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四平之战中,一支雷霆救兵及时杀到,让敌军名将昏倒在指挥所

1946年4月底,我东北民(主)联军与蒋军在四平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的鏖战。

敌人不断发动猛攻,而我军为守四平,打得极为英勇顽强。

东北联军总部驻扎在离四平40里外的梨树,林总司令每天都密切关注着战事的进展,并随时准备听从上级的指挥。

这天午后,总司令部参谋处李(作鹏)处长兴奋地对林总说:“林总,刚刚接到电报说,七师已经解放了长春。”

林总眼盯着地图,一时间没有说话,参谋处长不知道林总在想什么,不敢再说下去,便转身要走。

林总却突然叫了起来:“等等,你留下!”

四平之战中,一支雷霆救兵及时杀到,让敌军名将昏倒在指挥所

参谋处长回身,林总双手反剪,在屋里来回地踱步,思索着说:“长春解放,我手中就多了一个师,也就是杨国夫的第七师。现在敌我双方对峙,你认为这说明什么?”

参谋处长一愣,似乎不懂林总的意思。

林总没等他回答,自问自答道:“这说明了敌我双方的力量是相等的,现在,我们多了一个师,在敌我兵力的天平砝码上,我们就重了一份。”

他情绪高涨起来,大声地说,“你立即给杨国夫发电,一是祝贺解放长春,传令嘉奖全体指战员;二是令杨国夫的第七师留一个营或一个团,主力火速赶到四平以北的三道林子。”

四平之战中,一支雷霆救兵及时杀到,让敌军名将昏倒在指挥所

林总为何让杨国夫率第七师赶到三道林子?

这三道林子位于四平的西北,距四平城约2公里路程,它是一条东西走向的长臂形高地,总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是四平西北的制高点。

毫不夸张地说,三道林子的得失,关系到整个四平之战的得失。

此处一旦失守,敌人将会对四平实施全面包围,并可居高临下切断我军的补给线,使我军处于极为不利的境地。

当时,我军第三师第七旅占领着这个要地,敌新一军、七十一军虽对四平形成包围态势,但由于三道林子还在我军手中,因此一直无法攻进四平。

新一军的三十师、三十八师开始使用大炮狂轰,40000发炮弹炸平了交通沟,山上的泥土几乎被翻了七八遍树木,野草被烧得精光。

四平之战中,一支雷霆救兵及时杀到,让敌军名将昏倒在指挥所

新一军军长孙立人高举着望远镜,如过滤般将三道林子扫视了一遍又一遍,确信三道林子中无一人影时,便组织部队发起攻击。

不料解放军似乎早已猜透了孙立人的心思,对新一军实施了坚定有效的反击。结果,敌人的18次冲锋全被我军的刺刀杀了回来。

为此,我军七旅也付出了不小的伤亡代价,许多连队几乎被打光。

虽然三道林子已成一片焦土,但它却牢牢地掌握在我军的手中。

我东北局的《东北日报》在头版头条位置上,用赫然醒目的特大字体写着“七旅在,四平在!”

两军厮杀,阵地保住了,战斗减员却颇为严重,七旅旅长彭明治急得一次次向林总要求增兵。

四平之战中,一支雷霆救兵及时杀到,让敌军名将昏倒在指挥所

可是,双方一开战,兵力处处紧张,林总到何处去给他调人马?

当林总听到参谋处长说长春已解放,立即下令将杨国夫的主力部队调往三道林子,以增援七旅。

杨国夫收到林总的急电后,在20分钟内就集合好队伍,一个师马不停蹄地奔向四平。

长春至四平有火车相通,杨国夫好不容易找到一列火车,便先运了一个团到三道林子,以解燃眉之急。

这时,孙立人正组织陆空军配合,向三道林子发起新的攻击。

飞机像母鸡下蛋似的,向七旅的阵地上丢下了无数枚炸弹,顿时火光冲天。我军刚刚抢修好的工事,转眼间成了一片平地。

四平之战中,一支雷霆救兵及时杀到,让敌军名将昏倒在指挥所

飞机过后,紧跟着的是集团冲锋。孙立人将一个团的兵力,组成3个方队,在坦克的掩护下,黑压压的压向三道林子。

七旅将士武器简陋,面对坦克这些庞然大物,他们不得不后退,阵地不可避免地失守了。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时,一支雷霆救兵及时出现了!

杨国夫带着七师赶到了,他们如同神兵天降,从敌人的侧后杀将过来,势如排山倒海。

七旅的官兵们见增援部队杀过来了,顿时信心倍增,将士们一鼓作气,在七师的配合下,前后夹击,吃掉了敌人一个团,夺回了阵地。

由于我军在三道林子增加了一个师兵力,又形成了国(共)对峙的局面。

四平之战中,一支雷霆救兵及时杀到,让敌军名将昏倒在指挥所

第七师扮演了雷霆救兵的角色,使得三道林子形势急转直下,气坏了国军名将、东北行营副司令长官郑洞国,他闻讯后竟然一下子昏倒在指挥所里。

郑洞国为何这般焦急?个中原因的确耐人寻味。

要知道,当时,全国大部分战区执行国(共)停战协议,纷纷停止了交战,唯有东北例外。

老蒋为在东北不遗余力地继续“剿”共,他置双方停战协议于不顾,目的是达到他彻底消灭东北我军的目的。

老蒋打着讨伐土匪的幌子,逼迫杜聿明,限他在一定时期内消灭东北我军。杜聿明因病住院,只得改由熊式辉指挥。

熊式辉是个文官,对打仗一窍不通。他接到命令后,眼珠一转,计上心来,当即一纸命令,将四平之战的指挥职责转嫁到郑洞国的头上。

战场形势的急转直下,再加上内部的勾心斗角,无疑给郑洞国带来重重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位国 军名将昏倒在指挥所也就并不奇怪了。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