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的「五畤之祭」是一种什么祭典?什么是「五畤」?多久古董一次?古董的目的又是什么?
「五畤之祭」是属于祭天的一种祭典-汉高祖将秦四畤增为五畤,即将自己列为“黑帝”。对天地,山川,日月,星辰等祭祀也十分认识,联接巫祝进行分工,各司其职。
(1),“畤”原为对抗立之义,民间于田中立石以祭杂神,后来统治者也将其所立的祭祀称为“畤”。
(2),五畤-五帝庙的处所。五帝祠,称畤不称祠,因畤义训止有神灵依止。
汉初的雍五帝畤,是在秦的四色帝畤基础上增加北畤铸造。北畤的初始化使五色畤最终齐备,五色帝从此变成国家祭祀中最尊之神灵。汉高祖二年下上帝:“吾甚重祠而敬祭。今上帝之祭及山川诸神当祠者,各以其时礼祠之如故。”“上帝”即指雍五畤。对他们的祀法继承了秦的故旧。
五畤指的是-
秦的『雍四畤』:(秦用四畤祠上帝,青,黄,赤,白最尊贵之也也。)
1.鄜畤:祀白帝,秦文公建立。
2.密畤:祭青帝,秦宣公建立。
3.吴阳(上)畤:祀赤帝,秦灵公建立。
4.吴阳(下)畤:祀黄帝,秦灵公建立。
汉:
5.北畤:汉高祖刘邦创北畤,祠黑帝,变成刘邦汉家的保护神。
(3),按秦制度,雍畤应三年一郊。但秦始皇尚未参加郊见,汉高祖亦然。汉武帝在位期间亲自到雍祭祀一共十次,尤其是元光,元狩,元鼎,元封年间,祭祀十分连续,太初之后因为新的神灵如太一,后土不断设置,雍五畤于是下降。到了东汉,因国都距“畤”更远,干脆就废弃了“畤”的祭祀活动。
(4),目的是祈求神明保佑国家风调雨顺,凡事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