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四平之戰中,一支雷霆救兵及時殺到,讓敵軍名将昏倒在指揮所

1946年4月底,我東北民(主)聯軍與蔣軍在四平展開了一場空前激烈的鏖戰。

敵人不斷發動猛攻,而我軍為守四平,打得極為英勇頑強。

東北聯軍總部駐紮在離四平40裡外的梨樹,林總司令每天都密切關注着戰事的進展,并随時準備聽從上級的指揮。

這天午後,總司令部參謀處李(作鵬)處長興奮地對林總說:“林總,剛剛接到電報說,七師已經解放了長春。”

林總眼盯着地圖,一時間沒有說話,參謀處長不知道林總在想什麼,不敢再說下去,便轉身要走。

林總卻突然叫了起來:“等等,你留下!”

四平之戰中,一支雷霆救兵及時殺到,讓敵軍名将昏倒在指揮所

參謀處長回身,林總雙手反剪,在屋裡來回地踱步,思索着說:“長春解放,我手中就多了一個師,也就是楊國夫的第七師。現在敵我雙方對峙,你認為這說明什麼?”

參謀處長一愣,似乎不懂林總的意思。

林總沒等他回答,自問自答道:“這說明了敵我雙方的力量是相等的,現在,我們多了一個師,在敵我兵力的天平砝碼上,我們就重了一份。”

他情緒高漲起來,大聲地說,“你立即給楊國夫發電,一是祝賀解放長春,傳令嘉獎全體指戰員;二是令楊國夫的第七師留一個營或一個團,主力火速趕到四平以北的三道林子。”

四平之戰中,一支雷霆救兵及時殺到,讓敵軍名将昏倒在指揮所

林總為何讓楊國夫率第七師趕到三道林子?

這三道林子位于四平的西北,距四平城約2公裡路程,它是一條東西走向的長臂形高地,總面積不足1平方公裡,是四平西北的制高點。

毫不誇張地說,三道林子的得失,關系到整個四平之戰的得失。

此處一旦失守,敵人将會對四平實施全面包圍,并可居高臨下切斷我軍的補給線,使我軍處于極為不利的境地。

當時,我軍第三師第七旅占領着這個要地,敵新一軍、七十一軍雖對四平形成包圍态勢,但由于三道林子還在我軍手中,是以一直無法攻進四平。

新一軍的三十師、三十八師開始使用大炮狂轟,40000發炮彈炸平了交通溝,山上的泥土幾乎被翻了七八遍樹木,野草被燒得精光。

四平之戰中,一支雷霆救兵及時殺到,讓敵軍名将昏倒在指揮所

新一軍軍長孫立人高舉着望遠鏡,如過濾般将三道林子掃視了一遍又一遍,确信三道林子中無一人影時,便組織部隊發起攻擊。

不料解放軍似乎早已猜透了孫立人的心思,對新一軍實施了堅定有效的反擊。結果,敵人的18次沖鋒全被我軍的刺刀殺了回來。

為此,我軍七旅也付出了不小的傷亡代價,許多連隊幾乎被打光。

雖然三道林子已成一片焦土,但它卻牢牢地掌握在我軍的手中。

我東北局的《東北日報》在頭版頭條位置上,用赫然醒目的特大字型寫着“七旅在,四平在!”

兩軍厮殺,陣地保住了,戰鬥減員卻頗為嚴重,七旅旅長彭明治急得一次次向林總要求增兵。

四平之戰中,一支雷霆救兵及時殺到,讓敵軍名将昏倒在指揮所

可是,雙方一開戰,兵力處處緊張,林總到何處去給他調人馬?

當林總聽到參謀處長說長春已解放,立即下令将楊國夫的主力部隊調往三道林子,以增援七旅。

楊國夫收到林總的急電後,在20分鐘内就集合好隊伍,一個師馬不停蹄地奔向四平。

長春至四平有火車相通,楊國夫好不容易找到一列火車,便先運了一個團到三道林子,以解燃眉之急。

這時,孫立人正組織陸空軍配合,向三道林子發起新的攻擊。

飛機像母雞下蛋似的,向七旅的陣地上丢下了無數枚炸彈,頓時火光沖天。我軍剛剛搶修好的工事,轉眼間成了一片平地。

四平之戰中,一支雷霆救兵及時殺到,讓敵軍名将昏倒在指揮所

飛機過後,緊跟着的是集團沖鋒。孫立人将一個團的兵力,組成3個方隊,在坦克的掩護下,黑壓壓的壓向三道林子。

七旅将士武器簡陋,面對坦克這些龐然大物,他們不得不後退,陣地不可避免地失守了。

就在這千鈞一發之時,一支雷霆救兵及時出現了!

楊國夫帶着七師趕到了,他們如同神兵天降,從敵人的側後殺将過來,勢如排山倒海。

七旅的官兵們見增援部隊殺過來了,頓時信心倍增,将士們一鼓作氣,在七師的配合下,前後夾擊,吃掉了敵人一個團,奪回了陣地。

由于我軍在三道林子增加了一個師兵力,又形成了國(共)對峙的局面。

四平之戰中,一支雷霆救兵及時殺到,讓敵軍名将昏倒在指揮所

第七師扮演了雷霆救兵的角色,使得三道林子形勢急轉直下,氣壞了國軍名将、東北行營副司令長官鄭洞國,他聞訊後竟然一下子昏倒在指揮所裡。

鄭洞國為何這般焦急?個中原因的确耐人尋味。

要知道,當時,全國大部分戰區執行國(共)停戰協定,紛紛停止了交戰,唯有東北例外。

老蔣為在東北不遺餘力地繼續“剿”共,他置雙方停戰協定于不顧,目的是達到他徹底消滅東北我軍的目的。

老蔣打着讨伐土匪的幌子,逼迫杜聿明,限他在一定時期内消滅東北我軍。杜聿明因病住院,隻得改由熊式輝指揮。

熊式輝是個文官,對打仗一竅不通。他接到指令後,眼珠一轉,計上心來,當即一紙指令,将四平之戰的指揮職責轉嫁到鄭洞國的頭上。

戰場形勢的急轉直下,再加上内部的勾心鬥角,無疑給鄭洞國帶來重重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這位國 軍名将昏倒在指揮所也就并不奇怪了。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