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前線繳獲一匹白色戰馬,司令員勃然變色:派一個師去找馬主人

1947年4月,解放軍晉綏部隊在晉中地區勢如破竹,連戰連捷,這讓晉綏軍區司令員賀龍心情大好。

可是這天下午從第一縱隊前線打來一通電話,卻讓賀龍勃然變色。

這個電話是晉綏野戰軍第一縱隊政委廖漢生打來的,他向賀司令員報告:在剛剛結束的一場小規模遭遇戰中,我軍延續了連勝勢頭,又打垮了一股敵人。

賀司令員邊聽邊笑:“不管規模多大,打了勝仗就好,積小勝為大勝嘛!”

但當接下來廖漢生提到從敵人手中繳獲一批漂亮的白色戰馬時,賀司令員頓時臉色大變,急忙問道:“那匹白馬的右眼旁邊是不是有半個巴掌大的棕色胎記?”

前線繳獲一匹白色戰馬,司令員勃然變色:派一個師去找馬主人

“沒錯,我親眼看到了,這個特征很明顯!”廖漢生的語氣非常肯定。

“糟了!那是賀炳炎的馬!”賀司令員脫口而出,他語氣中透露出來的焦慮,讓廖漢生這個老部下感到很少見。

不等廖漢生說話,賀司令員就急切地說道:“賀炳炎的馬怎麼會落到敵人手裡?他自己人哪兒去了?當俘虜是不可能的,難道……”

“我已經派人去找了。”廖漢生明白司令員要說什麼。

“派了多少人?夠不夠?”賀司令員不等廖漢生回答,又用很嚴肅的語氣下了指令:“廖漢生,我指令你,一定要把賀炳炎找回來!人不夠就出動一個師!”

前線繳獲一匹白色戰馬,司令員勃然變色:派一個師去找馬主人

“是!”廖漢生答道。

“我隻有一句話,活要見人,死要見屍!”賀司令員說完這句話,啪地一聲挂上了電話。

賀炳炎不見了,賀龍為啥這麼着急呢?

原因很簡單:三軍易得,一将難求。賀炳炎是賀司令員手下當之無愧的頭号戰将,而且兩人在長期的革命鬥争中出生入死,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用“知心換命”來說也毫不為過。

兩人都姓賀,卻并非親戚。賀司令員是湖南桑植人,賀炳炎是湖北松滋人,而且後者比前者小了17歲。二人雖非父子,卻勝似父子。

其實,賀炳炎本來不姓賀,而是叫做向明言。

前線繳獲一匹白色戰馬,司令員勃然變色:派一個師去找馬主人

1929年春,一支紅軍隊伍路過湖北松滋,年僅16歲的打鐵少年向明言意外發現失散多年的父親當了紅軍,當即要求像父親一樣,做一個紅軍戰士。

父親不想讓未成年的兒子到戰場上出生入死,揚着扁擔要攆他回去。

可是向明言無論如何不肯從,還哭喊着說:“我是跟賀(龍)走,不是跟你走!”

向明言如願參加紅軍後,為了表明要改寫自己命運的志向,特意把名字改成“賀炳炎”。

他雖然年紀小、個頭也不高,但是很有膽氣、作戰非常勇猛,沖鋒陷陣總是沖在最前頭。他從賀軍長的警衛員幹起,經過長期的鍛煉,逐漸成為一名優秀的紅軍指揮員。

前線繳獲一匹白色戰馬,司令員勃然變色:派一個師去找馬主人

長征中,賀炳炎已是率領數千之衆的紅五師師長,是賀軍長最倚重的一員戰将。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賀軍長指到哪裡,勇冠三軍的賀炳炎就打到哪裡,決不打一絲折扣,立下了無數戰功。

在貴州的一次戰鬥中,賀炳炎的右臂不幸中彈,被齊肩打斷,他仗着血氣之勇,竟不肯截肢。

後來還是賀軍長親自拍馬趕到下了指令,賀炳炎這才二話不說,同意聽醫生的話。随後,他就在不打麻藥的情況下,一聲不吭做完了截肢手術,這段傳奇堪稱三國演義中著名的“關雲長刮骨療毒”。

雖然成了一名獨臂将軍,但賀炳炎打起仗來決不含糊,仍然是一員猛将。

前線繳獲一匹白色戰馬,司令員勃然變色:派一個師去找馬主人

這次賀炳炎接到上級訓示,要求他離開原來所在的晉綏野戰軍第三縱隊,前往第一縱隊擔任副司令員。

他是個急性子,一心想着盡快到任,又仗着自己有一身好武藝,堅決不肯讓三縱派部隊護送,而是單槍匹馬前往一縱指揮部。

沒想到就在他赴任途中,竟與一股敵人遭遇,陷入敵人的重圍之中。

在激烈的戰鬥中,賀炳炎所騎的那匹白色戰馬受到驚吓,将他摔下馬背,還受了傷。

在如此艱難的情況下,賀炳炎仍毫不懼色,機智靈活地與敵人周旋。

幸運的是,由于天黑了下來,賀炳炎藏身于一處山崖邊,借助茫茫夜色和複雜的地形逃過了一劫。

前線繳獲一匹白色戰馬,司令員勃然變色:派一個師去找馬主人

敵人沒抓到賀炳炎,卻堵住了他的戰馬。正當他們準備牽着馬回去報功時,卻與一縱一支部隊狹路相逢,被打得潰不成軍。賀炳炎的戰馬就這樣成了一縱将士的戰利品。

廖漢生接到賀司令員“哪怕出動一個師也要找到賀炳炎”的指令後,立即派部隊沿着敵人的來路仔細搜尋,果然救回了已經打光了子彈又添了一身傷的賀炳炎。

得知賀炳炎不難不死,賀司令員仰天大笑:“我就說嘛,革命不成功,賀炳炎這小子不能死,也死不了!”

在數十年戎馬生涯中,賀炳炎留下了滿身傷痕和疾病,還經曆了五上五下的奇遇,卻立下了赫赫戰功,成為我軍曆史上一員耀眼的将星。

1955年,賀炳炎成為開國上将。但僅僅5年之後,他就因為疾重纏身,在成都軍區司令員的任上與世長 辭,享年47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