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此人土匪出身,战场拿长矛练撑杆跳,一人硬刚五万大军

盛世出文臣,乱世出武将。当国家安定的时候,读书考学做官是大部分人的主要上升途径,因此这个时候文官就容易出头;而当天下大乱,烽烟四起的时候,笔杆子就没有枪杆子好使了,这个时候那些能打仗、会打仗的人就会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的柱石。比如明朝开国的时候,就封了六位公爵,即使开国第一功臣、文官首领李善长也是按照军功才受到封赏的。有意思的是,这六位公爵里有一个年轻人,他几乎没有什么功劳,却能在开国六公爵中排行第三,这是为什么呢?

此人土匪出身,战场拿长矛练撑杆跳,一人硬刚五万大军

明代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

这位年轻人叫常茂,他并不是因为自己有多少功劳而封爵,纯粹是因为自己的父亲功劳太大又英年早逝,才享受公爵待遇的。他的父亲,就是明初第一猛将、死后被追封为开平王的常遇春。

此人土匪出身,战场拿长矛练撑杆跳,一人硬刚五万大军

常遇春

常遇春字伯仁(和东晋名臣、被王导“我不杀伯仁,而伯仁因我而死”的周顗同字),也是淮西人,和朱元璋是老乡。常遇春身体素质极好,力气很大,胳膊很长,弓马娴熟。元末天下大乱,常遇春也脑子一热去当了土匪,但是很快他就觉得当土匪没前途,便去和县投奔了朱元璋。相传常遇春在没有抵达朱元璋大营的时候,先在和县城郊睡了一觉,梦里听见有仙人对他说:“快醒醒,你的主上来了!”惊醒的常遇春纳头便拜,正巧此时朱元璋赶来,便把他当成是到军中讨口饭吃的流浪汉收留了下来。

不久,朱元璋发动了夺取采石矶(即马鞍山)的战役。常遇春请求做先锋,还把他当混饭吃的朱元璋笑了:“你是因为饿肚子来我军中讨口饭吃的,就不要去做这么危险的事情啦。”常遇春坚持,朱元璋还是不同意:“等到过了长江你再侍奉我也不迟嘛。”战斗开始以后,元军在河滩上布下重兵,船只在距离河岸十米多远的地方就没有办法再往前开了。焦头烂额的朱元璋看见常遇春还在跃跃欲试,就让他开始他的表演。

只见常遇春取出一只长矛,奋力向岸上一投。岸上元军立刻接住,常遇春顺势一跃,抓住矛尾借力上岸。上岸后的常遇春大喊“跳荡(就是爽的意思)”,其他将士也一拥而上,顺利攻占采石矶。这一战后,朱元璋也彻底意识到常遇春的能力,迅速把他提为主力军将领。

常遇春没有辜负朱元璋的信任,在保卫朱元璋大后方和县、二夺采石矶、围攻集庆(南京)的战斗中,常遇春都是主力前锋、首功之臣。他和他一生的亲密搭档徐达一起,为朱元璋扫平皖南、苏南以及浙东,只是在作为主帅攻打杭州的时候兵败,随后又继续作为徐达的副手,在留守江州、夺取安庆的过程中都有大功,是朱元璋在初创时期最主要的三位武将之一(其他两位是徐达和邵荣)。

此人土匪出身,战场拿长矛练撑杆跳,一人硬刚五万大军

徐达

为朱元璋打下了江东一带作为根据地以后,常遇春又在击败陈友谅的战争中立下了重要功劳:鄱阳湖水战中,陈友谅手下大将乘坐快船想要偷袭搁浅的朱元璋的旗舰,常遇春一箭射中了他才帮助朱元璋脱险。击败陈友谅的主力部队以后,其败军依然实力强大,正欲沿江而上逃走。此时其他将领都认为穷寇莫追,只有常遇春坚持出击,与其激战数日,打死了陈友谅,极大缩短了朱陈之间的争霸战争的时间。

常遇春的勇猛是朱元璋非常欣赏的,但是与此同时他身上的杀气也是朱元璋头痛的。一旦城池久攻不下,城破以后常遇春就要屠城,这对于胸怀天下的朱元璋而言实在是大忌。在赣州围城战中,朱元璋特意给常遇春下命令:“拿下城池以后不要杀太多人,有了地盘没有百姓那有什么用呢?”在常遇春听了领导的话没有杀人以后,朱元璋还特别高兴,狠狠夸了他一顿。可见常遇春之前屠了多少城,杀了多少人?

