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被流放的女犯人,为何死也不去宁古塔?原因难以启齿!
宁古塔是一个地名,地处边陲,环境恶劣,后来被当成流放地。不过曾经有一段时间,宁古塔是各族给朝廷进贡的转收站。要说这宁古塔是怎么来的,还要和一个传说有关。相传曾经有6个兄弟,这6个兄弟各占一方。而在满语当中,六有宁古的意思,个为塔,合起来就成了宁古塔。

首先我们从宁古塔的地理位置开始说起,宁古塔地处我国东北边陲,气候条件十分的恶劣,特别是在冬天的时候,一杯刚烧开的热水泼出去马上就结冰了,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寒冷,加上清朝时期,我国处于小冰川期,这无疑让原本寒冷的气候,变得更加可怕。
现如今,我们开车从北京到距离宁古塔很近的雪乡,开车走高速的话大概接近1500公里,至少需要一天一夜的时间。但几百年前的清朝时期,被流放的人需要步行前往宁古塔。如果是南方被发配宁古塔,距离更远,甚至需要步行几个月的时间。在这期间,缺衣少食,而且没有相应的医疗条件,很可能会死在路上。
其实,大多数人被发配宁古塔是不适应的,但后来,很多人却喜欢上了这一片白山黑水之地。而且,宁古塔的管理者们也并不是贪得无厌,坏得冒泡。就像吴兆骞等人后来就成了当地官员的幕僚,吃喝不愁。而发配来的郑芝龙、金圣叹家属、吕留良家属等人,带来了内地先进的农耕技术,带来了内地的佛法,还带来了内地的文化知识,这些人为宁古塔地区的人们带来了不少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