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从《007》《碟中间谍》到《唐人街侦探》,影片如何演绎超现实的城市

作者:上观新闻

"城市景观"

无论是在早期的无声电影,还是后来的歌舞片、故事片等各类电影中,城市一次又一次地在观众面前打开,不仅成为叙事背景,也成为独特的角色。

1935年,上海电气公司出品、袁牧执导的电影《都市风景》有一个超现实主义的开端:四个乡下看着火车站边的《西镜》,透过镜头,看到了上海大都市的多彩生活;

他们在大都市的梦想最终破灭了,但20世纪30年代的电影成功地将城市生活中所有梦幻般的刺激变为现实。现代社会中的个人已经失去了家庭和社区的确定性,注定要创造自己的传记叙事。电影是现代人在进入城市后想象和创造自己的最佳工具。

作为一部左翼电影,《都市风光》不是梦,游戏的态度正是袁牧之等电影人所反对的,但他们想描绘的各种现实情况,资本的沦陷,人民的异化,仍然需要依靠都市的象征人物和风景来展现。

客观地说,"都市风光"创造了20世纪30年代上海的城市特色,即使它完全基于外表。所有物化的"风景"都奠定了影片最基本的观影效果,那就是城市与影片切入了不断的亲缘关系的基础。

因此,影片中的城市既丰富多彩,又具有一定的功能汇聚。无论是在早期的无声电影,还是后来的歌舞表演电影、故事片,各种主流和非主流电影,城市一次又一次地在观众面前开放,不仅成为叙事背景,也成为独特的角色。

现代上海的历史几乎和电影本身一样长,世界上大多数城市的文化传统都比电影长得多。只有在20世纪,电影的发展与城市紧密结合,我们才能在电影梦想的过程中探索城市的成长。

《向城市致敬》

从《破蓝桥》到《罗马假日》,从《蒂芙尼的早餐》到《美之城》,很难想象这些受欢迎的电影几乎征服了全世界的观众,而不是在伦敦、纽约、罗马、巴黎。这部电影向这座城市致敬,只不过是为同一主题创造了一座城市。

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城市电影"的概念就是为了回应一些电影而提出的。

许多公众熟悉和喜爱的电影都以城市为基地,从"灵魂的蓝桥"到"罗马假期",从"蒂芙尼的早餐"到"美丽的城市",难以想象的是,这些几乎征服了全世界观众的流行电影,不会出现在伦敦的宇宙城市中, 纽约、罗马和巴黎。

从《007》《碟中间谍》到《唐人街侦探》,影片如何演绎超现实的城市

照片蒂芙尼的早餐

流行电影和犯罪相关的两个最重要的主题,使这座城市成为电影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来源。福尔摩斯的侦探电影探索了泰晤士河的细节和秘密;弗里茨·朗(Fritz Lang)的《M是杀人犯》(M Is the Murderer)展示了柏林在成为大都市时隐藏在街道和人群中的阴影和罪恶;希区柯克的《后窗》是一本关于公民作为城市空间的生活方式的教科书。

毫无疑问,每个大城市的背后都有一段电影制作的历史,甚至成为电影制作的前提。

这部电影向这座城市致敬,只不过是为同一主题创造了一座城市。电影制片人伊曼纽尔·本比(Emmanuel Benby)在2006年和2008年制作了"巴黎,我爱你"和"纽约,我爱你"。这些短片,从导演到演员再到拍摄技巧,充分体现了两个全球城市的空间流动性和多样性。

网络版《纽约,我爱你》中的11位导演,包括土耳其人和巴基斯坦人在内的各种族群,明显强化了纽约跨文化带来的鲜明都市氛围。《巴黎,我爱你》的18个片段是在巴黎的18个区拍摄的,这是相对于"外国省份"的唯一中心城市的一个分裂和详尽的代表。

两部电影的主题都是爱情。在纽约,爱情表现为波浪和漂流,人与人在同质异质的漂移摩擦火花中,都市场景都是由于这些火花而亮起并存在。巴黎被誉为"爱之城",从新浪潮电影开始,爱情的各个阶段、时态、语言、可实现和不可实现,都会展开却不会展开,已经被淬火到了极致。相比之下,2006年的《巴黎,我爱你》就像饭后吃了十几道甜点。

在获得良好的声誉后,制片人雄心勃勃地将他的城市致敬电影扩展到里约热内卢和上海。2014年,电影《里约热内卢,我爱你》上映,但看起来更像是一部音乐剧。除了壮丽的景色外,里约热内卢的城市特色并不像巴黎和纽约那样具有普遍性。看到著名导演费尔南多·梅里尔(Fernando Meryls)参与其中,更让人想起他关于里约热内卢贫民窟的令人震惊的"上帝之城"电影。

里约热内卢与上海有一些共同之处,这两个城市都有着丰富而丰富的历史,其先进性属于后者的南美和东亚现代国家。面对这种复杂的意义积累,难以管理的地方数量不可避免地在增加。

即使在巴黎,甜点般的城市氛围也只是其中的一面。据说有一种"巴黎综合症"的病,在片中指的是,小说中看了太多巴黎的风景,到巴黎实地考察后失望了,所以坐立不安,精神上狂妄自大。

