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前线缴获一匹白色战马,司令员勃然变色:派一个师去找马主人

1947年4月,解放军晋绥部队在晋中地区势如破竹,连战连捷,这让晋绥军区司令员贺龙心情大好。

可是这天下午从第一纵队前线打来一通电话,却让贺龙勃然变色。

这个电话是晋绥野战军第一纵队政委廖汉生打来的,他向贺司令员报告:在刚刚结束的一场小规模遭遇战中,我军延续了连胜势头,又打垮了一股敌人。

贺司令员边听边笑:“不管规模多大,打了胜仗就好,积小胜为大胜嘛!”

但当接下来廖汉生提到从敌人手中缴获一批漂亮的白色战马时,贺司令员顿时脸色大变,急忙问道:“那匹白马的右眼旁边是不是有半个巴掌大的棕色胎记?”

前线缴获一匹白色战马,司令员勃然变色:派一个师去找马主人

“没错,我亲眼看到了,这个特征很明显!”廖汉生的语气非常肯定。

“糟了!那是贺炳炎的马!”贺司令员脱口而出,他语气中透露出来的焦虑,让廖汉生这个老部下感到很少见。

不等廖汉生说话,贺司令员就急切地说道:“贺炳炎的马怎么会落到敌人手里?他自己人哪儿去了?当俘虏是不可能的,难道……”

“我已经派人去找了。”廖汉生明白司令员要说什么。

“派了多少人?够不够?”贺司令员不等廖汉生回答,又用很严肃的语气下了命令:“廖汉生,我命令你,一定要把贺炳炎找回来!人不够就出动一个师!”

前线缴获一匹白色战马,司令员勃然变色:派一个师去找马主人

“是!”廖汉生答道。

“我只有一句话,活要见人,死要见尸!”贺司令员说完这句话,啪地一声挂上了电话。

贺炳炎不见了,贺龙为啥这么着急呢?

原因很简单:三军易得,一将难求。贺炳炎是贺司令员手下当之无愧的头号战将,而且两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出生入死,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用“知心换命”来说也毫不为过。

两人都姓贺,却并非亲戚。贺司令员是湖南桑植人,贺炳炎是湖北松滋人,而且后者比前者小了17岁。二人虽非父子,却胜似父子。

其实,贺炳炎本来不姓贺,而是叫做向明言。

前线缴获一匹白色战马,司令员勃然变色:派一个师去找马主人

1929年春,一支红军队伍路过湖北松滋,年仅16岁的打铁少年向明言意外发现失散多年的父亲当了红军,当即要求像父亲一样,做一个红军战士。

父亲不想让未成年的儿子到战场上出生入死,扬着扁担要撵他回去。

可是向明言无论如何不肯从,还哭喊着说:“我是跟贺(龙)走,不是跟你走!”

向明言如愿参加红军后,为了表明要改写自己命运的志向,特意把名字改成“贺炳炎”。

他虽然年纪小、个头也不高,但是很有胆气、作战非常勇猛,冲锋陷阵总是冲在最前头。他从贺军长的警卫员干起,经过长期的锻炼,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指挥员。

前线缴获一匹白色战马,司令员勃然变色:派一个师去找马主人

长征中,贺炳炎已是率领数千之众的红五师师长,是贺军长最倚重的一员战将。

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贺军长指到哪里,勇冠三军的贺炳炎就打到哪里,决不打一丝折扣,立下了无数战功。

在贵州的一次战斗中,贺炳炎的右臂不幸中弹,被齐肩打断,他仗着血气之勇,竟不肯截肢。

后来还是贺军长亲自拍马赶到下了命令,贺炳炎这才二话不说,同意听医生的话。随后,他就在不打麻药的情况下,一声不吭做完了截肢手术,这段传奇堪称三国演义中著名的“关云长刮骨疗毒”。

虽然成了一名独臂将军,但贺炳炎打起仗来决不含糊,仍然是一员猛将。

前线缴获一匹白色战马,司令员勃然变色:派一个师去找马主人

这次贺炳炎接到上级指示,要求他离开原来所在的晋绥野战军第三纵队,前往第一纵队担任副司令员。

他是个急性子,一心想着尽快到任,又仗着自己有一身好武艺,坚决不肯让三纵派部队护送,而是单枪匹马前往一纵指挥部。

没想到就在他赴任途中,竟与一股敌人遭遇,陷入敌人的重围之中。

在激烈的战斗中,贺炳炎所骑的那匹白色战马受到惊吓,将他摔下马背,还受了伤。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贺炳炎仍毫不惧色,机智灵活地与敌人周旋。

幸运的是,由于天黑了下来,贺炳炎藏身于一处山崖边,借助茫茫夜色和复杂的地形逃过了一劫。

前线缴获一匹白色战马,司令员勃然变色:派一个师去找马主人

敌人没抓到贺炳炎,却堵住了他的战马。正当他们准备牵着马回去报功时,却与一纵一支部队狭路相逢,被打得溃不成军。贺炳炎的战马就这样成了一纵将士的战利品。

廖汉生接到贺司令员“哪怕出动一个师也要找到贺炳炎”的命令后,立即派部队沿着敌人的来路仔细搜索,果然救回了已经打光了子弹又添了一身伤的贺炳炎。

得知贺炳炎不难不死,贺司令员仰天大笑:“我就说嘛,革命不成功,贺炳炎这小子不能死,也死不了!”

在数十年戎马生涯中,贺炳炎留下了满身伤痕和疾病,还经历了五上五下的奇遇,却立下了赫赫战功,成为我军历史上一员耀眼的将星。

1955年,贺炳炎成为开国上将。但仅仅5年之后,他就因为疾重缠身,在成都军区司令员的任上与世长 辞,享年47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