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电动车创业之殇:300多家揭竿而起,杀到最后不到10家

或许,这才是真相:电动车创业者300多家,现在剩下的不到10家。

新能源汽车最值得关注的,不是车型,而是创业者们。

理想汽车CEO李想,昨天发文比较细地聊了汽车创业,很有角度也很尖锐。

电动车创业之殇:300多家揭竿而起,杀到最后不到10家

其中有一句是这样的:

中国过去的六七年,智能电动车的创业者很多,300多家剩下不到10家,三个互联网的外行成为了新势力里销量跑在前面的,而不是那些汽车行业的高管创业者,最核心的原因是李斌、何小鹏、李想作为连续创业者,对于节奏的把控和心力。

在资本市场,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新能源汽车是绝对的当红明星,无论是股民还是资本家,对它都抱有极大的热情。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以前有一句话说,遇到了风口,猪也能飞起来,但从现实来看,其实风口归风口,猪绝对是飞不起来。

300多家品牌的兴起,都是奔着新能源汽车美好梦想而来,最终只剩下了不到10家,这并不是一个很高的存活率,甚至可以说很低。

李想与李斌、何小鹏一道,成为“造车新势力”的三剑客。李想说“三个互联网的外行”,这个说法不准确。李想的创立汽车之家的经历,李斌的创立易车的过程,都表明了他们对汽车市场深透的理解,以及对购车者需求准确描绘的能力。

其实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一直对汽车保有兴趣。兴趣是成功之母,我相信这句话。

从网络上可以看到,李想怒怼某个准备开启造车的平台:毫无廉耻,大概率是骗子,刷新了创业者底线。这样的语气就是毫不留情,毫不给面子了。

电动车创业之殇:300多家揭竿而起,杀到最后不到10家

这个火力全开,确实是偏猛。

确实,按蔚来李斌的说法:没有200亿,别来玩电动车了。新能源汽车现在是门槛很不低的投资领域。

后来者被轻视“不够实力”,也是符合逻辑的。但是哪一个品牌能存活下来,不是一轮又一轮的融资?创业不分先后,关键看有没有资本伴着你。

300多家拼得剩下不了10家,这表明了多少资本成了打水漂?资本的风险有时候比创业的风险大得多。

其实也有先例。智能手机时代,曾经也是一窝乱战,各种品牌此起彼伏,最终的市场也是由几个品牌所掌控。

新能源车时代的到来,让新能源车成为汽车市场最亮丽的风景,但亮丽的风景之下,是各个品牌间实力的角逐。

后来者更加不易,而新势力与传统车企间,各种不服,也各自得意。

这就是过程,这就是态度。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