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老蒋输掉解放战争,这四个人责任最大,三人才不配位一人故意拆台

解放战争爆发前,国军总兵力为430万,海陆空齐全,解放军总兵力为127万,没有空军和海军,武器装备也不如对手。正因为如此,国军上下无不信心满满,老蒋更是豪言只需一年就可以结束战争。然而解放战争的进程却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仅仅三年多时间,他就一败涂地。老蒋之所以输掉解放战争,原因有很多,但就国军内部而言,这四个大佬难辞其咎,他们分别是胡宗南、陈诚、刘峙和白崇禧。

老蒋输掉解放战争,这四个人责任最大,三人才不配位一人故意拆台

先说胡宗南。胡宗南出身贫寒,8岁才开始读私塾,中学毕业后在老家当了多年的小学老师,后来在朋友的资助下来到广州,报考黄埔军校。但因为身高不足1米6,体检的时候就被刷了下来。多亏廖仲恺帮忙,这才得以考入黄埔一期。之后胡宗南青云直上,晋升速度无人能及,创造了黄埔系多个第一。

胡宗南之所以晋升如此之快,除了和老蒋是同乡之外,还在于他对老蒋极为死忠。我们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1927年,老蒋在桂系的逼迫下第一次下野,不少将领纷纷离他而去。就在老蒋感叹世态炎凉的时候,胡宗南却始终不离不弃,还为老蒋的复出多方奔走联络。这种雪中送炭之举,彻底赢得了老蒋的信任,开始把他作为嫡系心腹来培养,从此青云直上。

老蒋输掉解放战争,这四个人责任最大,三人才不配位一人故意拆台

解放战争爆发后,胡宗南统率三十多万大军在大西北和彭德怀作战。当时彭德怀手中的兵力仅有3万多人,还不及胡宗南的十分之一,武器装备更是没法比。但胡宗南军事才能太差,根本就不是彭德怀的对手,最终在大西北惨败。之后又在四川和西康先后战败。逃到台湾后被46位“监察委员”联名弹劾,认为国军之所以战败,胡宗南“应负重大之罪责”。多亏老蒋力保,胡宗南才躲过一劫,但不再被重用,1962年胡宗南病逝,终年66岁。

再说陈诚。陈诚也是老蒋的老乡,毕业于保定军校第8期。当年报考保定军校时,陈诚的笔试成绩很差,根本就达不到录取条件。靠着担任国会议员的同乡杜志远的帮助才以备取生的名义进入军校学习。保定军校毕业后,陈诚追随邓演达,担任上尉连长。黄埔军校成立后,在邓演达的推荐下,陈诚出任炮兵科教官,开始和老蒋接触,并逐渐成为其心腹。

老蒋输掉解放战争,这四个人责任最大,三人才不配位一人故意拆台

在蒋桂战争和中原大战中,陈诚表现突出,升任18军军长,奠定了其土木系老大的地位。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诚多次担任重要职务,在国民党内部成为仅次于老蒋的第二号人物,人称“小委员长”。解放战争爆发后,陈诚以参谋总长的身份先后在郑州、徐州、济南和张家口等地督战。但由于其军事才能有限,这些地区的战事均以失利告终。

陈诚为了挽回颜面,使用手段将杜聿明挤走,自己前往东北主持战局,结果这次败得更惨,短短50天内就被解放军消灭了69000多人。陈诚不仅不检讨自己的指挥失误,反而把责任都推到了下级身上,结果犯了众怒,最终灰溜溜地离开了东北,留下了一个烂摊子交给卫立煌来收拾。由于在战场上的表现实在太差,不少“国大代表”都把东北失守的责任归到了陈诚身上,呼吁“杀陈诚以谢国人”。老蒋输掉解放战争,陈诚的责任着实不小。

老蒋输掉解放战争,这四个人责任最大,三人才不配位一人故意拆台

说过陈诚,我们再看刘峙。虽然刘峙在解放战争中的表现十分糟糕,但他在早期的时候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猛人。北伐战争期间,刘峙在南昌和龙潭两次大败孙传芳,声名鹊起;蒋桂战争期间,他率部一举击败桂系大将胡宗铎,兵不血刃占领武汉,为老蒋赢得蒋桂战争立下了头功;蒋唐战争期间,他在确山以寡敌众,一举击溃唐生智主力,再次立下奇功;中原大战中,他在津浦线上击败傅作义,重新占领济南,一举扭转了战局。

老蒋输掉解放战争,这四个人责任最大,三人才不配位一人故意拆台

毫不夸张地说,在军阀混战时期,刘峙堪称老蒋手下的头牌悍将。正因为如此,老蒋在解放战争爆发后,对刘峙委以重任,让他先后担任了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和徐州剿总总司令。但此时的刘峙,早已不复当年之勇。淮海战役中,他因为一己私利害死了黄伯韬,之后又多次在指挥上失误,最终将数十万国军精锐葬送得干干净净,老蒋也因此彻底失去了继续和我军缠斗的资本。老蒋输掉解放战争,刘峙的责任一点也不比胡宗南小。

最后我们来说白崇禧。白崇禧是桂系的首脑人物之一,曾经和李宗仁一起多次反蒋。老蒋一生三次下野,幕后都有桂系的影子。但由于桂系实力强大,老蒋一直拿白崇禧没有办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南京受到直接威胁,老蒋坐卧不安,命令白崇禧亲率大军前往围剿。白崇禧不愧为小诸葛,他多种手段并用,很快收到了效果。中野在大别山仅坚持了半年就被迫转出,兵力损失将近一半,重武器几乎全部丢失。

老蒋输掉解放战争,这四个人责任最大,三人才不配位一人故意拆台

正是看中了白崇禧出色的军事才能,所以老蒋才打算让他出任淮海战役国军总指挥,但白崇禧先答应后拒绝,把老蒋给涮了一把。淮海战役后期,老蒋为了挽救败局,调宋希濂兵团参战。但白崇禧为了拆老蒋的台,以宋希濂兵团隶属华中剿总序列为由将该兵团扣住不放,差点把老蒋气晕。这还不算完,不久后白崇禧又联合几位桂系大将,联名上书逼迫老蒋下野。老蒋被逼无奈,只得第三次下野。白崇禧多次拆老蒋的台,最后竟然不听李宗仁规劝,跑去了台湾,结果不明不白地死去,终年73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