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解放军班长给这个伙夫发两块大洋让他回家,谁知竟是敌兵团司令

淮海战役爆发后,先是黄百韬兵团被华野歼灭,接着黄维兵团12万人马又在双堆集陷入了中野的重围当中。面对危局,杜聿明心神交瘁,他知道此时国军败局已定,如果再执意打下去,只能全军覆没。于是在征得老蒋的同意后,杜聿明率领邱清泉、李弥和孙元良三个兵团近30万人马从徐州向永城方向撤退,妄图在困境中觅得一线生机。

解放军班长给这个伙夫发两块大洋让他回家,谁知竟是敌兵团司令

既然是撤退,当然就要有殿后部队,杜聿明经过考虑后把后卫任务交给了李弥的第13兵团。李弥毕业于黄埔四期,打起仗来爱耍滑头,杜聿明对此心知肚明,因此一再叮嘱李弥要他以大局为重,切实承担起殿后的任务。李弥表面上答应得十分痛快,背地里已经打起了逃跑的主意。淮海战役爆发初期,黄百韬曾亲自赶到曹八集请求李弥和自己一起撤退,两个兵团抱在一起向徐州滚动,无疑要比一个兵团单独行动安全得多。

但李弥知道华野马上就要追上来了,多耽搁一会就多一份危险,因此他拒绝了黄百韬的建议,带着13兵团跑掉了。不久后黄百韬被华野包围在了碾庄地区,李弥和邱清泉奉命来解围,一贯滑头的李弥进三步退两步,最终和邱清泉一起坐看黄百韬兵团覆灭。这次接到杜聿明让他殿后的任务后,李弥立即召集军长和师长们开会,要求各部轻装前进,撒开脚丫子能跑多快就跑多快。

解放军班长给这个伙夫发两块大洋让他回家,谁知竟是敌兵团司令

这样一来,本该担任断后任务的李弥兵团却跑到了杜聿明集团的最前面,把撤退序列冲了个乱七八糟。杜聿明得知这个情况后十分生气,把李弥叫来狠狠训斥了一顿。1948年12月3日,南逃的杜聿明集团来到了山城集和洪河集一带。此时老蒋派飞机给杜聿明空投了一封亲笔信,要求他率部回头救援黄维。杜聿明认为老蒋完全是瞎指挥,但又不敢违抗命令,只得率部往回走,刚到陈官庄就被华野追上并包围。

陈官庄一带地区狭小,杜聿明这近三十万人马大部分不得不露宿于旷野之中。当时正值严冬,加上雨雪交加,士兵们一个个冻得瑟瑟发抖。由于被重重围困,补给只能靠空投解决。但空投的数量十分有限,对30万大军来说无异于杯水车薪。为了争抢一点食物,不少士兵竟然开枪火并,士气降到了冰点。

解放军班长给这个伙夫发两块大洋让他回家,谁知竟是敌兵团司令

为了给手下30万官兵找一条活路,杜聿明打算向华野投诚,但遭到了邱清泉的强烈反对,杜聿明只好咬着牙在陈官庄苦撑。1949年1月9日,经过20多天的围困后,华野以十个纵队的兵力对杜聿明集团发起了总攻。此时包围圈中的国军早已士气全无,战斗很快就呈现出了一边倒的态势。最终邱清泉被击毙,杜聿明被活捉,孙元良侥幸逃脱。

战后,华野打扫战场,没有在俘虏中发现李弥的身影。那么这个李弥去哪了呢?原来华野发起总攻后,李弥就换上了一身伙夫的衣服,跟着败兵一块往南跑。混战中,他还受了轻伤。第二天一早,逃到张家寨一带的李弥被华野一个班俘虏。当时李弥已经47岁了,一夜的奔逃令他满身疲惫,看上去更加苍老,加上他一身伙夫的装扮,我军班长就轻信了他的话,认为他真是一个伙夫,就给了他两块大洋让他回家了。

解放军班长给这个伙夫发两块大洋让他回家,谁知竟是敌兵团司令

逃到高家寨的时候,李弥得到了一个地主的帮助,这个地主给李弥编造了一个假身份,还搞来了路条。就这样李弥一路南逃,最终跑回了南京。不久后第13兵团重建,李弥继续担任兵团司令官。卢汉在昆明起义后,李弥率残部逃往缅北,四年后撤往台湾。1973年,李弥去世,终年71岁。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