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部下献一险招,名将郑维山激动地说:就这么打!错了我负责

在1953年的金城反击战,一支志愿军部队用一个极为冒险的战术,创造了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精彩战例:三千将士神不知鬼不觉地潜伏在敌人眼皮底下,长达19个小时竟完全没被敌人发现,最终他们如同天降神兵般冲向敌阵,取得了全歼敌人一个团的辉煌战果,从此名垂军史。

导演这出精彩大戏的人就是志愿军名将、第六十军军长张祖谅(开国中将)和他手下英勇无畏的将士们。

必须承认的是,张祖谅的胆识和魄力对此战获胜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时战场的局势是什么呢?可以概括为八个字:打打停停、边打边谈。在这样的情况下,志愿军总部给各部队的指示是歼敌不必多,稳扎稳打即可。

部下献一险招,名将郑维山激动地说:就这么打!错了我负责

可对于张祖谅来说,吃掉敌人一两个连甚至一两个营根本不解馋,他一心渴望的是搞一个大动作,看看能不能敲掉敌人个把团。

经过精心筹划和反复商讨,张祖谅准备以三个团的兵力,向北汉江东侧883.7高地、973高地、902.8高地等韩军第五师二十七团阵地发起进攻。

该地区是韩军防御的突出部,山势陡峻,地形复杂,交通不便。韩军阵地还高于志愿军阵地,可以居高临下,实施严密的炮火封锁。

有鉴于此,张祖谅认为此战绝不能常规手段去接近敌阵,因为那样会给部队造成大量伤亡,甚至错失战机,让自己陷入极为被动的境地。

部下献一险招,名将郑维山激动地说:就这么打!错了我负责

他绞尽脑汁,深思熟虑后,提出了一个极为大胆的战术:提前潜伏、突然攻击!

巧的是,他这个想法与兵团司令员郑维山(开国中将)不谋而合。

具体来说,就是在战斗发起的头天晚上,派出13个步兵连、4个营部、1个团指挥所共3000余人,秘密进入距离敌前沿较近的有利地形和森林内隐蔽潜伏,待机发起猛攻。

这实在是一个异想天开、令人叫绝的战术!要知道,这么多的部队在敌人眼皮底下潜伏,是相当困难的,也是要冒巨大风险的。

但两位开国中将凭着过人的胆识,坚定认为这一仗必须打、这个险值得冒。当张祖谅献上这个险招并阐述了他的具体计划之后,郑维山这位一代名将也激动不已,他当场拍板:“就这么打!错了我负责!”

部下献一险招,名将郑维山激动地说:就这么打!错了我负责

随后,六十军的军师团各级指挥员为了打好这一仗,严密地组织了实施工作。

比如避免洋镐、水壶碰响,战士们就用布套套起来。

真正有难度的是如何解决潜伏时不能抽烟的问题。战士们能理解,在非常时刻、关键时刻的确不能抽烟,但万一烟瘾上来了顶不住怎么办?战士们就干脆都把卷烟纸和烟丝上缴。

部队进入潜伏区时,要克服的困难也是让人难以想象的,战士们的脸上、身上都被石块、树枝划出了血,却个个毫不在意,一步一步悄然接近了目标。

在敌前沿潜伏下来之后,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嗓子多痒,也不能咳嗽,困倦了、轮班休息、遇有打鼾和说梦话的,赶紧帮忙推醒了。

部下献一险招,名将郑维山激动地说:就这么打!错了我负责

特别是敌人的炮火打到了潜伏区,身体被炸着了,衣服被烧着了,战士们都自觉遵守铁的纪律,顾全大局,忍受着剧烈的疼痛,甚至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

五四二团八连战士苟子清,被敌人的炮弹击中,他只能把滑出腹外的肠子塞回去,用毛巾堵住伤口和嘴巴,一声不吭地坚持着,直至光荣牺牲。

就这样,3000多人的庞大队伍,在敌人眼皮底下潜伏了19个小时而未被敌人发觉。

6月10日,六十军发起进攻时,郑维山、张南生、杨勇、王平、许世友等众多名将均亲自到前线指挥或观战。

部下献一险招,名将郑维山激动地说:就这么打!错了我负责

战斗打响时,六十军集中82迫击炮以上的炮火259门向敌阵地实施了20分钟的火力急袭,敌人工事大部分被炮火摧毁。

紧接着,潜伏部队如离弦之箭,从北、东两个方向,多路、多梯队迅速向敌人阵地进行突击,很快突破了敌人前沿阵地。

在向敌人纵深挺进的过程中,遇到了敌人的炮火拦阻和步兵的顽强抵抗,但进攻部队勇猛穿插,奋勇当先,势不可当。

担任主攻883.7高地的志愿军五四三团七连,遭遇敌人炮火压制,连长、排长全部伤亡,卫生员主动代理连长重新组织,继续冲击,最后全连只剩下7人,终于在三连二排的配合下,占领了883.7高地。

部下献一险招,名将郑维山激动地说:就这么打!错了我负责

负责主攻973高地的五四二团八连,因突破口正面崖高坡陡,几次攀登都未去,指挥突击的营长茹小顺负伤,连长康致中牺牲,教导员王启光带领连队从右侧迂回,才得以突破。

当连队被敌人的炮火压制在铁丝网边无法前进时,火箭筒班班长李云峰毅然伏在铁丝网上,让战友们踏着自己的身体而过。当昏迷的李云峰被战友们救醒时,部队已占领主峰。

六十军的无数将士英勇地奋战在883.7高地、973高地和902.8高地上,经过50分钟的浴血奋战,全歼了这三个高地的守军,首创了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阵地战以来一次进攻作战歼敌一个团的范例。

这一仗是六十军的翻身仗,不但得到众多观战名将的交口称赞,也成为名垂中外战史的一个精彩战例,被誉为“战争史上的一个奇迹”。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