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6月上旬,解放军四野部队渡过长江后,准备大举追歼桂系军阀白崇禧集团。
可到了7月份的盛暑时节,四野大军却碰上了一个意想不到的严重困难,那就是各部队因水土不服、天气炎热导致疾病高发而造成的大量非战斗减员。
由于四野将士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北方人,其中尤以东北人居多。当他们南下后,正碰上暑热时节,无法适应这里天热、多雨、多山、多水、多蚊虫的自然环境。再加上他们当中不少人吃不惯大米,营养跟不上,导致伤病高发。
据统计,四野部队在7月份的发病人数高达52800人,相当于整整一个军的兵力退出了战斗序列。
四野第一参谋长萧克(1955年上将)在与第二参谋长赵尔陆(1955年上将)愁眉紧锁,对部队的状况表示深深担忧:“唉,部队在关键时刻出现这么严重的问题,如何完成最高首长提出的大迂回大包围作战任务?”

这两大参谋长讨论这个大难题时,四野副政委、政(治)部主任谭政(1955年大将)在旁静静地听了很久,突然插话道:“我想建议,部队暂停进军,进行敌前休整,恢复体力,治疗疾病,待盛暑过后,部队兵强马壮,老天秋高气爽之时再寻敌人作战!”
萧克一听,高兴起来,但马上又露出了忧郁的神色,说:“你这个建议好是好,过去我们也有这个经验:每行军打仗一段,就要及时休整一下,以便部队体力保持持久,利于继续行军作战。只是今天,在眼前这个形势下,停得下来吗?”
谭政不大理解他的话,跟着说:“怎么会停不下来呢?”
萧克拿起标示杆,走到挂在墙上的作战地图之前,指点着地图上的一些点、线,说:“你们看,7月16日军委提出的作战目标,是要求我军连续作战,齐头并进,一气打到赣州、郴州、永州之线,使白部处于我军猛打猛追、猝不及防、遭我各个歼灭之境地。现在我们离此目标还相差甚远,怎么就要叫停?
“要说困难,二野三野进行渡江战役,也有困难,人家在江南梅雨中坚持了一个多月的作战,一口气从江北打到江西、福建、解放上海和整个江南,我们现在也有直捣湖南的机会,为什么我们四野就不能克服困难打下去呢?
“原来制订的作战计划是那样宏伟,现在还没有歼灭敌人的重兵集团,整个野战军就要停下来,这符合我们四野敢于打大仗、勇于克服困难的光荣传统么?这个话又怎样向军委汇报,能说天气热就不能打仗?岂不是笑话!”
萧克接着说:“还有一点:敌军宋希濂、胡琏两兵团离心式的撤退,使白崇禧两翼出现了巨大缺口,敌军正急剧收缩、调整兵力。这个时候,正是我趁敌立足未稳、发动进攻的大好时机,在这个时候叫停,就是林(彪)、邓(子恢)首长他们也不好接受啊!”
萧克又说:“还有一点:据悉长沙程(潜)、陈明仁正在酝酿和平起-义,我们停下来究竟是对促成此事有利还是会带来不利呢?这也需要再考虑和观察一下。”
说到这里,萧克这才放下标示杆,转身对谭政说:“以上,就是我们所面对的战争态势。在这种态势面前,尽管我和你一样,深感部队应该停下来,休整一下,尔后前进为好,但我还是未敢贸然把这个建议提出来。”
的确,萧克说的是实情。可是部队体力消耗那样大,非战斗减员那样多,盛暑行军作战的困难又是那样多,我军不来暂停休整一下,不来躲过“盛暑作战”这个兵家所忌的季节,又怎么行呢?宜沙战役和湘赣战役在这方面提供的经验教训不是够多的了吗?
萧、赵、谭三人低头沉思了许久,谭政忽然抬起头来,说:“我有一计,当能说服林、邓首长以至中军委和最高首长接受我们的建议。”
萧、赵二人听说,很感兴趣,忙问:“是什么计?”谭政说:“强调接受当年曹操八十三万人马兵败长江的历史教训!”
萧克问:“这话怎么讲?”
谭政说:“就是曹军部队疾病流行,战斗力削弱,因而最终招致失败的历史教训呀!”
可萧、赵二人还是不能理解,他们对三国历史的认知还停留在《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上,认为里面虽然有孙吴联军火烧赤壁、曹操兵败长江的描写,但从中只能将曹军失败的原因归结为曹操骄傲自大、士兵不习水战等因素,并无疾病流行之说。
谭政到这时才明白萧、赵所说“不挨边”的含意,赶忙解释说,《三国演义》上没有疾病流行的记载,但有关史书上却有。史书的记载当更全面更符合历史事实,也是我们所更应加以注意的情况。
例如:《三国志·武帝纪》说:“公(曹操)至赤壁,与备战不利。于是大疫,吏士多死者,乃引军还。”
这说的是曹操因“大疫”而主动从赤壁撤军。
《三国志·先主传》说:“先主遣诸葛亮自结于孙权, 与曹公战于赤壁,大破之,焚其舟船。先主与吴军水陆并进,追至南郡,时又疾疫,北军多死,曹军引归。”
这里说的是赤壁一战,曹军失利,固然是由于周瑜的火攻,同时也因为疾疫,吏士多死,曹操不得不北撤。
除此之外,《吴主传》、《周瑜传》都曾提到这一点。
综观这些记载,大致相同。说的都是赤壁之战时,曹操的军队由于疾疫蔓延,丧失了战斗力,在赤壁与孙刘盟军遭遇时被打败了。
萧、赵二人听到这里,才感到谭政说得有理,连连点头,而且从心里佩服面前这个“老夫子”,果真是名不虚传,知识渊博呵。
第二天,以萧克、谭政、赵尔陆、陶铸四人联名上书的《关于四野部队进行敌前休整的建议》,送到了林彪和邓子恢面前。
这份建议的大意是:接受曹操八十三万人马兵败长江的历史教训,建议全四野部队利用暑期,进行敌前休整,恢复体力,防治疾病,开展广大群众性的兵强马壮运动;为切实执行最高首长大迂回大包围的作战方针、彻底消灭白崇禧反动集团打下坚实的基础。
林、邓阅后,认为这份建议有理有据,当即“同意”并转报中-央军委。
第三天,中-央军委复电“批准”这个建议。于是一个规模空前、在敌前进行的“兵强马壮运动”在整个四野部队中展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