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苏德两个军事大国在莫斯科签订秘密协定,称为
《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这个条约在签署之时就注定了它的结局,果然在不到两年之后,纳粹德国就用枪炮和装甲车的行进碾碎了这一纸条约。1941年6月,纳粹德国正式发起了
对苏联的侵略战争
。
苏德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最残酷的战场
,纳粹德国和苏联这两个有着当时最强大的军事力量的国家在东欧的土地上硬碰硬,而这个战场的胜负将会直接决定整个世界战争
局势的走向

只可惜,这场战争的开始并不是很理想。在此之前,纳粹德国的“
闪电战
”是当时全世界最引人注目的战术。由于有着飞机、坦克和自动化装甲部队的优势,纳粹德国凭借极强的机动能力和精准地调配军队,以
凌厉的攻势
在战场上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
而苏联这边,虽然在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后的两年间,他们和纳粹德国在瓜分波兰的同时也在加紧备战,以防这个饿狼似的盟友在未来的某天
反目成仇
,但他们没有想到战争到来得
如此之快
。更何况,在神话一般的闪电战面前,前线战场传来的坏消息和求援电报像西伯利亚的雪花一样纷至沓来。
除了受制于德国突如其来的战术压制,苏联在战争前期处于被动的原因还在于,斯大林在整个战争的指挥和部署上都有
明显的失误
首先是对德国野心的不察觉。由于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斯大林坚信希特勒不会在
短时间内就撕破协定
,更何况在西欧,盟军虽然节节败退,但由于英国的坚守,德军还没能占领不列颠群岛,斯大林认为德军不可能会在这时
兼顾两方
所以即便是战争开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德军的侦察飞机频繁地进入苏联的领空进行侦查,苏军也
从未引起过警觉
。甚至到战争全面爆发的
前一天
,他们都没有禁止德军的飞机闯入自己的本土。
就这样,苏联的一个
非常严重的部署失误
就暴露在了德军的军事地图上:他们将大量的战机密集地排列在飞机跑道上,这对于德国的轰炸机来讲就像是鱼塘里的鱼一样,能够
非常轻易
地进行轰炸。
不仅如此,苏联空军的技术条件落后,无线电缺乏且容易被监听,甚至被拉上战场的的火炮大多数都没有配备弹药。而且
斯大林的刚愎自用
导致了苏军的真实实力远远低于他们所宣传的水平。这所有的一切导致了在战争爆发初期,德军在战场上
高歌猛进
战争开始以后的四个月,德军将坦克的炮管指向了莫斯科。而在此之前的侵略过程中,苏军的防线
几乎全面崩溃
,近70万人被俘,只有
不到9万人
成功突破了德国的重围。
到了此刻,战况已经进入了
背水一战的时刻
。苏联红军的背后就是莫斯科,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苏联的中心。而在战场上,一路春风的德军势如破竹,战败而归的苏军士气低迷,大量飞机、坦克退出战斗,要么被德军的炮弹摧毁,要么因为后勤补给不足无法投入使用。情势已经到了
危急存亡的时候
进入十月后,离德军“
台风行动
”的计划,在冬天来临之前占领莫斯科只有一步之遥。为了不让国土被德军蹂躏,苏联开始全面组织防御战。朱可夫和科涅夫分别担任新西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的司令,在莫斯科周围
建立起了一道防线
军队的动作还不够,苏联手里还有一股独特的力量,这是只有在本土作战,只有在保卫国家的战争中才有的天赋力量:
民兵
早在苏联建国初始,就有一个见识卓越的战略家提出了一项策略,那就是全民备战。他清楚只有强大的军事力量才能保卫祖国,才能让国家不被世界各地的强敌侵犯,所以在他的努力下,苏联国内有着数目庞大的民兵部队,这些人虽然职业不同,但在平时也还会接受军事训练,
时刻保持战斗准备
。这位战略家就是
伏龙芝
有了这股力量的加入,苏联在十月后的防御战中终于开始有了起色。他们迅速地动员起数十万人,动手
修筑防御工事
。这些人虽然都是平民百姓而非战士,甚至有
超过七成的人是妇孺
,但他们都接受过军事训练,修筑工事的时候不比正经的士兵慢多少。
很快,苏联战场上的反坦克堑壕和火力点已经准备好,
超过700公里的防御战线
让德军的坦克部队难以向前推进。这对于未尝败绩的德军来说是不可思议的一件事。
终于,苏联军队在市民的援助下
挺过了十月
。在那之后,天气转冷,暴雨让土地变成泥沼,拖住了德军的坦克和装甲部队;骤然寒冷的气温也让缺乏战斗补给的德国士兵不得不
忍受冰冻的折磨
天时、地利、人和同时站在了苏军这边。12月,朱可夫率军开始反攻,次年1月,苏军夺回加里宁,重创德军的35个师。4月,德军撤退到远离莫斯科300多公里的位置,宣告了
苏联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这场战役的艰难获胜,
妇孺和民兵的功绩
无法忽视,在兵败如山倒的时候,是他们辛勤劳作,修筑起了坚固的防御工事,为军队提供了坚强的后盾,拖住了德军前进的步伐。不得不说,是
伏龙芝的战略
眼光让莫斯科免遭一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