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点

1955年大授衔,同为军级将领,为何这两人是上将这五人却为大校?

1955年大授衔的时候,军一级将领的军衔差别是比较大的,有的被授上将,有的被授中将,有的则是少将,还有人是大校。其中被授予上将的是陈明仁和董其武,授衔前,陈明仁的职务是第55军军长,董其武的职务是第69军军长。被授予大校的五位军级将领分别是16军军长尹先炳、60军政委刘瑄、13军政委张力雄、24军军长梁金华和28军代军长肖峰。

1955年大授衔,同为军级将领,为何这两人是上将这五人却为大校?

梁金华将军

那么问题来了,同为军级将领,为何陈明仁和董其武是上将,尹先炳和刘瑄等人却是大校呢?我们先说陈明仁,他是湖南醴陵人,毕业于黄埔一期,东征陈炯明时,第一个登上惠州城头,一战成名。但因为性格耿直,多次顶撞上司,陈炯明的仕途并不顺利,直到1944年才升任军长。之后他跟随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和日军作战,多次攻克日军重兵据守的要塞,扬威异域。

解放战争爆发后,陈明仁率71军进入东北战场和我军作战,四平保卫战中他以劣势兵力顶住了东北野战军的猛攻,这也是国军在东北战场上少有的亮点之一。凭借此战,陈明仁获得了一枚青天白日勋章并升任第7兵团司令官。但不久后就遭到陈诚排挤,被调回南京闲置。1949年8月,陈明仁在湖南起义,出任四野第21兵团司令员,率部参加了广西剿匪。1952年定级的时候,陈明仁被定为正兵团级,因此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1955年大授衔,同为军级将领,为何这两人是上将这五人却为大校?

陈明仁将军

董其武和陈明仁一样,也是起义将领。起以前担任国民党绥远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天津和北平相继解放后,老蒋多次派人来到绥远,对董其武许以高官厚禄,企图让他在绥远继续抵抗或将部队西撤,但都被董其武拒绝。老蒋一怒之下,停发了绥远的经费和补给,妄图以此迫使董其武屈服,面对困境,他坚持自救,并在1949年9月19日起义,使120万绥远人民免遭战火涂炭。

起义后董其武出任解放军第23兵团司令员并率部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52年定级的时候,董其武被定为正兵团级。因此1955年授衔时,他的职务虽然是第69军的军长,但参照他52年定级时的级别以及在绥远起义中的贡献,最终被授予上将军衔。陈明仁和董其武在大授衔时的职务虽然都是军长,但52年的级别是正兵团级,因此二人最终都成了开国上将。

1955年大授衔,同为军级将领,为何这两人是上将这五人却为大校?

董其武将军

那么尹先炳和刘瑄等人为何仅被授予大校呢?尹先炳15岁就加入了红军队伍,担任过16军的首任军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16军作为志愿军唯一的一支合成军于1952年12月开赴朝鲜战场,当时停战谈判已经进行到了关键阶段,因此16军没有获得太多的表现机会。1952年授衔的时候,尹先炳拟授中将军衔,但因个人作风问题最终被授予大校军衔。

60军政委刘瑄1936年才参加革命,红军时期的经历几乎为空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初期的职务仅是冀西游击队第3支队连指导员,解放战争末期的职务是二野第11军31师政治部主任,1952年9月出任志愿军第31师政委,回国后升任60军政委。缺乏红军时期的经历,抗战初期仅是连级干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刘瑄的授衔,因此55年他最终被授予大校,1961年晋升少将。

1955年大授衔,同为军级将领,为何这两人是上将这五人却为大校?

刘瑄将军

13军政委张力雄16岁就参加了革命,一直从事政工工作,抗战期间和解放战争初期曾和皮定均搭档。皮定均原本拟授少将,因在中原突围中居功至伟才被破例授予中将。张力雄几乎没有担任过军事主官,战功不显,因此55年被授予大校也可以理解,1961年张力雄晋升为少将,今年老将军已经108岁高龄了。

1955年大授衔,同为军级将领,为何这两人是上将这五人却为大校?

张力雄将军

24军军长梁金华15岁参加红军,解放战争末期出任三野24军副军长。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他跟随24军入朝作战,并升任军长。1952年定级的时候被定为副军级,55年授衔的时候,副军级可授少将也可以授大校,最终梁金华被授予了大校,1961年晋升少将。28军代军长肖峰被授大校,则是受了金门战役失利的影响。虽然授衔时都是军级将领,但因为多种原因,陈明仁和董其武成了上将,尹先炳和张力雄等人却成了大校。

继续阅读