刘备可是一发不可收拾。他先是夺了南边四郡,后进军西川、汉中,使得他的势力横跨荆州、益州。

于是,隆中对的战略计划眼看就要完成:一军从汉中进攻长安,一军从襄樊进攻洛阳。

关羽败亡,完全是诸葛亮的错,只有毛主席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但在事实上却没有那么顺利。公元219年,趁曹刘两大主力部队在汉中厮杀,镇守荆州的关羽看到了机会,带领大军杀向樊城。

可还没到关羽军队包围樊城,曹操就急令于禁、庞德带领三万大军驰援,双方形成对峙。

不料这时的荆襄之地突然连降暴雨,樊城周边河水开始猛涨。关羽趁势堵住各路水口,将河水集中引入于禁、庞德驻地。待河水冲进营区之后,关羽水军趁势进攻,一举击破于禁、庞德。

关羽败亡,完全是诸葛亮的错,只有毛主席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水淹七军之后的关羽可谓意气风发,不仅曹魏等地官员望风而降,而且还将曹操吓得迁都避祸。

但一个人最得意之时,往往就是危险开始之时。回过神来的曹军,急忙派大将徐晃领兵来战。这次,关羽大败而归。

大败而归的关羽见襄樊久攻不下,便有了撤军之意。但就在关羽准备撤军之时,后方来报南郡竟然失守,这一下关羽数万将士的退路被彻底截断。

关羽败亡,完全是诸葛亮的错,只有毛主席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北有强敌在前,南有精兵在后,一时间关羽进退两难,败亡只是迟早之事。但关羽毕竟不是无能之辈,他没有自暴自弃降魏或降吴,而是带领剩余部队与吴军激战,直至退守麦城。

风雪之夜,关羽告别手下其他将士,带亲兵十余骑从麦城突围,想要逃亡西川。

不想在逃亡途中,中了吴将潘璋马忠的埋伏,关羽与子关平等人一同被俘。后被孙权所杀,首级送往洛阳。

关羽败亡,完全是诸葛亮的错,只有毛主席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是非“隆中对”

一代名将最后落得身首异处,确实令人感到唏嘘。于是,从关羽身上得到有益反思就变得尤为重要。

众所周知,主席在很早之前就对中国历史有着浓厚兴趣。他在湖南第一师范时期、北大图书管理员时期都十分热爱阅读中国的古籍史书,尤其是对《三国演义》有着独到的见解。

他在阅读到关羽败亡的情节时,留下了两个批注和观点。

关羽败亡,完全是诸葛亮的错,只有毛主席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第一个观点悟出惊人,他说:“从开始就错在隆中对,千里之遥却分兵两处,后来又分兵三处,安能不败?”这个观点可以说是一针见血,直指要害,因为他说到了刘备集团的根本。

在孔明给刘备做的战略规划也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中,他把天下格局大体上想象成了:曹魏占领中原,控制黄河流域。

孙吴占据江东,控制长江下游;而刘汉集团则跨有荆州和益州,占据成都平原和两广地区。

关羽败亡,完全是诸葛亮的错,只有毛主席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然后就按照兵力配备分为两路,一上将军出荆州进攻宛城、洛阳,刘备亲率一部出汉中、进攻长安。这样一西一南,两路并进,像一把铁钳夹住曹魏的核心。

这个计划看似十分完美,也具有很大的可行性。但仔细推敲,却又能发现一个致命的问题,那就是兵力。执行孔明隆中计划的前提条件是有足够的兵力,而当时的刘备集团显然不具备这一点。

孙子说:“十则围之,五则攻之。”不要说当时刘备的兵力没有到曹魏的五倍,甚至都不一定有曹魏一样多。而这样一来,兵力本就不充裕的刘备集团还兵分两处。

关羽败亡,完全是诸葛亮的错,只有毛主席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不仅不能集中优势兵力对付敌人,反而造成战术冒进、后方空虚,这也是主席认为关羽败亡的主要原因:错在隆中对策中的分兵战略。

还有其他原因

另一个是他评价关羽说道:“关云长大体上是不懂统一战线的,这个人并不高明,对待同盟军搞关门主义,不讲政策。”

这是在批评关羽在北上襄樊时,没有与身后的孙吴搞好关系,以至于后院起火。

关羽败亡,完全是诸葛亮的错,只有毛主席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事实上,关羽的个性确实是太傲了一点,也太不把东吴当回事了一点。有一次,孙权主动派人向关羽示好,想要为自己的儿子去求亲,而对象正是关羽的女儿。

可以说,政治联姻古已有之,这对两个集团的团结和睦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而且关羽和孙权还能成为儿女亲家。

本来是一件对孙刘、孙关两家顶好的事情,却被关羽一手破坏。他不仅不同意孙权之子来求亲,还当众辱骂使者道:“虎女焉能嫁犬子?!”

关羽败亡,完全是诸葛亮的错,只有毛主席一针见血,直指要害

这句话可以说实在是太过分了一点,因为孙权也是堂堂一方诸侯,竟受了一个将军的巨大侮辱。

这事之后,孙权自然记恨在心,总想着报这一箭之仇。这是正巧鲁肃病逝,接任他的吕蒙也是一个积极的主战派,君臣二人一拍即合,准备联手干掉关羽。

后来,确实也如了他二人之愿。

总之,关羽因为他执行了孔明对策中错误的分兵战略,又加上本人不懂团结、不会搞统一战线等重要原因,而成了刀下亡魂。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