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90年抗战英雄逝世,留下三个遗愿,为何中央只认第三条?

1990年6月27日,北京柳荫街的一处公寓里,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家因为旧病复发,被家人紧急送去了医院。临行前,老人看着自己住了28年的房子,若有所思地说:“这一次,怕是回不来喽……”确实,之后老人家病情多次反复,只能一直躺在医院的病床上。9月21日的凌晨4点,老人家终究还是抢救无效,撒手人寰。

当医生向家属宣布了老人去世的消息,他的儿子做的第一件事却让在场所有人都惊讶不已:他没有着手准备老人的后事,也没有安慰哭泣的母亲,而是立即起身去了部队,向中央转告了父亲的三个遗愿。原来这位因病逝世的老人是个大有来头的抗战英雄。可是,让老人的儿子感到非常意外的是,自己的父亲一生为国尽忠,战功赫赫,可当中央得知了他临终前的三个遗愿之后,却给出了这样的答复:“这三条里,我们不能全部同意,最多只同意第三条。”这是怎么一回事呢?这位老人家是谁?他临终前的三个遗愿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中央只肯同意第三条,难道是他的要求太过分了?

1990年抗战英雄逝世,留下三个遗愿,为何中央只认第三条?

图|徐向前元帅塑像

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点关注,既可以翻看往期的视频,也不会错过以后的精彩内容,点赞和关注就是我们更新的最大动力,谢谢大家。

图文无感也可点击观看视频:

1990年抗战英雄逝世,留下三个遗愿,为何中央只认第三条?

其实这位老人家的名字我们大家都不陌生,他

正是大陆十大元帅中的“布衣元帅”——徐向前。

按理说徐向前元帅戎马半生,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不触犯国家法规和部队纪律的情况下,我党应该尽可能地满足徐元帅的心愿才对。看来问题还是出在这三个遗愿上,那到底徐元帅提出了什么样的遗愿,为什么中央只同意第三条?他的骨灰又为何没有像其他的元帅一样葬入八宝山?这是否和他的遗愿有关?今天就让小编带大家走进徐向前元帅的传奇一生,揭秘他那3个

令人肃然起敬的临终遗愿。

弃文从武,参军报国

军阀混战时期,“山西王”阎锡山曾经说过这样的话:“若山西的两员大将都能为我所用,我阎某人只怕是能吞下整个中国。”阎锡山口中的这两员大将,其中之一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徐向前元帅。其实追究起来,

徐向前元帅跟阎锡山颇有一段渊源,甚至可以算是他的学生。

1990年抗战英雄逝世,留下三个遗愿,为何中央只认第三条?

图|阎锡山

徐向前元帅出生于1901年,老家是山西省五台县的永安村。

因为家境贫困,他很早就辍学了,在田地里帮家里人干农活。但是少年英雄志向高,没上过几天学的徐向前反而是一直

渴望着长大后能成为一名老师

,因此总是在农忙结束后跑到村里的学校,向那里的老师请教问题。

1919年6月,为了给家乡山西普及教育,也为了让自己的军队未来有更多的高素质人才,阎锡山在太原创办了

山西省立国民师范学校。

也正是这所学校,让徐向前和阎锡山有了交集。

当时徐向前刚满18岁,正在老家的杂货店里当学徒工。得知太原新办了一所他梦寐以求的师范学校,还不收任何学费,他立即动身前往,凭借着一直以来的积累,在考试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最终被成功录取,

成为了这所师范学校的第一期学生。

阎锡山对这所学校非常重视,请了最好的老师,也设立了不少课程,因此在学校就读的这段时间,徐向前的学识和素养都有了长足的进步,也立志要报效祖国,拯救百姓于战乱水火。

1990年抗战英雄逝世,留下三个遗愿,为何中央只认第三条?

图|民国时期老师上课

从学校毕业之后,徐向前也终于实现了自己小时候的心愿,回到老家当起了小学老师。不过没到两年,

徐向前就因为公然在学校宣传反帝反封建的“大逆不道”思想,被校方无情辞退了。

离开学校的徐向前深刻地认识到一点:空口讲大道理根本无法让老百姓同情,因为他们在乎的只是自己能不能吃上一口饱饭,只有先拥有强大的力量,才能真正让这个社会发生改变。

怀揣着这样的念头,徐向前也没再当老师了,在同年的9月参军入伍,成为了孙中山先生身边警卫队的一名士兵,后来还参加了北伐誓师。在此期间他一直认真了解着军事方面的知识,并

于1924年成功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在黄埔,徐向前见到了不少战斗英雄和进步人士,也了解到了各种各样的理论和思想,

对共产主义产生了深厚的兴趣。

因为性格低调,长相憨厚,在军校表现并不突出的

徐向前一直没有得到国民党部队的重视。

不过对于上级领导的忽视,徐向前本人倒是并不难过,因为他相信在以后的战斗生涯中他会一步步证明自己的实力。而当时的他也正因为拥有了一群志趣相投的朋友而欣喜万分,无暇顾及其他。

1990年抗战英雄逝世,留下三个遗愿,为何中央只认第三条?