南方全部平定以后,常遇春再一次作为徐达的副手,北上伐元,去抄蒙古人的老家。临出征以前,生怕常遇春老毛病又犯了的朱元璋再次告诫常遇春:“披坚执锐、攻城略地,谁也不如你。朕不担心你不能打仗,担心你轻易言战。像一个大头兵一样随随便便就开打,这可不是朕对你的期望。”常遇春虚心接受皇帝的批评教育,但是就是没改。在河南战场,常遇春面对洛河北岸五万元军,身为大军副统帅的常遇春一个人就敢去打:他一箭射死元军前锋,一个人与二十多蒙古骑兵缠斗还不落下风。领导一带头,麾下的将士哪有不用命的道理?明军立刻一起掩杀过去,数万元军被追的逃了五十多里,河南战场很快就取得了全面胜利。

常遇春和徐达一起攻下元大都以后,继续向西进攻太原。骑兵出身的常遇春没有等到步兵大部队赶到,在徐达批准以后带着骑兵部队夜袭元军大本营,直接把元军守将打的鞋都没穿好带着十八名亲兵狼狈逃走。

一路得胜的常遇春从太原向西打到了凤翔,又从凤翔回师北平,而后再向东打到锦州,整个北国都留下了他英勇的身影。在元顺帝逃到开平以后,常遇春也尾随而至,将顺帝吓得向北逃窜了数百里,擒获蒙古亲王公主、车马财宝无数,常遇春也达到了他人生的顶峰。

但是常遇春的人生也就到此为止了。他在班师回朝的时候突然暴亡,年仅四十岁。消息传到南京,朱元璋为之痛苦,并在灵柩抵达南京城内后亲自出迎。常遇春的葬礼按照北宋名相赵普的规格施行,其本人也被追封为开平郡王,以纪念他生命中最伟大的开平大捷。常遇春的长子常茂也因为父亲的功勋位列开国六公爵之列,仅次于第一文臣李善长和第一武将徐达。

常茂

会有人问,开头说常遇春是第一猛将,为什么刚刚又说徐达是第一武将?因为猛将不一定是最优秀的武将。常遇春确实勇猛异常,打仗时也经常身先士卒,对手下士兵也非常好。但是他土匪出身的习气一直不曾有过改变,其打仗虽然是一把好手,但是他的政治头脑相对于军事才干而言就很有点小学生了。作为大军统帅,喜欢屠城并不是好事,尤其是在争夺天下的关键时期,这么做很容易尽失民心(能让杀人不眨眼的朱元璋都觉得过分,可见常遇春杀人有多残忍)。而在领导一再提点自己以后,还老是喜欢冒泡,犯急功冒进的毛病,虽然打了胜仗也容易受处分。身为指挥官,一再带头冲锋虽然能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但是也极大提高了自己受伤的可能性。实际上,虽然史书未明确常遇春死因,但考虑到大战后不久就暴亡,且其个人又没有什么生活作风上面的不良嗜好,很有可能就是负伤以后伤口急性感染所导致的死亡。

常遇春如此好战尚武,自然也就疏于对儿子的管教。常茂就很骄纵而且幼稚,他被授予公爵,又娶了另一位公爵冯胜的女儿,尾巴就有点翘了。在和岳父一起北伐的过程中,常茂没有什么著名的战功,反而把本来已经打算归降的蒙古太师赶跑。朱元璋念及常遇春的功劳,只是把常茂改封在广西龙州。常茂不久以后病死,连儿子都没有,由他的弟弟继承爵位。这位弟弟倒是极其有种,在靖难之役中和老兄弟、徐达的儿子徐辉祖一起并肩作战,并最后战死。

此人土匪出身,战场拿长矛练撑杆跳,一人硬刚五万大军

徐辉祖

尽管“报应”什么的都是虚言,但是徐达平时多修善行,对自己的孩子教育甚严,徐家最后也算是富贵绵长。常遇春杀人放火太多,最后自己暴死,儿子也不得善终,这不能说不是他造业太多的恶果。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