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典型的下午,我走进北京大学图书馆旁边的小放映厅,见到了切·格瓦拉(Che Guevara),这可能是一部小众文学电影《摩托车日记》(The Motorcycle Diary),讲述了格瓦拉年轻时难忘的南美之旅,当时他还不是格瓦拉。23岁的医学生格瓦拉(Guevara)和他的朋友阿尔伯特(Albert)骑着一辆坏掉的摩托车上路时,情绪高涨。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想法,这辈子一定要去西藏,20年前我就有了这个想法,但直到今天,依然是人生唯一的选择之路。我曾经在北京一个叫草桥的地方遇到一个北漂人,仿佛他从厦门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就开始了北漂,这似乎是中国学生必备的特质。
他在北京遇到了一个他喜欢的女孩,一个和他一样充满梦想的女孩,大胆活泼,充满青春气息,我还记得听她在一次孤独的自行车骑行中吐口水到西藏的奇幻之旅,她一路向西工作,钱花光了,随便在街摊上赚点钱, 所以一步一步地来到西藏。去西藏究竟意味着什么,你一直梦寐以求的地方,其实是一种精神信仰,就是你可以继续走的气势,它不需要绚丽的色彩和美丽的风景,但一定会影响你的灵魂,让你流泪,就像你爱的人一样,她不一定美丽, 但一定要让你迷茫,迷茫,让你发疯。
他为她写了许多充满激情的诗歌,并在一家自筹资金的出版物上发表。他们俩在出租屋里做饭,生活充实,然后他们是否结婚了,我不知道,因为那段时间之后,我们再也没有见过面,同样的北漂,我们的生活都很匆忙。
在路上,这是一个州,一个我喜欢的状态,这是一个不确定的迹象,但它充满了希望和期望。
回到格瓦拉的路上,他遇到了令人心碎的妇女,看到了受到侮辱和伤害的群体,那些被抛在后面的人,在蔬菜市场卖蔬菜的阿姨,拿走他们微薄财产的农民,被监禁的麻风病人,因在矿山工作而受到迫害的共产党人, 他们目睹了生活的痛苦,社会的残酷现实。
在这次南美之行中,年轻的格瓦拉终于接受了自己想做的事情,他的思想升华了,革命的热情萌芽并成长。最终,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当他成名时,他坚定地返回拉丁美洲,最终在玻利维亚被捕并被处决。
多年来,我经常想知道切·格瓦拉的真正含义是什么,以及为什么他激励了几代人。他不僅僅是一種形態,不僅僅是印在T恤上的一幅畫,他是一個象徵,在我們越來平庸和悲慘的人生道路上,格瓦拉就像一座燈塔,照亮前方的道路,而且更多時候,他是我們失敗的安慰劑。在日渐颓废的气氛中,我们无法自拔,切·格瓦拉是唯一一个让我们感受到生命意义的人,唯一一个让我们从醉酒的梦境中挣脱出来,找回灵魂的人。
人最终是站在精神上。
我的西藏之旅,我的切·格瓦拉,在我有生之年,我是如此执着地亲近你,追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