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二十岁的红军师长,率三千人阻击一万人,成为名垂军史的战例

1934年11月底, 红三军团第五师师长李天佑(1955年上将)接到军团指挥员的命令,必须在广西灌阳新圩一带,不惜一切代价堵击桂军主力三到四天,掩护红军主力西进。

同出生在广西临桂县的李天佑和白崇禧,将要在新圩一带决一雌雄。

年仅二十岁的李天佑,可谓是“初生的牛犊不怕虎”,他别无选择,只有豁出去了!

当时,红五师正面之敌是桂系第十五军四十四师和第七军二十四师,另加桂七军独立团,总共为7个团一万余人的强敌。

而李天佑手下的十三团正在苏江迎击桂系十五军四十五师,能打的十四团、十五团加上军委直属炮兵营,总共只有三千多人,而他们要面对的是桂军的一万人马。

二十岁的红军师长,率三千人阻击一万人,成为名垂军史的战例

三倍的强敌,还加上飞机、大炮的支援。桂军的这支主力只要突破李天佑的左翼阵地,红军主力就会被拦腰斩断,红军各部将会在湘江东岸地区被完全割歼。

这绝非危言耸听!李天佑深知红五师阻击桂敌成败的举足轻重。

李天佑非常清楚,红五师在第五次反“围剿”的高虎垴战斗中遭受重大伤亡的损失后,虽在大转移之前得到过补充,但经过近一个多月来的长途行军作战,不仅部队疲劳,而且严重减员。

更重要的是,昨晚长途夜行军从水车赶到新圩又南进十多里,下半夜还赶修工事,两个团的指战员一夜没合眼。

二十岁的红军师长,率三千人阻击一万人,成为名垂军史的战例

李天佑担心的则是这地形,虽然表面看来是左右两侧据险面守,但实际上是背靠新圩,没有多少回旋余地,加之临时开挖的工事也难以抵挡敌人炮火的轰击和飞机的轰炸。

在这样绵延的山地与峡谷、公路之间作战,能顶上两三天就算不错,要按命令坚持四天可就难上加难了。

“我们定要随时掌握情况,知己知彼,灵活指挥。如稍有疏忽,不仅我师要陷入绝境,还会危害全军!”李天佑语重心长地对政委钟赤兵和参谋长胡震说。

“任务确实十分艰巨。”钟赤兵说,“但是,为了红军主力的安全,相信我们的战士会创造出奇迹的!”

28日拂晓,红五师第十四团的一个尖刀连在排埠江村一带,与桂军的先头小部队狭路相逢。

二十岁的红军师长,率三千人阻击一万人,成为名垂军史的战例

尖刀连长一声令下,战士们马上分散卧倒在路旁的草丛中。顿时,机枪、步枪一齐向敌人猛烈扫射。

桂军先头部队还没反应过来,便有十多人倒在了红军的枪弹之下。未被击中的桂军士兵见势不妙,立即卧倒在公路两侧的田基下。

这时,后面的桂军听到枪声,便向旁边的狮子山上攀登上去,欲居高临下以火力压制红军。

红军尖刀连一分为三,一部坚守排埠江村头,一部进攻已被桂军占领的狮子山,另一部去抢占村旁的钟山。

这支不到百人的红军部队,却显得异常勇敢而富有战斗力。

山头上,村子里,枪声不断,爆炸声不断。红军战士以一当十,他们凭借山头有利地势分守阵地,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疯狂进攻。

二十岁的红军师长,率三千人阻击一万人,成为名垂军史的战例

机枪管已打得通红,步枪管也打得烫手。一个接一个红军战士倒下去了,从他们那年轻的躯体流出来的血,比枪管更红,比枪管更烫!

战士们的身旁是一大堆弹壳,倒在阵地前面的敌人几乎跟弹壳的数量一样多!

敌机上一轮轰炸的硝烟还未散去,李天佑便徒步走到指挥所后面的山坡上去观察情况。

敌人的大规模进攻开始了。望远镜里的一切都看得清清楚楚:红军前沿阵地正遭受敌人多种火力的打击。桂军的排炮一阵轰响,一发接一发炮弹竟准确地落在了红军刚刚修好的临时战壕里,匍匐在地的红军战士很快便被烟尘遮住。

李天佑的望远镜有些模糊了。他看不见我们的战士,只看到成群结队的敌人猫着腰向山头上快跑。敌人冲到了半山腰,仍不见山顶战壕中红军的动静。

二十岁的红军师长,率三千人阻击一万人,成为名垂军史的战例

难道他们都被炮火炸死炸伤了?如果照这样打一阵丢一个山头。又怎么能够坚持三到四天呢?!

李天佑正担心时,沉寂了许久的红军阵地突然猛腾起一股股烟尘。山包的顶端冒出了一个个猛虎般的战士!

那些得意忘形的敌人还没有反应过来,便已被一串串爆响的手榴弹炸得血肉飞溅。手榴弹响过一阵后则是桂军一批伤兵的鬼哭狼嚎。

正当桂军一片混乱之际,红军战士的机枪叫嚷起来,一支支步枪开始准确的点射。

敌人狼狈溃退了。跃出战壕的红军战士追在后面,不停地射击,

桂军撤下山脚惊魂未定,又遭到了红军“红星”(军委直属)炮兵营一阵准确的炮击。

二十岁的红军师长,率三千人阻击一万人,成为名垂军史的战例

桂军的一次大规模进攻完全溃败了。

桂系高级将领夏威派到前线的指挥官王赞斌和覃连芳都不敢相信,一个多月来屡受重创、疲于奔命的红军竟还会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他们确信是碰到了红三军团的主力。

这一点算他们猜中了,而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这个狭长谷地山丘绵延的阵地上阻击桂军七个团的红军部队,竟只有红五师的两个团和一个炮兵营!

敌我双方毕竟众寡悬殊,后来的战斗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残酷。

战至11月30日下午4时,红五师完成了阻击任务,撤出了战斗,但全师3000余人,连同伤员只剩下1000多人,折损了三分之二。自参谋长以下团、营、连干部几乎全部非伤即亡。名将李天佑在二十岁时指挥的新圩阻击战,红军的生死存亡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成为名垂军史的战例。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