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點

老蔣輸掉解放戰争,這四個人責任最大,三人才不配位一人故意拆台

解放戰争爆發前,國軍總兵力為430萬,海陸空齊全,解放軍總兵力為127萬,沒有空軍和海軍,武器裝備也不如對手。正因為如此,國軍上下無不信心滿滿,老蔣更是豪言隻需一年就可以結束戰争。然而解放戰争的程序卻大大出乎了他的意料,僅僅三年多時間,他就一敗塗地。老蔣之是以輸掉解放戰争,原因有很多,但就國軍内部而言,這四個大佬難辭其咎,他們分别是胡宗南、陳誠、劉峙和白崇禧。

老蔣輸掉解放戰争,這四個人責任最大,三人才不配位一人故意拆台

先說胡宗南。胡宗南出身貧寒,8歲才開始讀私塾,中學畢業後在老家當了多年的國小老師,後來在朋友的資助下來到廣州,報考黃埔軍校。但因為身高不足1米6,體檢的時候就被刷了下來。多虧廖仲恺幫忙,這才得以考入黃埔一期。之後胡宗南青雲直上,晉升速度無人能及,創造了黃埔系多個第一。

胡宗南之是以晉升如此之快,除了和老蔣是同鄉之外,還在于他對老蔣極為死忠。我們舉一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1927年,老蔣在桂系的逼迫下第一次下野,不少将領紛紛離他而去。就在老蔣感歎世态炎涼的時候,胡宗南卻始終不離不棄,還為老蔣的複出多方奔走聯絡。這種雪中送炭之舉,徹底赢得了老蔣的信任,開始把他作為嫡系心腹來培養,從此青雲直上。

老蔣輸掉解放戰争,這四個人責任最大,三人才不配位一人故意拆台

解放戰争爆發後,胡宗南統率三十多萬大軍在大西北和彭德懷作戰。當時彭德懷手中的兵力僅有3萬多人,還不及胡宗南的十分之一,武器裝備更是沒法比。但胡宗南軍事才能太差,根本就不是彭德懷的對手,最終在大西北慘敗。之後又在四川和西康先後戰敗。逃到台灣後被46位“監察委員”聯名彈劾,認為國軍之是以戰敗,胡宗南“應負重大之罪責”。多虧老蔣力保,胡宗南才躲過一劫,但不再被重用,1962年胡宗南病逝,終年66歲。

再說陳誠。陳誠也是老蔣的老鄉,畢業于保定軍校第8期。當年報考保定軍校時,陳誠的筆試成績很差,根本就達不到錄取條件。靠着擔任國會議員的同鄉杜志遠的幫助才以備取生的名義進入軍校學習。保定軍校畢業後,陳誠追随鄧演達,擔任上尉連長。黃埔軍校成立後,在鄧演達的推薦下,陳誠出任炮兵科教官,開始和老蔣接觸,并逐漸成為其心腹。

老蔣輸掉解放戰争,這四個人責任最大,三人才不配位一人故意拆台

在蔣桂戰争和中原大戰中,陳誠表現突出,升任18軍軍長,奠定了其土木系老大的地位。抗日戰争全面爆發後,陳誠多次擔任重要職務,在國民黨内部成為僅次于老蔣的第二号人物,人稱“小委員長”。解放戰争爆發後,陳誠以參謀總長的身份先後在鄭州、徐州、濟南和張家口等地督戰。但由于其軍事才能有限,這些地區的戰事均以失利告終。

陳誠為了挽回顔面,使用手段将杜聿明擠走,自己前往東北主持戰局,結果這次敗得更慘,短短50天内就被解放軍消滅了69000多人。陳誠不僅不檢讨自己的指揮失誤,反而把責任都推到了下級身上,結果犯了衆怒,最終灰溜溜地離開了東北,留下了一個爛攤子交給衛立煌來收拾。由于在戰場上的表現實在太差,不少“國大代表”都把東北失守的責任歸到了陳誠身上,呼籲“殺陳誠以謝國人”。老蔣輸掉解放戰争,陳誠的責任着實不小。

老蔣輸掉解放戰争,這四個人責任最大,三人才不配位一人故意拆台

說過陳誠,我們再看劉峙。雖然劉峙在解放戰争中的表現十分糟糕,但他在早期的時候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猛人。北伐戰争期間,劉峙在南昌和龍潭兩次大敗孫傳芳,聲名鵲起;蔣桂戰争期間,他率部一舉擊敗桂系大将胡宗铎,兵不血刃占領武漢,為老蔣赢得蔣桂戰争立下了頭功;蔣唐戰争期間,他在确山以寡敵衆,一舉擊潰唐生智主力,再次立下奇功;中原大戰中,他在津浦線上擊敗傅作義,重新占領濟南,一舉扭轉了戰局。

老蔣輸掉解放戰争,這四個人責任最大,三人才不配位一人故意拆台

毫不誇張地說,在軍閥混戰時期,劉峙堪稱老蔣手下的頭牌悍将。正因為如此,老蔣在解放戰争爆發後,對劉峙委以重任,讓他先後擔任了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和徐州剿總總司令。但此時的劉峙,早已不複當年之勇。淮海戰役中,他因為一己私利害死了黃伯韬,之後又多次在指揮上失誤,最終将數十萬國軍精銳葬送得幹幹淨淨,老蔣也是以徹底失去了繼續和我軍纏鬥的資本。老蔣輸掉解放戰争,劉峙的責任一點也不比胡宗南小。

最後我們來說白崇禧。白崇禧是桂系的首腦人物之一,曾經和李宗仁一起多次反蔣。老蔣一生三次下野,幕後都有桂系的影子。但由于桂系實力強大,老蔣一直拿白崇禧沒有辦法。劉鄧大軍千裡躍進大别山後,南京受到直接威脅,老蔣坐卧不安,指令白崇禧親率大軍前往圍剿。白崇禧不愧為小諸葛,他多種手段并用,很快收到了效果。中野在大别山僅堅持了半年就被迫轉出,兵力損失将近一半,重武器幾乎全部丢失。

老蔣輸掉解放戰争,這四個人責任最大,三人才不配位一人故意拆台

正是看中了白崇禧出色的軍事才能,是以老蔣才打算讓他出任淮海戰役國軍總指揮,但白崇禧先答應後拒絕,把老蔣給涮了一把。淮海戰役後期,老蔣為了挽救敗局,調宋希濂兵團參戰。但白崇禧為了拆老蔣的台,以宋希濂兵團隸屬華中剿總序列為由将該兵團扣住不放,差點把老蔣氣暈。這還不算完,不久後白崇禧又聯合幾位桂系大将,聯名上書逼迫老蔣下野。老蔣被逼無奈,隻得第三次下野。白崇禧多次拆老蔣的台,最後竟然不聽李宗仁規勸,跑去了台灣,結果不明不白地死去,終年73歲。

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