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
》
战争是一个可怕的词语,因为战争会让一个国家陷入混乱,百姓们的生活变得格外没有稳定性。
没有人喜欢战争,但是战争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如今,唯有强大,才能避免战争困扰。

中国曾经历过战争时期,在这个时代当中,为了对抗敌人,守护住祖国的河山,中国士兵拼尽了全力,有无数前辈们因此而牺牲,有无数的家庭过上了天人永隔的生活。
对于我们来说,这些人是民族英雄,是国家的骄傲,但是对于他们的家人们来说,他们只是父母的孩子,弟妹的兄姐,独一无二的家人。
或许如果他们可以选择,他们宁愿自己的孩子不是什么英雄,也希望他们平安地活着。
在大陆的诸多抗战英雄中,谢春生就是这样的存在,
他母亲不愿意让他参军,但是他就偷偷去,一去就是71年。
一、抗日英雄谢春生
谢春生出生在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小山村当中,虽然生活条件不算太好,但一家四口能一直在一起,也是一种平凡的幸福。
原本谢春生可以一直过着这样幸福的生活,但让他们没想到的是,灾难早在不知不觉当中就盯上了他们。
对中国一直虎视眈眈的日本终于有所动作,开始了全面侵华,谢春生一家受到战争影响,开始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无奈之下,谢春生的父母带着他和妹妹四处逃亡,试图寻找一处安身之所,
然而当整个国家都受战争影响时,逃到哪里都是徒劳。
在逃亡的过程中,父亲终究是没有躲过日本人的子弹,不幸丧命,母亲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只能咬牙继续带着两个孩子四处跑。
谢春生在十五岁这样稚嫩的年纪就失去了父亲,他对战争的心态从一开始的恐惧转变为了憎恨,他知道这样的逃亡是徒劳的,如
果真的想让自己以及自己的家人安全,那只有一个办法,就是成为军人,成为结束战争的人。
后来,谢春生将参军的想法告诉了母亲,没想到受到了母亲的极力反对,其实这是人之常情,
我们都能理解,对于一个刚刚失去丈夫的妻子来说,她当然不愿意再承受失去儿子的痛苦。
可是,让母亲没想到的是,谢春生参军的意愿竟然如此强烈,一向孝顺的他这一次忤逆了母亲,
在她还没有松口的情况下偷偷跑出了村子里,成为了抗日军队之中的一员。
谢春生再怎么有一腔热血,毕竟也只是一个十五岁的小男孩,他没有行军打仗的经验,
所以他的长官不放心他上战场,就先让他成为了一个通讯员,跟着经验丰富的老兵后面学习。
对谢春生来说,这个工作并不难,因为他在很长一段时间的颠沛流离中,早就有了和人打交道的经验,所以他很快便胜任了这个任务。
后来,战争越来越激烈,前线缺乏人手,他们这些后备力量也必须要上战场支援,那是谢春生第一次真正上战场,真正感受到战场的残酷。
虽然十分危险,但好在他们不辱使命,打赢了这场战争,并且成功地活了下来。
后来,谢春生成为了一个对战争相当熟悉的战士,他的一腔热血支撑着他打赢了
很多场仗,立下了赫赫战功,也让他次次都在危险的战场上活了下来,一直到一九四五年日本投降。
谢春生归心似箭,在战争一结束就想立刻回家找自己的母亲和妹妹,但没想到和日本的战争结束后,内战又开始了,
待这场战争再结束时,谢春生跟随着大部队一起去了台湾,去到了一个离母亲离故乡更加遥远的地方。
二、和母亲团聚
谢春生原本以为自己只是在台湾待几年,很快就可以再回去,但是由于他的身份等限制,他根本不能够随意在台湾和大陆之间出入。
无奈之下,谢春生只好先在台湾安顿下来,娶妻生子,做点小买卖维持生计。
这样的生活从他刚退役开始,一直持续到了他成为一个垂垂老矣的老人。
即便他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和生活,他依然在这个城市没有任何的归属感,因为他知道,他的根不在这里,而是在遥远的大陆。
在闲来无事的时候,他总是会自己一个人坐在门口,看着故乡的方向,一个人孤单地抽着烟,流着眼泪。
谢春生本以为自己的一生都要在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当中度过,没想到八十年代的时候,两岸关系有所缓和
,他终于得以回到祖国的怀抱,终于得以踏上回家的路。
可是,对于这次归家,他的心中十分忐忑,因为他不知道自己的母亲和妹妹是否还在人世。
算起来,他已经离开家71年了,连他自己都已经是一个86岁的老人。
谢春生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寻找他们的下落,不遗余力地打探和走访。
终于,功夫不负苦心人,他在社会各界的帮助之下,找到了归家之路。
时隔86年,他见到了自己的妹妹,当时自己离开时还是一个小女孩的妹妹,现在已经和他一样是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了。
多年未见,两人有很多话要说,但是谢春生在看到卧床不起的106岁的老母亲时,一瞬间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
彼时,母亲已经因为中风而躺在床上很多年了,但即使病痛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她,她也始终没有舍得离开人世,因为她还没有看到自己的儿子。
谢春生回去之后,母亲眼睛一亮,像是终于了了一桩心愿,在当天晚上就合眼了。
三、结语
儿子偷偷参军抗日,一走就是71年,家中106岁老母亲仍在等他回家。
原来,母爱的力量真的可以超越生命,倘若不是担忧着谢春生,母亲也不会支撑到现在。
可以说,她是一个幸福的母亲,因为她成功地等到了自己的儿子,可以心满意足地结束自己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