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刘姥姥:赠我滴水,必以涌泉相报

刘姥姥在大观园,露面的次数很少。在众人眼里,她只是来高门大户攀亲戚打秋风的穷苦农妇,无甚特别。贾府落难时,刘姥姥变卖田产搭救巧姐,这样的义薄云天,没有几人能做得到。

衣饰,器具,肴馔,礼仪,无不映衬着荣宁两府金字塔顶端的富奢豪华,如同海市蜃楼,华美梦幻,却不接地气。寻求接济帮扶,察言观色却不失自尊,深知感恩,努力把日子过好的刘姥姥,极易让我们产生共情。毕竟芸芸众生,幸运儿只是极少数。大多数人,是一个个在尘世间奔波辛劳的刘姥姥。

姥姥出身乡间。亲家曾和贵族王家攀了宗亲。寡居的姥姥和女儿一家同住,帮忙照看外孙青儿和板儿姐弟俩。生计艰难女婿发牢骚,姥姥带着外孙板儿去贾府,想得到一点帮衬。

现在,调侃别人或是自嘲没有见过世面,常会说一句“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然若穿越回百年前,进一趟大观园,未必人人能有刘姥姥见世面的那一份玲珑和果敢。

刘姥姥:赠我滴水,必以涌泉相报

就算在乡间赴过财主乡绅的宴席,亲家祖上曾为小官吏,自己也颇有心胸识见,在乡村怎么都算得上是精明能干人的刘姥姥,进了大观园,像懵懂孩童闯进未知美丽城堡,所见皆是第一次。

以为盛装的丫鬟平儿是凤姐,被自鸣钟吓了一跳,去见贾母只望见一屋子绫罗绸缎裹着的美人,换作旁人,世族大家的气派排场是会让人萌生退意打道回府的,刘姥姥惶恐却并不露怯。她有自己的使命,家里的人都在等她的好消息,她怎能退缩。

再则姥姥也是真心喜欢大观园的人。投缘的人,不是碰巧遇上,亦不是命运安排,只因心灵磁场相吸,彼此欣赏认可。这和身份地位无关。太夫人贾母和村野老妪刘姥姥,是一双投缘人。

贾母要拿出自己的古董物件,装扮宝钗雪洞般简素的屋子,又要用银红霞影纱做黛玉潇湘馆的窗纱,来映衬翠竹,颜色清新不单调。刘姥姥在宴席上被戴了满的花儿,满心欢喜,说自己年轻时也是喜欢花儿粉儿的。

刘姥姥:赠我滴水,必以涌泉相报

两个身份境遇迥异的老妇人,对待生活,都是一样的向阳而生。一世享尽尊荣的贾母,是雍容的牡丹。田间地头操劳的刘姥姥,是朴实的鸡冠花,生机蓬勃开在乡野。

生活优渥,仍对底层受苦人予以真诚,不拿架子不慢待,这是一种修养和善良。艰难度日,依旧笑着面对生活,以幽默乐观抵御日子的不易,这是难得的从容和豁达。

姥姥懂得感恩。收了大观园众人的衣物银两馈赠,庄户人家没有什么值钱物件,便采摘了应季瓜菜做回赠。贾母甚是欢喜,欣然接受。

酒席上各样点心装了给姥姥,叮嘱众人打趣姥姥不可过度,贾母的体贴随和与厚道,也是姥姥救巧姐的原动力之一,姥姥又怎忍心贾母的曾孙女蒙难呢。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聪明一世的凤姐,不会想到自己的微薄施舍,换来姥姥的倾力相助。于凤姐,区区二十两银子,不过是九牛一毛而已。于生活窘迫的姥姥,却是雪中送炭的帮助。

刘姥姥:赠我滴水,必以涌泉相报

即便凤姐的为人行事时常让人看不惯,有一点,她是对的,识人准。二见姥姥,让姥姥为女儿大姐取名字,说贫苦人取的名字可以压得住他。这是迷信,也是说明凤姐是从心底信任姥姥的。

管理大观园,见过各色人等,凤姐练就了一双慧眼。她看得出姥姥虽为村妇,却有识见有担当。虽宴席上玩笑打趣姥姥,那是为讨贾母欢心,宴罢,凤姐向姥姥赔罪。凤姐尊重姥姥,没有慢待,对姥姥,凤姐不势利。

黛玉戏谑姥姥为“母蝗虫”,虽是无心之语,终是有些过了。深闺里的贵族小姐,体悟不到平民百姓的疾苦。贾母和凤姐,经历的世事多,加之个性使然,对待姥姥,少了贵族的桎梏,更接地气,有烟火气。

小巧姐和小板儿互换佛手和柚子,预示巧姐的命运由佛手指引,姥姥是巧姐命里的福星和贵人,是一尊佛,是一尊菩萨。贵族太太托孤远房穷亲戚,村妇倾力解救侯门千金小姐,世事如转烛,明灭在一瞬间。

滴水的恩情,回报一眼清泉。刘姥姥去贾府求助不是只为着打秋风,受人恩惠不知回报,她内心坦荡。送给贾府家产的瓜菜,卖田产救巧姐,在她,也是坦荡且自然的。她只愿践行她的善和报恩,与钱财多少无关,与攀附权贵无关。

这样的刘姥姥,才是最让人敬佩的。

作者:童话,北方女子。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