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如何以艺术的方式解决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如何以艺术的方式解决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由上海大学发起的公共艺术领域的一项国际性评奖活动“国际公共艺术奖”评奖系列活动已持续举办了十年。“国际公共艺术奖”(IAPA)2011年由《公共艺术》杂志与《公共艺术评论》(Public Art Review)杂志合作发起,旨在为世界各地区正在开发中的城市提供公共艺术建设范例,引领公共艺术潮流,强化城市区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升市民生活品质。作为国际公共艺术奖的持续性主题,“地方重塑”凸显出公共艺术在以艺术语言和方式缓解社会矛盾、解决公共问题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和重要价值,预示了公共艺术领域未来的发展方向。本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典礼暨国际公共艺术论坛,继续围绕“地方重塑”大主题,邀请国内外公共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聚焦青岛西海岸新区文化特色和发展需求,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讨与交流,为本届活动举办地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献计献策。

第五届“国际公共艺术奖”、中国·青岛西海岸新区公共艺术方案国际征集活动颁奖典礼暨国际公共艺术论坛系列活动聚焦青岛西海岸新区文化特色和发展需求,借鉴和吸纳全球成功经验,为西海岸新区的城市建设和文化发展献计献策,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摸索出一条新区城市公共艺术建设的创新实践。

如何以艺术的方式解决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院长潘鲁生认为公共艺术不仅是表现生活的一种方式,更是改变生活的一种途径。发挥艺术“公共性”,有助于推动艺术与自然、城市、乡村、社区、公众之间互动融合。在新时代,公共艺术应该全面融汇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划建设中,强化四个坚持,加大宣传、教育、普及力度,鼓励多元参与,注重广泛共享,逐步做到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实现高品质多元化兼备,为切实保障文化民生,助力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公平发挥更大作用。

作为本届论坛系列活动之一的中国·青岛西海岸新区公共艺术方案研讨会,回顾和总结了西海岸公共艺术的调研情况以及青岛西海岸新区公共艺术国际征集活动成果,指出为新区设计的公共艺术作品要以提升公众的参与度和获得感为目标,面向社区,面向群众,让公共艺术真正融入到百姓生活里。同时,要全面提升西海岸新区地方标志性公共艺术建设水平和地方特色,公共艺术作品要体现纪念性质、地标性质,将公共艺术和文化景观纳入城市规划当中,打造亮点、形成特色,最终能体现新区文化精神,拓展新区人文空间,和谐新区人地关系,提升新区审美理念,突出新区主题文化,彰显青岛西海岸新区城市精神,充分反映城市的历史,展现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研讨会作为公共艺术方案征集活动和后续工作的承起性会议,实现了政府、高校、协会、国内外优秀设计者和团队的全面深入合作,在各层面开启校城融合的稳步推进,从管理、智库到设计,真正实现“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主题,公共艺术服务人民生活的目标。

在第五届国际公共艺术奖颁奖典礼上,国际艺术协会主席路易斯·比格斯首先代表主办单位发表致辞,他在致辞中表示:“艺术作品可以革新和重塑人们对社会和环境状况的看法及其商业价值、经济价值和对社会的贡献,仍旧被大大低估。令人欣慰的是,今年的获奖案例实至名归,它们旨在提高人们对疫情、气候变化、人为造成的环境挑战以及人类不公正现象的认识。”

如何以艺术的方式解决城市建设中出现的问题

第五届评委会主席、国际公共艺术协会副主席、发起人、上海大学国际公共艺术研究院院长汪大伟指出:国际公共艺术奖的宗旨是以传播公共艺术核心价值为目标,通过研究世界各地优秀案例,揭示公共艺术在改善公共环境、提高生活品质、提升文化艺术水准、促进社会文化发展等方面的国际成功经验,并为主办地赋能。地方重塑理念,是公共艺术的重要价值,以艺术的方式促进文化发展,服务城市建设,解决社会问题,对地方精神生活、文化内涵的重塑与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和重要的价值。

国际公共艺术奖的举办,不仅彰显了全球各个地区的审美取向,也凸显了全球文化的多样性、多元性、丰富性。期待本届的研究成果能够为青岛西海岸新区的城市建设与文化发展赋能。(啊逄)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