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紫牛荐书|医学史大家罗伊·波特扛鼎之作《剑桥医学史》,经典重版归来

在疫情的影响下,医学的细节、医学的历史、医学的宗旨日益受到关注。医学仅仅与科学和技术有关吗?谁控制和主导医学的发展?医学是由供需决定,还是由市场力量塑造?医学在几百年的高歌猛进之后,是否也存在问题与困境?近日,译林出版社推出医学史重磅之作《剑桥医学史》,既全景描画了人类医学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也锐利地洞察到现代医学面临的困局与危机。

紫牛荐书|医学史大家罗伊·波特扛鼎之作《剑桥医学史》,经典重版归来

《剑桥医学史》由罗伊·波特领衔一众医学史权威学者编撰而成,名家云集。罗伊·波特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医学社会史、医学文化史的先驱,被誉为“那一代最伟大的医史学家”。他先后执教于剑桥大学、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1993年起在伦敦大学学院维康医学史研究所担任医学社会史教授,直至退休。

罗伊·波特博闻广识,除医学史外,在欧洲史、启蒙运动、地质学等领域也颇有成就,一生中编撰著作超过100部。辽阔的学科涉猎,使他超越了传统的医学史研究,开辟了新的史学方向。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和方法,罗伊·波特召集了一群医学史界的权威学者,包括英国学术院院士、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等,共同撰写了《剑桥医学史》。它甫一问世,就成为教科书级的经典之作。

紫牛荐书|医学史大家罗伊·波特扛鼎之作《剑桥医学史》,经典重版归来

从文艺复兴到20世纪,医学科学技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而相应的,医学史编撰也常常等同于记录成功者的足迹。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伟大医生的传记、医学知识的进步、疾病诊断和治疗技术的突破成为医学史书写的基本格式。以罗伊·波特为代表的医学史家对这样的编撰传统提出了质疑,认为这使得医学史研究成为一种过于简单地、漫画式地介绍医学成就和发展的大事年表,忽视了医学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也忽视了医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医学观念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剑桥医学史》大胆突破,打破传统。它放弃了过去常见的编年体叙述方式,采用专题式的编撰体例,精心选择了对现代医学至关重要的问题作为每一章的主题,例如疾病是什么、医院与外科、精神疾病、医学与社会政府的关系。由此,《剑桥医学史》有了更多深入探讨的空间,去探索更多问题,如疾病的观念怎样与社会文化背景相联系,性别文化和医学的相互作用。

在罗伊·波特的开创下,医学史不再局限于医学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是关注医学与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关系;不再局限于医学界英雄人物为增进人类健康做出的贡献,也关注普通患者在医疗活动中的地位。正是这样的革新,让《剑桥医学史》成为一部与众不同的医学史,成为一部理解现代医学不可不读的经典著作。

另一方面,《剑桥医学史》不再是一味地进行胜利叙事,而是在充分肯定医学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一阵见血地指出当代医学所面临的难题。在今日,纯粹的乐观主义已经鲜见,青霉素、心脏移植的产生、1978年第一个试管婴儿的出生带来的欢欣鼓舞已经远去。随着医学高度进步而来的,是遗传工程和生物技术带给大众的恐慌感,是患者对医疗保健非人格化的不满,对不堪重负的医疗费用和卫生资源分配不均的批评。

正如罗伊·波特所说的,“《剑桥医学史》不仅仅讲述医学的兴起及医学与科学、社会与公众之间相互作用的故事,它也试图有所超越。本书的目的是通过历史分析,将医学置于显微镜下,探索是什么力量推动着医学在过去几个世纪中发生如此巨大的变化,并将继续发生变化。谁控制着医学?因此,本书提出了关于医学的社会和政治作用的疑问。因为,如果说治疗显然一直是医学的任务,那么,医学是否也隐藏着别的计划,可能有令人不快的一面?”

《剑桥医学史》试图向我们表明,对医学历史的理解绝不只是高唱赞歌。无论是医疗成本似乎已失去控制的风险,抑或医源性疾病的增加、精神病学医学基础的模糊性、医疗资源的不平等、病人被当作“问题”而非“个人”,以及越来越健康的人群却困于越来越多似是而非的实验室检测和健康焦虑,要理解这些问题的根源,必须从历史中来考虑。

《剑桥医学史》用通俗、易懂、简明的文字,向我们拉开医学史的大幕,在充满成功的历史中不畏揭开医学的暗面、矛盾和挑战,直面医学与战争、与伦理、与权力的复杂关系,倡导人道主义和人文精神。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黄彦文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