美国导演伍迪·艾伦(Woody Allen)讽刺了那些在1980年代将电影与现实生活混为一谈的人。他在2008年至2012年间制作了一系列与城市相关的电影,"午夜巴黎","午夜巴塞罗那","罗马之恋"等,这些轻喜剧作品充满了嘲讽。

《午夜巴黎》表面上告诉你,这座城市的魅力在于它曾经是一场"流动的盛宴",海明威、菲茨杰拉德、毕加索、达利的活动空间。然而,影片的结局解构了穿越巴黎的当代历史之旅的意义。因为每个时代的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时代不满意,想去其他时代旅行,包括电影中的"黄金时代"角色。

尽管如此,这部电影对旧巴黎场景的丰富而细致入微的再现,足以让人们忘记导演的意图,仍然沉溺于假设之中。去看电影并不是拯救电影观众想象力的好方法。

我想指出另一部向这座城市致敬的经典电影台词,从小津博史的"东京故事"到文德斯的"寻找小津",再到索菲亚·科波拉的"失落的东京"。

在小津这里,最特别的是呈现出一种都市视角,30度仰角机让小人物和小市民都变得高大上,不断被耽搁的空镜,安静、坚忍、持久,意在展现城市和家庭的自然伦理。

1985年,文德斯前往东京拍摄纪录片《东京绘画》,那个时代,东京不再是小津相机下的城市。两年后,在《柏林的天空下》中,文德斯将这座城市的全部重量变成了一个关于精神消失、黑白图像、粗胶片的故事,并抄袭了与战后东京相同的柏林墙。

在索菲亚·科波拉(Sofia Coppola),2002年的"东京绘画"进一步延伸到该市高科技,高度商业化和景观化的社会。影片开头,从机场出来的比尔·默里(Bill Murray)坐在出租车上,透过窗户看着深夜的东京,一片霓虹灯的海洋。他看到自己在一小块威士忌广告中,揉了揉眼睛,看起来不相信。

在小津之后,更多的导演将东京描绘成欲望之死之城,远比西方城市更颓废。后现代社会的出现与东方主义的幻觉相结合,使得日本元素在描绘后人类时代的科幻电影中反复出现,最经典的是《银翼杀手》。难怪《迷失东京》中的一男一女和两个美国人在一个看似熟悉又极其陌生的城市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在城市里"

一些小城市没有那么高调的多样性,它们在电影中的存在感需要用更艺术的眼光去探索,比如《烟花星期三》中的德黑兰、《青木瓜的气味》中的西贡、《海街日记》中的镰仓。

1998年,文德斯的《柏林天空下》被好莱坞翻拍为爱情电影《天使之城》,全球票房收入2亿美元。故事的背景被改成了洛杉矶,无翼天使高高在上,俯瞰这座美丽的城市,坚硬的摩天大楼,高耸的棕榈树,好莱坞山,迷人的海滩和日落......虽然只是一个爱情故事,但没有人能对这种改编持批评态度。这座城市的T恤上印着"我要离开你去洛杉矶"的字样,童话故事在这里没有发生吗?

2016年,另一部洛杉矶电影《爱乐乐团之城》(The City of the Philharmonic)以日落和长滩的色彩打破了天使之城的悲伤爱情指数。但除了桃红色的爱情故事,洛杉矶也是一个孵化黑人和犯罪电影的城市。从《夜之梦》到《低小说》,黑色电影中最复杂、最令人难忘的电影都是以它为背景的。

我最喜欢的是波兰斯基的唐人街,一条空荡荡的街道,迷人,空旷而怀旧。同一座城市具有复杂的性格,固有的矛盾和反应足以产生截然不同但同样不朽的杰作。这就是城市。

一些小城市没有如此高调的多样性,它们在电影中的存在感需要用更艺术的眼光来探索。

1971年的电影"灵魂威尼斯"汇集了两位20世纪顶级艺术家,小说家托马斯·曼恩和电影导演维斯康蒂,以及第三个人:作曲家马勒。

维斯康蒂将主人公奥辛巴赫从小说家变成了音乐家,除了借此机会讨论马勒音乐的属性外,还因为音乐在电影中更多地用于帮助描绘威尼斯的醇厚神秘感。

像所有令人讨厌的假期一样,城市变幻无常的水道,奇怪的人物使奥辛巴赫更加躁动不安,黑暗的热水蒸气蒸气蒸腾着他的身体和心灵,除非他能在这里看到美的真正体现,否则他不确定这座城市对他意味着什么。

而当塔齐奥出现时,瘟疫来了,美国罪恶与疾病纠缠着中年知识分子,威尼斯这里不再是度假胜地的象征,而是德国理性之外的情感生产的另一个"度假胜地"。

这座城市的形象需要进一步探索,它经常出现在中东和亚洲的电影中,如《烟花星期三》中的德黑兰,"未来之城之谜"中的武汉,"绿木瓜的味道"中的西贡和"海街日记"中的镰仓。