图|黄埔军校

这群朋友正是黄埔军校中的共产党员

,他们志向远大,战斗的时候总是一马当先地冲在最前面,从不畏惧流血和牺牲。徐向前被他们的献身精神深深吸引,也立志要像他们一样,为保家卫国抛头颅洒热血,奉献一切。这为他之后人生道路的选择埋下了一个重要的伏笔。

军校毕业后,徐向前被调派到了国民党第二军第六混成旅中开展工作

。出发之前他满心期待,想着在部队大干一场,建功立业;几天之后他就被现实泼了一头的冷水,成了霜打的茄子。因为徐向前发现,国民党军队和他设想的完全不一样,他知道这里肯定会有一些军阀部队的不良习惯,可没想到贪污腐败、克扣军饷这些都算是小事了,军队将领之间相互勾心斗角,普通士兵更是经常仗着手里有武器,肆意欺凌抢劫百姓。

1990年抗战英雄逝世,留下三个遗愿,为何中央只认第三条?

图|国民党部队

徐向前一点儿也

不想和这些“兵匪”同流合污

,专心埋头工作,但还是因为“不配合”被其他的国民党将领排挤。忍无可忍的他申请离开部队南下了,到达武汉的时候,他遇上了曾经在黄埔军校的朋友,也第一次接触到了共产党的队伍。在这里,徐向前认真了解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也见识到了共产党部队的优良作风,

他为这一支人民的军队倾倒,也下定决心选择一条和自己的领路人阎锡山截然不同的救国道路

1927年,

国共两党在意识形态方面产生分歧,国民党领导不再掩饰自己的勃勃野心,开始大肆搜查逮捕共产党员,意图将他们的新生力量扼杀在摇篮中。共产党的队伍陷入“白色恐怖”,人员损失不少,生存空间也被一再打压。但徐向前却不走寻常路,在这个危急时刻和国民党部队决裂,怀揣着最坚定的意志,

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共产党的怀抱。

1990年抗战英雄逝世,留下三个遗愿,为何中央只认第三条?

图|徐向前旧照

过关斩将,戎马半生

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徐向前开始了自己任重道远的革命生涯。1929年,中央打算开辟新的根据地,

徐向前主动请缨,担任了红一军31师的副师长,前往鄂东北地区开展工作。

这并不是个好差事,共产党在鄂东北地区没有多少根基,徐向前手下满打满算只有300人,大多数还是当地的农民,没有丝毫的作战经验。但是徐向前没有气馁,依旧靠着自己的努力,把这300人的队伍扩充到了4万人,还带着他们打了不少胜仗。这其中最著名的就是

平汉游击战

,这场战斗历时50多天,徐向前巧用兵法,三战三捷,打出了部队的血性和风采,也极大地增长了我军在武汉地区的武装力量。

因为有着坚定的战斗理想,自身的军事指挥才能也十分过硬,徐向前一路高升,最终成为了部队的师长。

1931年11月,

黄安战役

爆发,上级领导命令徐向前率领部队前去阻击敌军。徐向前到达前线后仔细勘察了地形,以“围点打援”战术歼灭了敌军2万多人,还俘虏了国民党第六十九师的高级军官赵冠英。1932年3月,我军和国民党部队在苏家埠开展正面战争,徐向前再次巧用兵法,指挥手下将士们歼灭敌军3万多人,活捉了一个重要人物——皖西地区所有围剿我军的国民党部队总指挥厉式鼎。

1990年抗战英雄逝世,留下三个遗愿,为何中央只认第三条?

图|影视剧中解放军战士作战

后来国民党方面恼羞成怒,动用了30多万的兵力对共产党部队进行围剿,

第四次围剿

过程中,

徐向前率领手下的红四方面军进行突围

,他们淌过汉水河,攀过乌道,翻越了秦岭和大巴山,最终凭着一腔热血和缜密的作战计划找到了生路,

创建了川陕敌后根据地。

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徐向前元帅坚强品格和卓越军事才能的最好证明,甚至可以说,

红四方面军能够在各方面出类拔萃,建立无数功勋,最大的促进因素就是徐向前元帅

。徐向前成了战场上声名远播的英雄悍将,固守山西的阎锡山也对他大为欣赏,对身边的人感慨道:“不愧是我三晋大地的英雄男儿,秀才的后代也能做军事家!可惜我们阵营不同,不然真想找他话话家常”。彼时的阎锡山刚刚被国民政府打败,元气大伤,也没有想到他这句话说出去还没多久,徐向前就自己找上门来了。

1990年抗战英雄逝世,留下三个遗愿,为何中央只认第三条?

