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日俄战争时期,日本人为什么称俄国人为“露助”

作者:巴图鲁杂学

日本漫画《黄金神威》讲述了20世纪初各方势力在北海道地区争夺北海道原住民阿伊努人留下来的黄金的故事。主角杉元佐一曾经历日俄战争并参加旅顺战役。

在日文原版漫画中,主角称沙俄士兵为“露スケ”,这个词的另一种形式是“露助”。

为什么当时的日本人会用这样一个奇怪的词称呼俄国人,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

日俄战争时期,日本人为什么称俄国人为“露助”

“露助”的早期形式:日本人和俄国的初接触

1807年,《环海游记》在日本成书,讲述了1793年本来打算乘船去江户(今天的东京)的十几名日本人遇到暴风雨,漂流至东西伯利亚的阿留申群岛,后被俄国人救起的经历。。

该书中,俄国国名根据俄语发音音译为"オロスケヤ"(orosukeya),汉字表记为“鲁西亚”。“鲁西亚”也就成了日本对俄国的正式称呼。此后日本人和俄国人偶尔也有接触,但只局限于极少数人。

情况的变化开始自1855年《日俄和亲通好条约》(日文:日本国魯西亜国通好条約)的签订,该条约规定在日俄两国原本一直争夺的库页岛(日方称桦太岛)不划定国界,维持现状。于是,库页岛上就出现了俄国人和日本人杂居的局面,两国人之间的接触也频繁起来。

在俄语中,“俄国人”是russkij,听到俄国人这样自称,日本人也就将其音译称“ロスケ”。这个词就是“露助”的前身,当时只是一般的称呼,还没有鄙视的意味。

日俄战争时期,日本人为什么称俄国人为“露助”

日俄战争,”露助“正式登场

1904年,作为20世纪第一场大国间战争的日俄战争开始,在这场战争中,总体战等近代战争思想先于第一次世界大战进行了实践。“露助”这个词作为日本的敌人俄国人的称呼正式登场,并在宣传中为了激发日本国民对俄国的仇恨频繁使用。

为什么要用发音为suke的“助”这个字,而不用片假名?

原因是在日语中,置于动物名后的后缀“助”具有拟人色彩,如江户时期替人搬货抬轿的小工被称为“蜘蛛助”。同时“助”也有一定的轻蔑色彩,像“蜘蛛助”也有流浪汉、无赖的意思。

日俄战争期间,汉字形式的“露助”在全日本范围内得到普及,成为一个具有贬义的词语。

日俄战争时期,日本人为什么称俄国人为“露助”

南库页岛的“露助”

而此时,在库页岛南部的日占地区(日方称南桦太),“露助”则是没什么歧视色彩的日常词汇,在该地也有“露助屋”、“露助学校”、“露助面包”等新词。1909年出版的《桦太历险记》中有这样的描述:

在桦太,卖面包的俄国少女吆喝着“热乎的面包,露助面包”( 樺太にて,パン売りのロシア人の少女が「温かいパン,露助パン」とお客を呼んでいる)

“露助”的消失

二战之后,为整肃战时充当洗脑宣传机器的大众媒体,日本制定了《广播法》,由各电台自己监管自己。一些电台开始设置“放送禁止用语表”,不在广播中使用某些具有歧视色彩的词语。1951年,日本民营广播业者成立了非盈利组织“日本民间放送联盟”以处理广播业共同问题。

20多年后的1974年,民放联发布了“希望在广播中控制使用的词语”清单,“露助”和“土人”等词语一同被归在“具有人种歧视色彩”的词语这一类中。

逐渐地,“露助”这个词便淡出了人名的视野中。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