从《007》《碟中间谍》到《唐人街侦探》,影片如何演绎超现实的城市

《海街日记》

在这类电影中,你经常可以看到城城的常识感:《广岛之恋》以广岛的场景为主,也通过女主角对法国小镇内维尔的记忆,她们在战争中有着破碎的命运;

从《007》《碟中间谍》到《唐人街侦探》,影片如何演绎超现实的城市

甜蜂蜜

除了叠加和对比,影片还让城市内部的混搭和裂缝一闪而出。任何看过电影《德克萨斯州巴黎》的人都知道,巴黎指的是主人公出生的德克萨斯州中部的一个贫瘠地区,这是他记得的为数不多的路标之一。

陈国的《香港有好莱坞》中的好莱坞,是一间位于贫困的大洪村边缘的公寓,它的存在让过去存在的一切崩溃得更快。

然后是2018年墨西哥电影《罗马》中的罗马,这是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一个富裕地区,讲述了在同一时间和空间中截然不同的生活故事,是整个城市甚至社交空间的绝佳切入点。

"创造城市"

当然,电影创造梦想和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可以产生,不仅仅是通过虚拟地名,而是通过创建一个具有所有象征意义和功能的城邦。

《诺丁山》让人们知道小镇的存在,《白夜追逐者》让人们记住阿拉斯加的白夜。

当然,最经典的例子是卡萨布兰卡,每个人都知道Rick's咖啡馆,这是世界上众多咖啡馆之一。事实上,这部电影的大部分场景都是在华纳的工作室里,很少有演员去过卡萨布兰卡,但它是一个在特定时间具有特殊重要性的城市的空洞代表。

在电影拍摄的同一年,1942年底,盟军进入卡萨布兰卡,结束了其作为欧洲难民中转站的历史意义。

此外,这座伤心欲绝的城市也折射出大巴黎的阴影,伊丽莎曾经在那里度过了一段爱与陶醉的时光。如果没有卡萨布兰卡的国际歌曲,巴黎的爱情盛宴将像任何激情一样轻浮。

卡萨布兰卡告诉我们,一方面,城市是由景观组成的,另一方面,城市在空间上存在,因为它们总是产生特定的含义,并不断被空间所定义。

台湾导演侯孝贤在拍摄《海上飞花》时无法对上海进行实地考察。因此,上海的《海花》完全存在于室内,要么在长三本书公寓的小客厅和卧室里,要么在晚上唱酒局和桌子。侯孝贤在室内家具上花了很多心思,让我们看到晚清中国最具特色的城市,流淌在女装的香气阴影中,男装的七口在开玩笑。

在电影工业时代,城市的复杂基调最大限度地创造了感官娱乐空间,越来越多的商业电影将城市作为元叙事单元。海外大片从《007》系列到《碟探》系列,国产电影从《路上的人》到《唐人街侦探》系列,都是以城市为蓝本,也是以我们对城市的观影消费为主。

从《007》《碟中间谍》到《唐人街侦探》,影片如何演绎超现实的城市

唐人街侦探3海报

在电影中,人们试图识别城市最大的特征,希望它能提供一种满足坐标的愿望,城市的特色成为卖点。当然,电影创造梦想和欲望。从这个意义上说,城市可以产生,不仅仅是通过虚拟地名,而是通过创建一个具有所有象征意义和功能的城邦。

弗里茨·朗1927年的《大都会》是大城市表现主义最经典的电影。这个大都市是虚构的产物,不仅仅是一个属于科幻范畴的高科技城市概念,还涉及阶级、性别、民族、统治和统治,社会政治是其努力的主题。

由此可见,影片的立体巨型建筑,充满装饰和未来主义的审美风格,对工业社会的赞美和机器人劳动想象力的运用,在艺术史、思想史上留下了迄今为止难以跨越的地位。

在这个对未来特大城市的描述中有一些有趣的细节。例如,有一家名为Jiyuan的酒吧,它使用日本/东方元素来描述早期的科幻电影的城市奇观。这已经成为一种常见的策略,通过成功重塑银翼杀手。

2014年,迪士尼和漫威联合制作了动画电影《超级海军陆战队》,故事发生在一座名为"老景山"的城市。技术创新和机器人社会仍然是这部科幻动画的主题,除了日本/东方元素不再像《银翼杀手》那样象征着一个颓废、破败和被遗弃的星球的命运,而是在有组织的现代社会中一种温和的审美选择。

在20世纪下半叶,人类未来生存所产生的巨大怀疑和焦虑感,正如电影中所展示的那样,似乎在21世纪迅速平静下来。在过去的20年电影中,对城市的怀旧通常不仅仅是颠覆性的想象。

无论如何,电影的梦想将继续下去,这座城市正在成为我们生活中最重要的现实之一。因此,与城市相关的电影,无论拍摄的角度如何,都表现出一种纪录片的态度。

同时,影片对现实的塑造,在影片的城市形象越来越具体和固定,甚至成为一种光照下的力量。但每个人都会拥抱这种力量,等待它为我们对自己的理解带来更多不同颜色的欢快梦想。

(作者:张平轩,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专栏编辑:闫丹韵 文字编辑:夏斌 标题:视觉中国 照片编辑:苏伟

来源: 作者: 张平轩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