当时日本侵略者按捺不住自己的狼子野心,对大陆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

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央决定和阎锡山进行谈判,

希望大家可以暂时停止内战,先一起合作抗日,把这些虎视眈眈的外国列强赶出国门。在商量派谁上门去做说客的时候,领导第一个就想到了同样出身山西的徐向前。在临行前,领导还特意叮嘱他:“

你和阎锡山是老乡,这次一定要把握机会,尽量做通他的思想工作。

徐向前和阎锡山的会谈其实是非常顺利的

,他还没怎么按照领导教他的方案具体描述,阎锡山就同意了和共产党联手抗日,还在山西成立了第二战区民族革命委员会,以方便双方后续沟通联系。

1990年抗战英雄逝世,留下三个遗愿,为何中央只认第三条?

图|阎锡山和共产党合作

阎锡山这个人,虽然是个军阀,但也算深明大义,一直以来都认真对待国家大事和百姓民生,为整个山西的发展和抗战事业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惜就是拥兵自重,只想做个“土皇帝”,并不想对任何势力俯首称臣。也正因为如此,他在军阀混战时期选择了脱离国民党部队,也

在最后的解放战争中和共产党开展了生死一战。而他最后的对手也正是徐向前

,这个可以算是他学生的寡言将帅,利用自己在长期战斗中总结出的一系列作战方法,成功打散了盘踞山西38年的晋绥军,解放了太原。1949年4月24日,太原会战彻底结束,徐向前站在只剩下一堆断壁残骸的阎锡山大宅院里,看着眼前自杀身亡的阎锡山旧部,默默地为他们鞠了一躬。

1955年,国家大授勋,徐向前获封元帅一衔。

因为他性格谦和,为人清白节俭,一直以来虽然身居高位但仍衣着普通,不拘小节,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

布衣元帅

”。他一生奔波,但勤耕不缀,78岁高龄的时候还参与指挥了对越自卫反击战,实实在在是将大半辈子奉献给了国家和部队。回来之后,部队想要再次嘉奖他,但是徐向前元帅拒绝了,还以年龄大了为由主动辞去了所有职位,表示时代已经发生变化,该给年轻人更多的机会了。

1990年抗战英雄逝世,留下三个遗愿,为何中央只认第三条?

图|晚年徐向前

三条遗愿,只认其一

徐向前一生打了无数的仗,也因此落下了不少病根。

1990年6月,徐向前因为确诊了肺结核住进医院,他曾经的

部下李先念

就住在附近,得知消息后就每天去医院看望他。但李先念没有想到的是,没过几天,徐向前就开始安排自己的后事了,还跟他交代了自己的三个临终遗愿。

李先念握着徐向前的手,不停地对他说:“别担心,你会好起来的!”但躺在病床上的徐向前却轻轻摇了摇头,叹息道:“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

万一我的病治不好了,你要记着我说过的话,帮我完成心愿。

”初听闻徐元帅的三个心愿,李先念肃然起敬,感叹这才是一代英雄的气魄,但说到帮他达成所愿,李先念没有拒绝却也没有应允。为什么呢?实在是因为徐向前的这三个遗愿太特殊了。

1990年抗战英雄逝世,留下三个遗愿,为何中央只认第三条?

图|徐向前和李先念

6月底,徐向前的病症开始显露,他经常发烧,体温总是维持在39度,不管用什么药都降不下来。即使他从不表露自己的辛苦,医生也知道一直发烧不好受,

只好拿来冰毯,将他严严实实地包裹起来,物理降温。

没想到这个方法相当有效,徐向前的病症竟然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经过后续的手术治疗,他的身体逐渐好转,不仅精神头日渐恢复,平日里也能下地走动,自己穿衣吃饭了。

身体状态恢复,徐向前也不愿意再待在医院里了,询问过医生确定自己可以出院了,他就请了个护工住回了家里。为了庆祝徐元帅出院,他的亲朋好友还将家里里里外外打扫了一遍,重新修缮,为他“冲喜”。但世事难料,

回家住了一个月后,徐向前的病情再次恶化,

再次回到了医院。这次情况要比上次严重得多,病症发作起来,徐元帅呼吸不畅。连话都说不清楚。

1990年抗战英雄逝世,留下三个遗愿,为何中央只认第三条?

