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大战前夕一个小角色叛变,兵团司令未重视,13天后懊恼不已

1952年9月下旬,38军接到志司命令,对据守白马山的韩9师进行战术反击,要求“在反击中杀伤敌人5000人以上,而后争取占领并巩固之”。白马山位于铁原西北10公里的药山洞地区,与第38军项里北山阵地相对峙。它的东面是一望无际的铁原平原,南面是经高台山和宝盖岭通往汉城的“联合国军”主要军事补给线。如果我军能攻占这个战略要地,不论进攻或防御都将处于极为有利的地位。

但白马山并不好打,韩9师在山上修建了星罗棋布的明堡和暗堡,阵地前沿还埋设了大量的防步兵地雷和数道铁丝网,而且随时可以得到美军飞机、坦克和重炮的火力支援。此前42军曾经两次反击白马山,但都以失败告终,韩军也因此把白马山称为“钢铁阵地”。此时梁兴初已经调任西海岸指挥部副司令员,38军军长一职由副军长江拥辉接任。

大战前夕一个小角色叛变,兵团司令未重视,13天后懊恼不已

为了打好上任后的第一仗,江拥辉做了充分准备,给主攻的114师配备了182门火炮、27辆坦克、59门高射炮和122挺高射机枪。可以说除了飞机,该有的都有了。鉴于敌人在阵地前沿构筑了密集的防御工事,为了避免和敌人硬拼,114师决定发起奇袭,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为此,全师上下提前数周开始练兵,并把重点放在了潜伏上。

经过一番苦练,114师上下都对拿下白马山充满了信心。随着战役发起时间的日益临近,负责主攻的340团开始选择突击连。团领导经过仔细考虑后,将这一重任交给了7连。随即7连又开始挑选尖刀排,战士们纷纷写请战书,要求参加尖刀排,杀敌立功。7连的文化教员谷中蛟接连写了好几份请战书,态度极为坚决。

大战前夕一个小角色叛变,兵团司令未重视,13天后懊恼不已

按照以往的惯例,文化教员一般是不参加突击队的,这点谷中蛟心知肚明。那么他为何还要写请战书呢?原来谷中蛟是个投机分子,他之所以要写请战书,就是断定了上级不会同意他上前线,这样一来既给上级留下了好印象,又不用参加突击队去冒险,可谓一举两得。不料这次谷中蛟却打错了算盘,团领导见他态度如此坚决,为了不打消他的积极性,就同意了他的请求。

这下谷中蛟傻眼了,一想到战斗打响后,突击队将成为第一支和敌人拼命的部队,这个软骨头的家伙就害怕了,于是在白马山战役发起的前四天,谷中蛟以查看地形为名叛变投敌了。在当时这是一个十分严重的事情,江拥辉立即将此事报告给了三兵团代司令员王近山,并请求变更作战计划。

大战前夕一个小角色叛变,兵团司令未重视,13天后懊恼不已

王近山十几岁就参加了红军,打仗以勇猛著称,是我军著名的战将。得到江拥辉的报告后,他认为谷中蛟只是一个小角色,知道的情报有限,因此就没有重视,要求38军按时发起白马山战役。后来证明王近山此举犯了一个大错,谷中蛟虽然只是一个小角色,但他却掌握了我军发起白马山战役的具体时间和340团的进攻路线。

谷中蛟叛变后,为了邀功,将我军的进攻计划全部报告给了敌人。韩军当即做出了针对性的部署,不仅如此,他们还得到了美军9个炮兵营和44辆坦克以及上百架飞机的支援,防御力量大为增强。1952年10月6日,38军按时发起了白马山战役,奇袭变成了强攻,经过九个昼夜的浴血苦战没能拿下敌人的阵地还付出了6700余人的伤亡代价。

大战前夕一个小角色叛变,兵团司令未重视,13天后懊恼不已

战后,王近山对自己未能重视谷中蛟叛变一事懊恼不已,如果当时他能同意江拥辉变更作战计划,或许白马山战役将是另外一个结局。最后我们说一下叛徒谷中蛟的下场,白马山战役之后,自以为立了大功的谷中蛟向韩国方面申请,希望能成为一名韩国人。但韩方根本不愿意收留他,而是将他送去了台湾,失去了利用价值的谷中蛟无人问津,极为落魄,1973年这个叛徒在孤独中病死,结束了他可耻的一生。

抗美援朝是大陆的立国之战,这一战打出了军威和国威,令全世界对新中国刮目相看。著名作家李峰所著的

《决战朝鲜》以翔实的史料全面揭开了朝鲜战争台前幕后的诸多历史真相,如中美苏朝最高领导层的博弈较量,朝鲜人民军南征的真相,中国出兵朝鲜真相,中美军战力真实对比,苏联对华军援、空军参战的内幕,志愿军战俘的真实境遇,板门店谈判过程等等,破除了有关朝鲜战争的种种迷思与误解,非常真实出彩。是一本不能不读的好书。

白金珍藏插画版现价只要68元,点击【去看看】就可以购买。

); }

决战朝鲜套装2册决战朝鲜上下册再现朝鲜战争历史风云的经典作品

¥68

购买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