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靖边勾灯 从民间祭祀发展起来的舞蹈

“锣鼓唢呐一哇声,十二盏莲灯勾了个红,今年勾了这盘灯,一年四季保太平……”这段勾灯唱词生动地反应了靖边民俗舞蹈“勾灯”表演时的热烈场面及其寓意。靖边勾灯可溯源至清光绪年代,流传于榆林地区靖边县的镇靖、青阳岔、东坑、周河等地。
靖边勾灯每逢春节必闹
靖边勾灯又叫“勾十二莲灯”“十二年灯”“十二月灯”“十二生肖灯”。勾灯表演时场面热烈壮观,舞蹈活泼有趣,勾灯每逢春节必闹。元宵节之夜是闹社火的最高潮,勾灯、唱小戏、转九曲、耍水船、舞龙灯,一闹就是一通宵。
靖边当地群众评价勾灯为“正月十五闹社火,勾灯最好看,勾勾灯,疗百病,观观灯,一年顺”。从这些俗语中不难看出,勾灯这一民俗舞蹈活动在靖边人民的心中的地位。此外,勾灯也是祭祀活动的一种。人们在转九曲前,秧歌队必须先勾一盘灯敬神。
勾灯意义表达人们的美好向往
靖边勾灯在表演形式上大致有两种:双勾灯和单勾灯。勾灯过程,按序每一盘灯都要按照场图布灯,勾灯时分两队进入,也有一队进入的,不能乱布灯,更不能乱了阵脚。勾灯时,每勾完一盘灯,伞头要唱两段秧歌曲儿,并指挥布灯者按场图减少一盏灯,勾灯者必须减少两人,减至四盏灯为止。秧歌唱词大都是“消灾免难”“太平吉庆”“五谷丰登”等内容,表示人们对吉庆有余、国泰民安的美好向往。
传统的灯是用十二个瓷碗糊上各色纸,碗内放上灯捻,倒上麻油即可。有用瓷碗的,但也有做“五谷灯”、“六畜灯”等,种类繁多,应有尽有。
前景堪忧现在会勾灯的人不多
靖边勾灯的舞蹈动作简单大方,表演时用“十字步”“前进步”等秧歌步。传统的靖边勾灯,表演者全是男性,拉花女也由男性表演。解放后,表演者则男女各半进行表演。
靖边勾灯是民间祭祀活动发展起来的一种舞蹈形式,它是靖边人民喜闻乐见的民间舞蹈。现在靖边会勾灯的人不多,且想学勾灯就必须向老艺人学。
靖边县文化和旅游文物广电局主办
主编:燕昆山 责任编辑:马金娥
图文编辑:王俐 周华
扫
码
关
注
靖边文旅 /抖音·快手 /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