图|重病住院的老人

9月20日,也正是文章开头提到的徐向前元帅逝世的前一天,他趁着自己意识清醒,把儿子徐小岩叫到了病床前边,然后用尽全身力气,断断续续地向他说出了自己的三个遗愿:

一、我死之后不要搞什么遗体送别仪式,就简单地走就行;

二、让部队上不要给我开追悼会;

三、把我的骨灰撒到太行山、大巴山、大别山以及河西走廊。

徐向前元帅之所以会留下这样的三个遗愿,其实和当时部队领导说的一番话有关。1944年,国家的领导干部组织参与了抗战英雄张思德的追悼会,追悼会上,领导沉思了一会儿对所有到场的人员说:“从现在开始,不管是哪个同志牺牲,只要是他曾经有功于国家,有功于人民,我们都要为他料理后事,给他开一个隆重的追悼会。你们记住这个,从今往后这就是部队的一项新规定。”

虽然知道领导也是一片好心,想要让英雄的事迹被更多的人熟知了解,被后人铭记,才制定出这样的规章制度。但

一贯主张节俭的徐向前并不希望如此铺张浪费,

也觉得自己的功绩自有后人评说,没必要再专门开了追悼会宣告一下,还浪费大家的时间,所以才提出前两条要求,只想让自己安安静静地走。

1990年抗战英雄逝世,留下三个遗愿,为何中央只认第三条?

图|烈士追悼会

至于

遗愿的第三条,则是和徐元帅的战斗经历有关。

太行山是徐向前在抗日战争中的主要战斗根据地,他曾和刘伯承等部队将领在此处作战,先后打胜了凤凰山战斗、神头岭战斗和反六路围攻等多场战役,立下赫赫战功。

大别山是徐向前战斗生涯中驻扎最久的地方

,他曾经在这里浴血奋战,歼灭上万敌军,多次粉碎敌军的“围剿”计划,也和这里的人民群众建立深厚情谊。后来新中国成立了,徐向前也一直时刻关注着大别山的发展,还向中央提议,拨款支援这里的红色老区。

大巴山则是徐向前元帅在第四次反围剿战争中记忆最深刻的地方

,他在这里指挥红四方面军开展了仪南、营渠、宣达三次战役,总计可能歼灭了国民党部队8万多人,但是也有4万多名红军战士伤亡于此。因此即使是解放战争结束,国家终于实现了和平稳定,徐向前元帅也一直记挂着牺牲在这里的战友们。

1990年抗战英雄逝世,留下三个遗愿,为何中央只认第三条?

图|红军长征爬雪山

至于河西走廊,则是一段更加惨痛的经历了。当年徐元帅率领西路军在此作战,因为不熟悉地形,大败于敌军,伤亡惨重,整个西路军差一点就消耗殆尽了。回顾军旅生涯时,徐元帅曾经多次哀叹:

兵败祁连山是我一生之痛,我对不起牺牲在这里的所有将士。

徐向前元帅第三条遗愿里的地方,都是他曾经战斗过、并且拥有无数深刻记忆的地方,埋葬着不少昔日与他并肩作战的战友,所以他才

希望能够把自己的骨灰洒在这些地方,和自己的战友一起长眠安息。

徐向前元帅逝世之后,他的儿子徐小岩立刻就向中央汇报了自己父亲临终前的遗愿。中央那边一开始并不赞同,但是考虑到这是徐元帅的心愿,斟酌过后还是回复道:

徐元帅的三条遗愿我们已经知晓,但是不能完全同意。

徐帅不仅是你的父亲,也是国家的英雄,他的葬礼怎么能草草了事呢?不送他最后一程,我们心中不安,将士们也不会答应,全国上下的百姓更不会答应。

1990年抗战英雄逝世,留下三个遗愿,为何中央只认第三条?

图|徐向前元帅的儿子徐小岩

最后经过开会商讨,组织上决定,就按照徐向前元帅最后的心愿,不给他开遗体告别活动和追悼会了,但还是要

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给他举办一场小型的纪念仪式。

而徐元帅的第三条遗愿,中央表示这个交给他的亲属安排就行,他们没有任何的异议。

11月1日,徐向前元帅的儿子徐小岩在部队将士的陪同下,坐着飞机将父亲的大半骨灰洒在了他交代的四个地方,

剩下的一小部分则是根据国家领导的指示,送到了将军岭。

将军岭是除八宝山以外,安葬共和国元帅最多的地方,这里的第129级台阶上安放着刘伯承元帅的骨灰,现在也放上了徐向前元帅的骨灰,象征着他们两个曾经都是部队129师的指挥官员。

1990年抗战英雄逝世,留下三个遗愿,为何中央只认第三条?

图|将军岭

结语

徐向前元帅征战一生,战功彪炳,而他临终前留下的这

三条特殊遗愿,不仅发人深思,更让人肃然生敬。

正是因为有这种大公无私、不求回报的英雄烈士,我们的军队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我们的国家才能实现今日的繁荣和富强。向徐向前元帅致敬,人民必将永远缅怀您!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