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红军时就是军级干部,十几年后职务不升反降,大授衔时难倒罗荣桓

开国将帅当中,绝大多数人的职务都是随着战争的进行逐渐往上升的,一些人还被越级提拔过。比如开国少将钟伟,在1948年4月的时候,直接由师长升任纵队司令;开国中将彭明治则更厉害,在1949年年初的时候,由旅长直升兵团副司令,连升了好几级。

红军时就是军级干部,十几年后职务不升反降,大授衔时难倒罗荣桓

钟伟少将

但凡事总有例外,有两个人早在红军时期就已经是军级干部了,但之后职务不升反降,到解放战争末期的时候变成了师级干部。大授衔的时候,他们的情况让负责军衔评定工作的罗荣桓犯了难。那么,这两个人都是谁呢?

第一个人是黄鹄显。黄鹄显是福建上杭人,17岁加入红军队伍,跟随中央红军参加了历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懋功会师后,黄鹄显进入红四方面军工作,担任第30军参谋长。当时该军的军长是程世才,政委是李先念。

红军时期就是军级干部,如果照此发展下去,黄鹄显的成就可能会非常高。要知道,57位开国上将当中,不少人红军时期的职务是不及黄鹄显的。但之后黄鹄显却高开低走,职务不升反降,解放战争末期的时候已经成了师级干部。

红军时就是军级干部,十几年后职务不升反降,大授衔时难倒罗荣桓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主要原因是黄鹄显受到了西路军失利的影响。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不久,他跟随红四主力渡过黄河与马家军作战,由于多种原因,最终失利,黄鹄显不幸被俘。

当时不幸落入敌手的红军将领还有秦基伟、陶勇和方强等人。他们都和敌人进行了坚决的斗争,黄鹄显的表现不够坚定,因此回到延安后就进入了抗大学习,之后一直留在后方工作,没有领兵上过前线。直到解放战争末期,他才重新带兵,担任四野45军134师师长,独当一面。

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黄鹄显的情况让罗荣桓犯了难,他红军时期就是军参谋长,新中国成立后却成了师级干部,再加上西路军失利后他复杂的经历,该授何军衔确实是个难题。最终黄鹄显没能出席55年的授衔仪式,而是在一年后补授了少将军衔。

红军时就是军级干部,十几年后职务不升反降,大授衔时难倒罗荣桓

第二个人是李赤然。李赤然是陕西安定人,15岁参加革命,19岁加入红军队伍,之后跟随部队南征北战,为创建陕北苏区做出了重要贡献,累积战功升任红81师政委。

1936年11月,红27军成立,李赤然出任军政委,虽然全军总兵力仅有数千人,但却是陕北红军的精华。不久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李赤然出任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第五团政委。

虽然留守后方保卫边区安全意义重大,但却失去了上前线建功立业的机会,导致他军功不显,对日后的晋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解放战争期间,李赤然先是在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中任职,主要负责后方安全,直到1947年9月才调到一野,两年后出任一野第4军第12师政委。

红军时就是军级干部,十几年后职务不升反降,大授衔时难倒罗荣桓

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李赤然的情况也令罗荣桓犯了难,他是土生土长的陕北红军将领,担任过红27军首任政委,资历很老,起点也很高。如果再考虑到陕北红军特殊地位的话,李赤然起码也应授予中将军衔。

但他在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的职务都不高,解放战争末期才是师级干部,授少将都勉强。最终经过综合考虑后,李赤然被授予少将军衔,并获得了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